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可以说,凡是有语言参与的活动都可以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概括起来,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主要途径有通过日常生活进行语言教育,通过游戏进行语言教育,通过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进行语言教育,以及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进行随机的语言渗透教育等。
(一)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语言教育
1.在日常交往中指导幼儿学习语言
首先,成人可以通过日常交往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现状。在非常自然的情境中,幼儿往往很真实地表现自己的语言实际水平以及语言表达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其次,成人可以在交往中为孩子提供语言示范,丰富幼儿的词汇。成人可以与幼儿交谈,向他们介绍各种有关物品的相关知识,如名称、外形、颜色、用途和使用方法等。在介绍这些生活常识的过程中,成人也在向幼儿展示相关的词汇和句式。再次,成人可以在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理解语言并按语言指令行动的能力。通常成人通过语言指令来组织幼儿的日常生活,如临近用餐时间,教师便要求幼儿收拾玩具,盥洗后安静地等待进餐。为了使幼儿明确这些语言指令的含义,最初应把这些指令与相应的行动结合起来。
总之,成人要抓住与幼儿日常交往的有利时机,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示范,并在交往过程中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语言发展状况,给予幼儿针对性的指导。
2.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
这里所说的常规主题活动主要指幼儿园组织幼儿定期参加的,围绕某个话题开展的语言活动。目前,各托幼机构常进行的语言常规主题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天气预报员。
每天早晨来园之后早操之前这段时间,请一名幼儿向全班幼儿预报当日的天气情况。天气预报员可以由值日生轮流担任,也可以由教师指定。为提高幼儿对此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语言内容,教师还可以启发幼儿根据当日气温和特殊的天气状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2)周末趣闻。
这项内容通常安排在每周一上午,请幼儿从双休日的经历中选出最有趣或最有意义的事进行讲述,可以在集体中讲述,也可以让幼儿与老师或同伴自由交谈。
(3)小小广播站。
由于该项活动综合性比较强,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多在幼儿园大班开展。但广播站的某些节目也可以在中班或小班组织收听。其内容主要有:报告午餐菜谱、表演文娱节目、介绍新闻、好人好事、新书或玩具介绍、知识问答、文学作品欣赏等。
3.通过区域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
(1)利用图书角和语言角进行语言教育。
幼儿园如果有条件,可以为幼儿设立一个“小小图书馆”,随时向幼儿开放。幼儿可以根据其现阶段的兴趣以及各领域学习的需要,去看书或借书。这不仅可以从小培养幼儿对书籍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幼儿利用图书资料查询收集信息的能力。我国幼儿园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在幼儿园各班开设图书角。语言角的主要作用是让幼儿练习口语表达。可以在语言角准备一些图片或剪贴用具,旧的儿童画报,以便幼儿练习讲述,或边制作边讲述。比如有些班级还在语言角里投放一些识字图片或填图游戏卡,准备一些书写工具,以便有兴趣的幼儿认读汉字或练习拿笔写字等。
(2)在活动区活动中随机指导幼儿的语言交往。
活动区的设立为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同时也增加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此外,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时,常常一边摆弄各种玩具物品,一边与同伴自由交谈。教师要鼓励幼儿与同伴之间的谈话,并利用巡回指导的机会引导幼儿扩展谈话内容。
(二)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
1.谈话活动
(1)谈话活动设计的基本步骤。
①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这是谈话活动的第一步。教师在谈话活动的开头,通过一定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幼儿对话题有关经验的联想,打开谈话的思路,做好谈话的准备,其目的在于引出谈话话题,使幼儿在活动之初就能被吸引到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幼儿表达交流的欲望。要想创设适当的谈话情境,教师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小班谈话活动:我的爸爸
大班谈话活动:愉快的假期
第一,要注意创设谈话情境的方式。教师可以用实物的方式来创设情境,例如:可以利用活动角的布置、墙饰、桌面玩具、实物摆设等,向幼儿提供与谈话主题相关的可视形象,激发并开启幼儿谈话的兴趣与思路;教师可以用语言的方式来创设情境,例如:可通过自己说一段话或提一些问题来唤起幼儿的记忆,调动他们的经验,以便进入话题中去;教师还可以用游戏或表演的形式创设谈话情境,例如:先让幼儿做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游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为下一步的谈话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要注意创设的情境与谈话话题之间的关系。谈话情境的创设是为引出话题服务的,所以与谈话内容无关的摆设尽量不要出现在情境之中,过于热闹以致喧宾夺主的现象也要避免。谈话的情境创设应尽可能简单明了,以便直接开展下一个步骤。
第三,要注意时间的分配。教师要知道,创设情境是切入主题的“助手”,所以时间分配上不宜占用过多比例,一般3~5分钟即可。
②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运用已有经验自由交谈。
提出话题之后,教师接下来就要向幼儿提供围绕话题自由交谈的机会,目的在于调动幼儿个体对谈话话题的知识储备,运用已有谈话经验相互交流个体见解。因此,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教师应当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只要幼儿是围绕中心话题进行交谈即可,幼儿可以一对一,或分小组自由交谈,允许幼儿表达任何和话题有关的想法和观点,不必过多地干涉幼儿的行为,也不需要给幼儿做过多的提示和示范。
