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研究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如厕训练的“专属年龄”幼儿到了3~4岁准备上幼儿园,如厕却成了入园的头号难题。这是因为如厕训练也有其“专属年龄”,弄错训练时间,反而带来反作用。(二)幼儿园各环节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1.入园环节的组织与指导策略开窗通风并做好室内外的卫生清理工作,为幼儿营造舒适、洁净的生活环境。

(一)幼儿园生活活动的观察要点

作为幼儿园的专业教师,观察幼儿是第一步的,也是重要的途径和必备的技能,通过观察才能了解到幼儿的精神状态、兴趣、爱好、能力、习惯、需要等身心发展状况,才能更好地完成保教结合的任务;适时进行指导,才能收到教育的成效。在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细心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在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发展。

1.入园

(1)幼儿来园时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2)幼儿是否主动和教师、同伴打招呼。

(3)幼儿来园时的身体状况:一看,二摸,三问,四查。

(4)幼儿着装的适宜程度。

(5)幼儿是否将危险物品带入幼儿园。

(6)幼儿是否能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活动。

(7)幼儿能否将个人物品整齐摆放到指定位置。

(8)幼儿能否有序完成来园后的各项任务。

2.饮水

(1)水壶里的水温和水量是否适宜。

(2)幼儿拿的杯子及拿杯子的方法是否正确。

(3)幼儿是否有序地排队取杯子、接水。

(4)幼儿的饮水量是否适宜。

(5)幼儿是否能将杯子放到指定位置。

3.盥洗

(1)毛巾、肥皂等盥洗物品是否准备齐全。

(2)幼儿的衣袖是否卷起,站立的位置是否合适。

(3)幼儿洗手的方法是否正确。

(4)幼儿是否有玩水的情况。

(5)幼儿能否用毛巾将手擦干。

(6)洗完手后能否主动或在教师的提醒下将卷起的衣袖拉下来。

4.进餐

(1)幼儿是否将手洗干净。

(2)幼儿的情绪是否愉悦,对食物是否有兴趣。

(3)饭菜的量、温度是否适宜。

(4)桌椅之间的空间是否合适,是否方便幼儿活动。

(5)幼儿是否能独立进餐并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6)幼儿在进餐时是否有良好的进餐习惯(如细嚼慢咽、不发出较大的声音、不掉饭菜、不剩饭等)及进餐礼仪(如咳嗽、打喷嚏)。

(7)幼儿进餐时的坐姿及使用餐具的方法是否正确。

(8)幼儿是否需要添饭。

(9)进餐后,幼儿是否能将餐具送回指定位置。

(10)餐后,幼儿是否主动或在教师的提醒下漱口、擦嘴。

5.睡眠

(1)幼儿能否有序地将衣服脱下并叠整齐后放在指定位置。

(2)幼儿是否能独立入睡。

(3)幼儿的睡姿是否正确。

(4)幼儿入睡的情况,哪些幼儿入睡晚或未入睡。

(5)观察身体不适的幼儿的入睡与身体情况。

(6)幼儿能否分清衣物的前后和正反。

6.如厕

(1)厕纸是否充足,厕所地面是否干燥,便池是否干净。

(2)幼儿是否能正确区分男女厕所。

(3)幼儿是否有序地排队进入厕所。

(4)幼儿脱裤子的时间及脱到的位置是否适宜。

(5)如厕后,幼儿是否能自己整理衣裤。

(6)幼儿如厕后是否知道冲厕所、洗手等。

【资料链接】

如厕训练的“专属年龄”

幼儿到了3~4岁准备上幼儿园,如厕却成了入园的头号难题。为什么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如厕训练困难重重,有的却轻而易举?为什么有的妈妈说自家宝宝如厕根本不用教,2岁以后自然就会?为什么有的幼儿怎么哄都不肯拉粑粑,一穿上裤子就拉粑粑?这是因为如厕训练也有其“专属年龄”,弄错训练时间,反而带来反作用。

儿童心理学家Luxem M在《幼儿如厕行为训练》(Behavioral Toilet Training in Early Childhood)一文中提到,如果家长着急在孩子1岁半时或之前便开始如厕训练,那么他们将遭遇至少10周的失败和意外。但如果等孩子到2周岁时开始如厕训练,那么他们将能在3周内取得成功(注意:3周是平均数)。一般来说,幼儿到3岁时才学会独立如厕均属于正常的情况,女孩会比男孩稍早一些。过早或者过晚训练孩子如厕会产生哪些反作用?

