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目标是一个宏观性的目标,在此基础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了更加具体和可操作的依据和指导。(三)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整个活动的方向标,是整个社会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本次活动结束后幼儿应获得的学习结果和要达到的水平。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总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的社会教育总目标如下:①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②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③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④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⑤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参照社会性发展的维度来对总目标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总目标中包括三个维度的教育内容,分别是指向自我层面的社会教育内容、指向他人层面的社会教育内容和指向社会环境层面的社会教育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1)指向自我层面的目标有: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2)指向他人层面的目标有: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

(3)指向社会环境层面的目标有: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目标是一个宏观性的目标,在此基础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了更加具体和可操作的依据和指导。同时也在社会教育目标的每个指向上都做了相应的补充:在指向自我的层面,明确提出了“发展自信和自尊”;在指向他人的层面上,追加了“让幼儿在积极健康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在指向社会环境的层面上,增加了“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年龄阶段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幼儿社会教育分成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子领域,对人际交往领域提出了四方面的目标,又从不同的年龄阶段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对社会适应领域提出了三方面的目标,同样按不同的年龄阶段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具体如下:

1.人际交往

(1)目标1:愿意与人交往。(如下表所示)

愿意与人交往的年龄阶段目标

(2)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如下表所示)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年龄阶段目标

(3)目标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如下表所示)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的年龄阶段目标

(4)目标4:关心尊重他人。(如下表所示)

关心尊重他人的年龄阶段目标

2.社会适应

(1)目标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如下表所示)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的年龄阶段目标

(2)目标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如下表所示)(www.xing528.com)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的年龄阶段目标

(3)目标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如下表所示)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的年龄阶段目标

在细化分解目标之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还相应地提供了每个子目标的教育建议,引导教师和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和适宜的实施途径去帮助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科学地帮助幼儿达到教育的期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特别关注了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社会教育,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这里要强调一下的是,不管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还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目标,都是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年龄特点而提出的合理期望,是一个学习与发展的方向,不能够作为绝对的检验标准,用来一一对比是否达到发展目标。幼儿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绝对不能用相同的标准来进行“一刀切”的武断评价,切记不匆忙地、主观地下结论、贴标签、做评价,应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创造更为适宜的条件,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整个活动的方向标,是整个社会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本次活动结束后幼儿应获得的学习结果和要达到的水平。活动目标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包含三维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与社会领域的目标和要求结合起来就是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情感三方面的目标。例如:

社会认知目标:知道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社会行为目标:会贴春联和挂“福”字。

社会情感目标:喜欢节日的气氛,感受节日的乐趣。

表述目标时请注意:

(1)统一表述的角度,可以从教师的角度表述,也可以从幼儿的角度表述。建议从幼儿的角度来表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评价幼儿是否达成目标。例如:

①了解大班哥哥姐姐的生活、学习情况。

②激发幼儿向大班哥哥姐姐学习,争做大班小朋友的愿望。

第一条目标的表述角度是幼儿的角度,第二条目标的表述角度是教师的角度,就出现了表述主体不一致的情况。

(2)目标的表述应做到简洁、明了、难度适中、具体、可操作性强。例如:学会与人交往。这个目标太大,一次活动不容易实现,也不具有可实施和可操作性,在进行活动评价的时候也无法去衡量目标是否达成。所以这个目标应该进行细化调整,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幼儿的经验来进行目标的拟定。小班幼儿人际交往的目标是喜欢与小朋友一起活动,不独霸或争抢玩具。中班的目标在小班的基础上提高,不仅是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还应该有固定的玩伴,初步懂得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谦让。大班的要求是不仅有自己的好朋友,还要学会结交新朋友,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懂得合作、分享和谦让。这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目标是具有层次和难度差别的,所以在拟定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到年龄阶段,同时可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各年龄阶段的目标。

(3)目标的表述符合本领域要求,体现该领域的特征,在整合其他领域的目标和内容时,更应突出该领域的领域目标。例如,在一次社会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目标如果定为:①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②完整复述故事情节;③感受小兔子和妈妈的深厚感情。我们会发现这个目标已经偏离该领域了,更多是语言领域的活动目标。在目标表述的时候,我们要把社会领域的目标融进去,体现领域特征,表述为:①理解故事,感受小兔子和兔妈妈之间的深厚感情;②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对妈妈的爱;③愿意表达自己的感情。

(4)目标的拟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点。

(5)目标中不能包含疑问词和疑问句,用陈述句进行表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