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身心保健教育活动的组织,一般来说主要由选择活动内容、确定活动目标、做好活动准备、策划活动过程、设计活动延伸和活动评价这几个部分构成。
1.选择活动内容
幼儿园身心保健教育活动选择的内容首先是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幼儿的年龄特点。例如:在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时,我们应该结合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对小班幼儿来说,他们需要在帮助下穿脱衣服或鞋袜,选定的教育内容就应该是“练习穿脱衣服和鞋袜”;中班幼儿相比小班幼儿有进一步的要求,穿脱衣服应该基本掌握了,“要练习扣纽扣”;大班幼儿的手指发展得更为灵巧,可以“练习自己系鞋带”。
教育应该来自生活,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因此,身心保健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还应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方便幼儿理解与接受。
2.确定活动目标
幼儿园身心保健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首先要根据所选择的活动内容来设计;其次,要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总目标,并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各年龄阶段目标及要求来确定;再次,要结合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已有的经验、学习的需要来制定相应的活动目标。
3.做好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主要包括物质材料的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直观、形象、生动的活动形式,便于幼儿学习和理解。所以在准备物质材料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幼儿已有的学习经验。活动中的物质材料可以是成品也可以是半成品,教师在准备这些材料时,还要考虑到材料的安全性、功能性、差异性和方便性。
4.策划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是身心保健教育活动中的主体环节,它主要包括导入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导入部分:导入是活动开始时,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入活动过程的组织方式。在这一环节,我们可以通过音乐、视频、故事、谜语、问题等引出活动主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和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教师组织小班幼儿了解勤洗澡的益处,促使幼儿养成卫生好习惯。教师在这一活动的一开始,结合图片讲故事《懒惰的小兔》:“小兔不爱洗澡,浑身又脏又臭,没有小动物愿意和他交朋友……”,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通过对故事提问:“小动物为什么不愿意和小兔交朋友?”继而引导小朋友积极思考以及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分析和讨论。
基本部分:这是活动的展开环节,也是活动目标实现的部分。这一部分,应以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为基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开展。需要注意的是,活动过程中不仅要思考如何引导幼儿到预设的问题情境中,还需要注意课程的生成性。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要紧紧相扣,使幼儿与同伴、幼儿与教师间产生互动,帮助幼儿进行新内容的学习和技能的巩固练习。
例如:教师组织大班幼儿了解尖利的物品如果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教师将准备好的各种工具一一出示,同时提出:“在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各种形状的物品,这些物品的形状都是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出来的。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经常要用的一些尖利的物品,请你们介绍一下它的名称、形状和用途。”当幼儿述说完毕后,教师接着提问:“你们有没有被尖利的物品划伤、割破过?为什么会被弄伤?”当幼儿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讲述完事情发生的过程之后,教师继续提问:“既然这些尖利的物品有时会伤着身体,那还要不要用呢?怎样使用才安全呢?”
这一环节,教师通过不断地对幼儿进行提问,由浅入深,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也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
结束部分:结束部分是教师完成一定的活动后,对活动中的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并转化升华的部分。结束部分要注意与活动的开始部分相呼应,紧扣活动目标,对本次活动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促进幼儿的知识迁移。例如:教师组织小班幼儿了解勤洗澡的益处,促使幼儿养成卫生好习惯(前案例)。教师结合图片、故事,引起幼儿关注知识点,继而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分析讨论。而在活动的结束部分,教师选用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来结束:
沐浴露、香香皂,毛巾衣服准备好。
冲冲水、搓搓头,全身都要淋湿了。
脖子后、胳肢窝,屁屁也要洗一洗。
爱干净、讲卫生,做个人见人爱的好宝宝!
这样有效地将先前学习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和巩固,加深了幼儿对此次活动的印象与理解。
5.设计活动延伸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通过一次两次活动就可以培养完成的,它需要与幼儿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因此,活动延伸这一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延伸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融入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也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域,与区域的活动相结合,还可以利用家庭、社区等帮助幼儿巩固已有的经验和学习新的知识。
6.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多在活动结束后开展,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反思。
(二)幼儿身心保健教育活动的指导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以及幼儿园的实践体验,幼儿园身心保健教育包括幼儿的身体生长发育教育、生活常规教育、饮食与营养教育、安全生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它们每一个内容在活动实施方面,都有其特殊性,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下面分别阐述。
1.身体生长发育教育
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生理特征不同。身体生长发育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身体,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成长变化;了解自己的器官及其功能,有保护自己器官的意识。在这一教育活动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指导建议:
(1)确保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知识的科学性、准确性,能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认知。
(2)有效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素材,结合幼儿的亲身经历开展相应的活动,注重活动的生成性。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如电脑、投影仪等进行教育活动。
(3)眼保健教育活动中要注意的方面:
其一,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阅读姿势与习惯,合理控制幼儿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要幼儿以纸质阅读为主,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
其二,为幼儿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桌椅和照明。
其三,成人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好的榜样。
(4)牙保健教育活动应着重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牙齿,知道龋齿的危害及形成的原因,使其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5)皮肤保健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使幼儿在做好皮肤清洁的同时,要加强触觉训练,增强皮肤抵抗外界刺激的压力。
(6)经常创造条件,让幼儿体验生活环境的变化,提高幼儿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在新环境中的饮食、睡眠、身体等方面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