过早: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差,导致幼儿不听教导。

正常情况下,幼儿在2岁前,括约肌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成熟,同时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差,不能进行自我控制排泄,此外年纪过小的幼儿,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以致家长们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1岁多的宝宝把便盆当作洗手盆在厕所玩水,完全把上厕所这回事忘得一干二净。有的宝宝语言能力发展较晚甚至还无法理解家长的话,听不懂家长的指令,这样必然难以进行如厕训练。所以针对2岁以前的幼儿,还是建议家长辛苦一些,让幼儿以自由排便为主。

太晚:导致幼儿产生羞耻感和压力。

如果孩子超过了3~4岁还不懂得如何上厕所,经常拉裤子、尿裤子,尤其是早龄入园的幼儿,会自觉非常羞耻,还要面临被排斥和嘲笑的压力,如身边有不少的幼儿因为如厕问题被取笑而拒绝上学;或是因为被嘲笑而憋尿、憋大便,结果憋出了毛病;也有的幼儿在上学时因为被管理员强制上厕所而造成大小便失禁……所以如果幼儿到了年龄还不会自己上厕所,不但会给大人带来不便,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的社交以及自尊等都会受到伤害。那么,一般如厕训练的要点包括哪些呢?重点为以下6个方面:

1.到厕所如厕,而不是别的地方,尤其要避免着急时随地大小便的情况。

2.懂得排便信号,肚子胀胀的或隐隐的痛。

3.学会如何脱裤子、穿裤子,不要被尿湿或粘到粑粑。

4.学会如厕时如何蹲、如何站。

5.学会如厕完之后如何清洁屁屁,掌握用纸巾擦拭的方向。

6.学会离开厕所前要冲厕所,最后洗手。

7.离园

(1)检查幼儿的仪表、着装是否干净整洁。

(2)检查幼儿的个人物品是否带齐。

(3)幼儿是否能礼貌地与老师、同伴道别。

(二)幼儿园各环节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1.入园环节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1)开窗通风并做好室内外的卫生清理工作,为幼儿营造舒适、洁净的生活环境。

(2)亲切热情地接待幼儿、家长,与孩子拥抱问好,与家长简单交谈,做好交接手续。

(3)观察幼儿的情绪、神态,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检查有无带危险物品来园。

(4)对家长的特殊需要做好记录,并及时让班级教师知晓。

(5)引导幼儿自我检查,将不安全的物品放在指定位置并妥善保管。

(6)引导值日生幼儿完成相关任务。

2.饮水环节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1)提醒幼儿根据标志取放自己的水杯。

(2)运动后、上下午各组织一次集体饮水,提醒并允许幼儿随时喝水。

(3)观察幼儿的饮水量,保证幼儿日饮水量达800~1500毫升。

(4)指导幼儿安全有序地取水。

(5)引导接完水的幼儿在等候区饮水,不影响接水的幼儿。

(6)注意不能在剧烈运动后立即让幼儿饮水。

(7)及时擦拭洒到地面上的水,避免幼儿摔跤。

案例分析

高控制下的生活活动

早操后回到活动室,教师说:“大家先解小便再去喝水。来,小猫走路。”孩子们齐声说:“静悄悄。”30多名幼儿排着长队全部走进了厕所。厕所里一下子吵吵嚷嚷,你推我挤起来。教师听见了说:“小猫怎么又有声音了?”孩子们立即安静下来。这时,小明被同伴挤了一下,小便浇到毛毛身上,毛毛叫了起来:“老师……”教师说:“谁在挤来挤去?”

【分析】教师为了便于管理,对幼儿提出了统一要求,但由于环境的局限,统一要求不仅没有带来预期效果,反而成为造成混乱局面的根源。其实教师只要让幼儿自己选择先喝水还是先如厕,就可以避免局面的混乱。

更多案例分析请扫描右边的二维码进行阅读。

3.盥洗环节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1)做好盥洗准备,保证幼儿用肥皂、流动水洗手,用消毒毛巾洗脸。

(2)随时保持盥洗室的干燥,做好防滑工作。

(3)组织幼儿有序地进入盥洗间并将衣袖卷起至合适位置。

(4)将正确的盥洗方法,以及爱清洁、节约用水等内容以图示、文字等简明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幼儿盥洗处,并提醒幼儿遵守。

(5)指导幼儿正确地洗手,关注能力弱的幼儿,对不同的幼儿给予相应的帮助。

(6)提醒幼儿不玩水、不玩肥皂等,发现幼儿有打闹、玩水现象应及时提醒或指导。

(7)检查盥洗结果,提醒幼儿擦手并将卷起的衣袖拉下。

(8)幼儿盥洗结束后,及时用拖把擦干地面上的水,待最后一名幼儿洗完手后再离开盥洗室。

案例分析

我会洗手啦(小班)

◇活动目标

1.知道洗手时要抹肥皂,并冲洗干净。

2.学会洗手的正确方法。

3.有需要时自动洗手,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肥皂若干块、适宜的洗手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音乐导入《我有一双小小手》,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询问幼儿今天是否洗手,会不会洗手。组织幼儿到盥洗室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挽起衣袖,打开水龙头,把手打湿,关闭水龙头,手拿肥皂。

2.教师示范抹肥皂的方法,并辅以儿歌:小肥皂手中拿,手心手背抹一抹,放下肥皂搓搓手,白白的泡泡真舒服。

3.幼儿尝试自己抹肥皂,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学会抹肥皂之后,教师示范洗手的正确方法,并辅以儿歌:手心手心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手指交叉也搓搓,白色的泡泡多又多。

5.幼儿进行练习,教师指导。

6.最后指导幼儿把手上的泡沫冲洗干净,提醒幼儿手心、手背、指缝都要冲洗干净,直到手不再有滑溜溜的感觉。

三、结束部分

1.引导幼儿洗完手之后关闭水龙头,轻轻甩掉手上的水滴,最后用自己的小手帕擦手。

2.教师用儿歌带领幼儿进行总结,回顾洗手方法。

四、活动延伸

1.环境创设:将洗手的步骤贴于盥洗室的墙面上,强化幼儿的认知。

2.家园合作:请父母一同帮助幼儿养成勤于洗手的好习惯。

4.进餐环节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1)分餐前用肥皂洗手,每餐(点)前10分钟做好桌面消毒工作。

(2)提供的食物温度适中,避免食物过烫、过冷,严禁让幼儿进食不卫生食物。避免餐具造成的划、戳伤。

(3)组织幼儿按时进餐,餐前可进行讲故事、念儿歌、听轻音乐等安静活动,让幼儿有一个良好的进餐环境。

(4)进餐前15分钟提醒幼儿结束活动,做好盥洗,准备进餐。

(5)领取和分发餐(点),必须戴好口罩,掌握幼儿的进食量,根据幼儿的进食量和少盛多添的原则,有秩序地分发。

(6)指导值日生分发餐具、餐巾,轻拿轻放,摆放整齐。(www.xing528.com)

(7)掌握每餐食谱,向幼儿介绍当餐食品的营养,激发幼儿进餐欲望。

(8)鼓励幼儿独立、积极地进餐,不催促幼儿用餐。提醒幼儿在用餐时间内进餐完毕(中班、大班30分钟,小班40分钟)。

(9)观察、照顾幼儿进餐,轻声、和蔼地指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观察进食量,纠正不良进餐习惯,如偏食、挑食行为。鼓励幼儿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提醒吃饭慢的幼儿吃饱吃好。