自己整理书包
2.生活常规教育
生活常规教育主要是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施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选取内容时,要注重幼儿的年龄及个体差异。一般而言小班的内容为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中、大班的内容则要求在小班的基础上逐渐增多,难度逐渐加大。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发育水平有所差异,教师要能根据发育水平的差异性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
(2)幼儿园生活常规教育应将保育与教育相结合,通过保育的辅助手段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
(3)注意教育的一致性,这主要体现在教师之间的一致性、教师与保育员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家园之间的一致性等方面。统一的要求不仅避免了儿童的无所适从,也增加了多次练习的机会。
(4)为幼儿提供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条件,如提供一些小盒子,便于幼儿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幼儿的衣服、鞋子要简单实用,方便幼儿自己穿戴。
(5)学前期的幼儿好模仿,因此,应注意榜样的作用。
3.饮食与营养教育
饮食与营养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形成有关饮食与营养的正确观念,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为幼儿营造一个整洁、优雅的进餐环境及温馨、宽松的进餐氛围,有助于幼儿餐前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
(2)进餐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幼儿的饮食变化,发现异常时,及时与幼儿沟通交流,寻找原因,进而改善幼儿的行为。
(3)家园保持一致。家长要为孩子树立不挑食、健康饮食的好榜样,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安静用餐等。
(4)可以结合各种节日,让幼儿品尝我国民间传统节庆食物,并通过故事了解中华民族多元的饮食文化和风俗习惯,培养他们对祖国饮食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扩大他们的视野。[5](www.xing528.com)
4.安全生活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二条指出:“幼儿园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幼儿园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门卫、房屋、设备、消防、交通、食品、药物、幼儿接送交接、活动组织和幼儿就寝值守等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建立安全责任制和应急预案。”在实施安全生活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幼儿园的玩具及游戏设备应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儿童用药及相关消毒用品应妥善保管,以防幼儿误食。
(2)幼儿园可设置安全标志、开辟安全教育宣传栏、创设安全教育小画廊等,利用环境资源对幼儿渗透安全教育,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懂得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防护措施。
(3)安全生活教育要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中,让幼儿知道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危险的。幼儿有很强的好奇心、探索欲,教师要抓住生活中一些偶发事件,及时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4)教师可以多采用讲故事、教诗歌、角色表演、观看电视节目等途径进行安全教育。例如:角色表演,可以让幼儿置身于危险的情境中,真实体验危险,从而唤起幼儿本能的安全自救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幼儿预见和排除危险的能力,并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护方法。
(5)对幼儿安全自护能力的培养,应先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育的密度和强度,避免造成幼儿过度防范的心理。
5.心理健康教育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依赖感。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给幼儿以积极正面的影响。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给幼儿,学会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绪。
(2)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到全体幼儿,也要注意个别幼儿,使所有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遇到有心理疾病的幼儿,要尊重并保护幼儿的隐私,与其家长一起帮助幼儿治疗,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3)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比如说,在语言教育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日常活动中,鼓励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促进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家庭、社会有效整合,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学前期的幼儿认知发展不成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幼儿园、家庭、社会要保持一致,形成合力。如果各方面的意见不一,容易产生冲突,不利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
案例分析
《没牙的老虎》(中班身体保健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2.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能自己刷牙。
3.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老虎头饰一个,并请一位教师扮演老虎。
3.歌曲《刷牙歌》。
◇活动过程
一、教师情境设置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过《没牙的老虎》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请来了那只没牙的老虎。”(老虎出场)
2.老虎:“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我要和你们说一说我的牙齿是怎么没有的。”
3.讲述故事《没牙的老虎》。
二、了解知识,操作练习
1.引导幼儿讨论不注意保护牙齿的危害。
教师:“老虎因为不注意保护牙齿,牙齿被拔掉了。你们能告诉我不注意保护牙齿还有哪些危害吗?”(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由讨论)
小结:牙齿如果生病了,会影响我们吃东西。牙疼得不能睡觉,不能吃饭,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牙齿拔光后,说话也不清楚,而且也不好看。
老虎:“我现在知道要保护自己的牙齿了。不乱吃零食,每天早上和睡觉前坚持刷牙,牙齿就会很健康。可是我不会刷牙怎么办呢?”
2.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教师:“小朋友们会刷牙吗?你们来教教老虎怎么刷牙吧!”(老虎到小朋友中间去。)
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正确的刷牙方法。(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适时补充)
教师结合牙齿模型示范并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首先要在牙刷上挤上牙膏,在杯子里盛满温水。然后用水漱口,接着开始刷牙。上面的牙齿从上往下刷,下面的牙齿从下往上刷。两边的大牙齿要由里往外来回刷。”
3.幼儿操作练习。
幼儿跟随教师示范徒手练习。
幼儿小结刷牙方法。
音乐伴奏,幼儿集体练习刷牙。
三、总结并发放家园联系表
1.教师:“小朋友们的牙齿都刷得很干净。老虎,你有没有学会刷牙的方法呢?”
老虎:“学会了。”
2.教师:“那你给小朋友们讲一讲吧!”
老虎:“刷牙,首先要在牙刷上挤上牙膏,在杯子里盛满温水。然后用水漱口,接着开始刷牙。上面的牙齿从上往下刷,下面的牙齿从下往上刷,两边的大牙齿要由里往外来回刷。对了,小朋友们一定要坚持早晚刷牙。饭后要记得漱口。”
3.发放家园联系表,提醒幼儿带回家,认真记录自己早晚刷牙的情况。
◇活动延伸
“娃娃家”活动时,巩固刷牙的方法。
◇活动点评
《没牙的老虎》充分考虑了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幼儿熟悉的故事,以“老虎”这一角色贯穿活动,引起幼儿浓烈的兴趣。在讲解示范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能清晰地展示在幼儿眼前,易于幼儿模仿接受。让幼儿准备杯子、牙刷、牙膏,在课堂上利用实物去实践,对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很大的帮助。整个活动过程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主动学习,幼儿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学习效果会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