(10)对有特殊进餐要求的幼儿给予个别照顾,及时做好调整。

(11)提醒幼儿饭后将餐具摆放整齐,擦嘴、洗手、漱口。

(12)所有幼儿进餐结束后及时送回碗筷,收拾餐桌,清扫地面,清洗餐巾和漱口杯并进行消毒。

(13)餐前餐后半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有计划地组织餐后活动。

案例分析

吃饭难的轩轩

每一次进餐,中班的轩轩总是最后一个完成,并且碗里还有大半碗饭,蔬菜挑出来放在桌面上一点儿也不吃,嘴巴里含着一口饭一直都吞不下去,东摸摸西瞧瞧,任凭老师催促都无济于事。老师在轩轩离园时和轩轩的妈妈沟通这个问题,轩轩的妈妈也很头疼,说:“轩轩在家都是奶奶追着满屋子的喂饭,边吃边玩,要吃好半天,我也没办法啊!”家长的溺爱和对幼儿不良习惯的迁就,导致了轩轩将这种饮食习惯带到了幼儿园,也希望老师给自己喂饭。

针对轩轩的情况,班上的几位老师达成共识:一定不给他喂饭,要帮助他改正这个坏习惯。首先,老师们对轩轩给予鼓励,每次添饭都不添满,吃完再给他添,让他有一种成就感。其次,请其他爱吃蔬菜的幼儿给轩轩分享吃蔬菜的好处,增加轩轩的认同感,使他不再那么抗拒蔬菜。慢慢地,轩轩吃饭的习惯改过来了,也愿意吃蔬菜了。

5.睡眠环节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1)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排除环境中的危险因素。

(2)组织幼儿安静入寝,进行午检,要求幼儿不带异物上床,注意幼儿的身体、情绪状况。

(3)指导或帮助幼儿有序地脱衣、裤、鞋、袜,提醒其放在指定的位置。

(4)护理体弱幼儿,观察带病幼儿,发现神色异常的要及时处理并报告。

(5)照顾入睡困难的幼儿,上床半小时后班级入睡率达到90%以上。

(6)看睡时动作轻,不大声说话,不能以任何借口离岗、做私活、会客、吃零食、睡觉等。

(7)细心观察幼儿的午睡情况,对睡眠不好的幼儿要仔细观察,发现不适时及时处理,随时巡查,为幼儿盖好被子,教给孩子正确的睡姿,纠正幼儿的不良睡眠习惯。

(8)轻声提醒常尿床的幼儿起床如厕,发现幼儿尿床,要及时换洗。

(9)随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天暖无风时可打开窗户,拉上窗帘,但应避免对流风吹在幼儿身上。夏天酷热时(气温超过33℃)可使用空调,室温不低于28℃,随时准备柔软毛巾为幼儿轻轻擦去汗水。

(10)组织幼儿按时起床,可做3~5分钟的起床操。起床时观察幼儿的情绪有无异常,指导幼儿穿衣、整理床铺,提醒、帮助起床动作慢的个别幼儿。

(11)起床后检查幼儿的服装及鞋袜,指导、帮助幼儿梳头,组织幼儿喝水,提醒其保持安静。

此环节,教师在午睡活动前,要确保午睡环境的舒适,例如温度是否适宜,是否过热或过冷。同时,教师应进行午睡陪伴,不能无人看护,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幼儿的睡眠情况,纠正不良睡姿和习惯。

6.如厕环节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1)督促幼儿便后用流水洗手。

(2)准备好卫生纸,方便幼儿随时取用。

(3)及时为遗尿的幼儿更换和清洗衣裤。

(4)保持厕所清洁通风,随时清洗、消毒,做到清洁、无异味。

(5)指导幼儿正确使用便纸,提醒或帮助幼儿整理好衣裤,便后洗手。

(6)观察幼儿的大便情况,发现异常时及时与家长联系并做好记录。

(7)掌握幼儿的大小便习惯,及时提醒幼儿如厕,特别提醒容易遗尿的幼儿解便。

(8)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如厕姿势,大小便入池,正确使用手纸及脱提裤子。

(9)指导中、大班幼儿独立如厕,便后冲刷厕所。

案例分析

我会上厕所(小班)

◇活动目标

1.知道基本的如厕流程。

2.知道男孩、女孩有不同的如厕方法。

3.愿意上厕所,养成及时排便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男孩和女孩的如厕流程图,贴在厕所相应的位置上。

2.在厕所门上贴男女厕所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和幼儿谈论早晨来园时上厕所的过程,引入话题。

二、基本部分

1.带领幼儿参观厕所,并向幼儿介绍表示男、女厕所的标志及其不同的地方。

2.分别带领男孩和女孩进入厕所,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上厕所的顺序,指出不规范的地方。

3.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观察如厕流程图,教师根据图示请幼儿示范如厕的正确顺序和过程。

4.教师小结,梳理经验,帮助幼儿回顾如厕的正确顺序。

三、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讨论男孩和女孩小便的便池和如厕的姿势有什么不同。

四、活动延伸

1.了解不同类型的便器,并学会使用它们。

2.学会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7.离园环节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1)安排适宜的离园前活动。

(2)帮助幼儿整理仪表仪容,检查幼儿的服装穿戴是否干净、整洁、适宜,提醒幼儿收拾好自己的物品,有礼貌地向教师和小朋友道别。

(3)热情接待家长,及时回复家长嘱咐的事宜,随机和家长交流幼儿的当日在园情况。做好个别特殊幼儿的交接,提出希望得到家长配合与支持的要求和具体方法。

(4)严格确认接幼儿的家长,遇有陌生人来接,用电话或其他可信方式进行确认。

(5)当幼儿在园内发生特殊的突发事件时,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内主动与家长联系,保留好相关资料,做好相关记录,认真、妥善地处理善后事宜。

(6)待幼儿完全离开活动室后再做好次日各项活动的准备,收拾整理教室。及时清除垃圾、污物。清洁工具要专用,拖把、抹布每次用后及时清洁、消毒,干燥保存。

(7)坚持每天用紫外线对活动室、寝室消毒一次,消毒时要确定室内无幼儿,关好门窗,并做好记录。

(8)离开时检查门、窗、水、电是否关好。

离园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一天生活的总结。在该环节中,可以组织一些谈话活动,带领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和收获,今天的情绪和开心的事件,对幼儿提出表扬和鼓励。同时也可开展一些离园小游戏,减轻幼儿等待的焦虑,也合理安排了等待环节。此环节也适合做一些简单的家园沟通,了解近期幼儿在家里的表现,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在园情况,进行双向的交流。

同时,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出现的生活习惯不好等问题多数与家庭中的练习与强化不到位有关,应提醒家长帮助幼儿巩固在幼儿园建立的生活习惯,指出家庭中出现的过度包办代替等不正确现象,希望家长注意。

思考与练习

1.如何在一日生活教育中融入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2.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教育中,如何对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幼儿的发展状况,并进行有效引导?请比较。

【考查要点】

幼儿园生活活动是幼儿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引导幼儿建立科学的生活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活动。本章内容在历年的考试中经常出现,题型多为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因此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并掌握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了解幼儿常规教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常见安全问题、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理等都是考生要注意的考点。

【真题解析】

1.(2014年上半年选择题)《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制订合理的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少于( )。

A.2.5小时 B.3小时 C.2小时 D.3.5小时

【答案解析】D。幼儿园应制订合理的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少于3.5小时。

2.(2015年上半年选择题)实施幼儿园德育最基本的途径是( )。

A.教学活动 B.亲子活动 C.阅读活动 D.日常活动

【答案解析】D。日常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途径,幼儿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教育价值,是实施德育的最基本途径。

3.(2015年下半年选择题)幼儿在户外运动中扭伤,出现充血、肿胀和疼痛,教师应对幼儿采取的措施是( )。

A.停止活动,冷敷扭伤处 B.停止活动,热敷扭伤处

C.按摩扭伤处,继续活动 D.清洁扭伤处,继续活动

【答案解析】A。幼儿扭伤后如果没有骨折,应立即对伤处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止血,并达到止痛的目的。

4.(2016年上半年选择题)幼儿突然出现剧烈呛咳,伴有呼吸困难、面色青紫。这种情况最可能是( )。

A.急性胃肠炎 B.异物落入气管

C.急性喉炎 D.支气管哮喘

【答案解析】B。支气管异物的症状表现为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如异物较大,嵌于气管分叉处,将导致吸气和呼气困难。题干中幼儿表现出的症状与支气管异物的症状相符。

5.(2016年下半年选择题)风疹病毒的传播途径是( )。

A.肢体接触 B.空气飞沫 C.虫媒传播 D.食物传播

【答案解析】B。凤疹发病高峰为春季至初夏。风疹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以鼻咽分泌物为主要传染源。该病毒通过接触传播的能力不强,偶尔接触未必形成感染,其潜伏期为10~21天,此后表现为咳嗽、流涕、咽部疼痛、头痛、发热、食欲不佳等临床症状。面部可首先出现皮疹,一个月内遍布全身。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

6.(2015年下半年简答题)举例说明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实施“动静交替”的原则。

【答案解析】

7.(2015年下半年材料分析题)

小班入园第二周,王老师发现小雅在餐点与运动后,仍会哭着要妈妈。老师抱她,感觉她身体绷得很紧,问她要不要去小便,她摇头。老师又问:“要不要去大便。”她点头。老师牵她到卫生间,她只拉了一点儿就离开了。过一会儿,她又哭了。老师给她新玩具和她一起玩游戏,但她的情绪还是不好。离园时,老师与她妈妈交谈,了解到小雅在幼儿园拉不出大便。

第二天早操后,小雅又哭了,老师蹲下轻声问:“小雅是想上厕所了吗?”她点头。老师带她去上厕所,她又只拉一点儿就站起。“老师陪你多蹲一会儿,把大便都拉出来,好吗?”小雅又蹲下,但频频回头。这时,自动冲厕“哗”的一声冲水,小雅“哇哇”大哭,扑到老师身上。老师紧紧地抱住她,轻柔地说:“老师抱着你,好吗?”老师将水箱龙头关小,把小雅抱到离冲水远一点儿的位置蹲下,小雅顺利拉完大便。连续一段时间,老师们轮流陪小雅上厕所,并指导她观察、了解水箱装满水可以自动冲水、清刷厕所的情况。小雅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厕所,笑容回到了脸上。

请分析上述材料中教师的适宜行为。

【答案解析】

【真题模拟】

1.活动区活动该结束了,可是晨晨的游乐园还没有搭完,他跑到教师面前:“老师,我还差一点儿就完成了,再给我5分钟,行吗?”老师一边说“行,我等你”,一边指导其他幼儿收拾、整理……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应该( )。

A.与幼儿积极互动 B.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灵活调整

C.按作息时间表按部就班地进行 D.随时关注幼儿的活动

2.幼儿园晨检工作的内容是( )。

A.一摸、二看、三问、四查 B.一看、二摸、三问、四查

C.一听、二看、三问、四查 D.一问、二看、三查、四摸

3.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指向的是( )。

A.解放儿童的观察力 B.解放儿童的体力

C.解放儿童的智力 D.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4.最早提出“以儿童利益为首要考虑”这一原则的文件是( )。

A.《适合儿童生长的世界》 B.《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儿童权利公约》

5.(材料分析题)有研究者对幼儿园园长、教师做了一个调查,调查项目是“要全面真实地了解你园的保教质量,你认为最好什么时间段到你园?”,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请从幼儿一日生活的意义和角度,阐述你对这一结果的看法。

“什么时间段到你园了解保教质量”的人数百分比

6.(活动设计题)小班赵老师发现幼儿进餐时存在各种问题,有的幼儿情绪不稳定,吃饭时哭着要妈妈;有的幼儿不会自己吃,一定要老师喂;有的幼儿挑食,不吃这个,不吃那个;还有的幼儿吃一会儿,玩一会儿,饭凉了都还没吃完。

请设计一份解决上述问题的教育方案,要求写出对问题的分析、教育目标、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思考实训】

思考:

通过对生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呢?为此,教师应提供哪些帮助和支持?我还有哪些困惑?我还想了解什么?

实训:

1.自选一个生活活动主题,设计一个生活教育活动方案,并进行模拟展示。

2.到幼儿园观摩、记录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并用生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讨论和分析。

【推荐阅读】

1.廖莉,吴疏影,袁爱玲.幼儿园生活活动指导[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2.许亚文.幼儿园管理的66个细节[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

3.庞建萍,柳倩.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美]帕特丽夏.F.荷尔瑞恩,弗娜·希尔德布兰德.幼儿园管理(第五版)[M].严冷,赵东辉,高维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注释】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