第二,鼓励每位幼儿都能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多向交流。幼儿可以两两交谈,也可以分组交谈,还可以集体交谈,或与教师交谈,这样的形式更有利于发挥每位幼儿的积极性,使谈话气氛更融洽。
第三,在自由交谈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谈话虽是口头语言操作,是动脑的操作,但如果能适当增加一些其他方式的操作活动,则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增进他们说话的积极性。例如:大班谈话活动“我家的房子”的结束环节,可以让幼儿画一画自己家的房子或者自己梦想中的房子等。
第四,教师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有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在谈话活动中,他们更多地表现出光听不说的现象,因此,教师应将这部分幼儿安排在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旁边,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同时,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倾听这些幼儿的谈话,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评价,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③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
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充分交谈后,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的范围,向幼儿展示并帮助他们学习运用新的谈话经验,使幼儿的谈话水平进一步提高,这一步骤是谈话活动的重点和核心。一般来说,中心话题是沿着这样的顺序拓展的:对话题对象的描述—由此形成的基本态度—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对话题对象的独特感受。例如:大班谈话活动“我喜爱的图书”,教师设计的中心话题拓展顺序应是:幼儿从描述图书的种类、对哪类图书喜爱,到为什么会喜爱,最后可谈谈自己对图书的独特感受,或畅想一下未来图书的样子等。
(2)对谈话活动的指导要点。
幼儿教师需要针对谈话活动的特点和目标对不同的幼儿进行及时指导,其指导要点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谈话活动时,应该丰富谈话活动的类型,需要把主题谈话、漫谈、讨论或辩论等各种类型的谈话活动都涉及。从组织形式上看,还有集体谈话、小组谈话、二人对话等。
第二,谈话的气氛一定要轻松,鼓励踊跃发言的幼儿,激发沉默寡言的幼儿,不嘲笑说错话的幼儿。
第三,教师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并符合其兴趣中心的话题来开展谈话活动,因为只有这样,谈话活动才能够引起幼儿交谈的兴趣。
第四,教师在幼儿交谈时要认真倾听,及时参与进去,适时传递新词,以帮助幼儿完整、准确地表达。
2.讲述活动
讲述活动是帮助幼儿学习运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讲述某一事物的活动,它以培养幼儿独立构思的能力,使幼儿学会清楚、完整、连贯地讲述某一事物的能力为基本目的。这对于发展幼儿的独白语言,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具有独特的作用。
(1)讲述活动设计的基本步骤。
①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感知、理解讲述对象,主要通过观察的途径来进行。这里所说的观察,大部分是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但也不排斥从其他感觉通道,包括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去获得认识。比如:大班讲述活动“生日愿望”,首先让幼儿听一听、唱一唱生日快乐歌;中班讲述活动“我摸到的是……”开始环节,教师把手感、质地、形状不同的物体放入筐内,蒙上布,让幼儿来触摸,并描述物品的形状、特征。教师在这一步骤中的重点是指导幼儿观察、感知、理解讲述的对象,为讲述奠定认识上的基础。指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应把握以下三点:
看图讲述:小乌龟上幼儿园
实物讲述:美丽的扇子
第一,根据讲述类型的特点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如叙事性讲述,应重点感知、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顺序以及人物在其中的作用;描述性讲述,观察重点在物体的形态和人物的状态动作、特征以及像什么等方面。只有从这样的角度把握对象,才能为讲述做好准备。
第二,依据凭借物的特点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讲述活动中的凭借物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几幅平面的相互有关系的画面,有的是立体的固定的实物,也有的是活动的连续动作的情境,还有的是听觉信息组成的活动情境等。教师在指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时,应抓住这类讲述对象的特点去组织讲述活动的过程。
第三,依据具体化的要求理解、感知讲述对象。每一次活动的目标都是不一样的,有的要求有中心、有重点地讲述,有的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教师的任务是根据活动的具体要求指导幼儿观察,以便为讲述打好基础。
②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
在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讲述。这一步骤的活动组织,要求教师尽量放开让幼儿自由讲述,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机会,运用他们已有经验进行讲述。教师要改变几个人讲多数人听的被动、单调局面,运用幼儿个别讲述、分小组讲述、集体讲述等多种方式,以提高幼儿参与讲述的积极性,了解每一个幼儿的讲述水平。
③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经过前两个步骤的铺垫,教师可以根据本次活动目标的要求,为幼儿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引进新的讲述经验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教师示范新的讲述经验;二是教师通过提示引出新的讲述经验;三是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新的讲述经验。新的讲述经验是每次讲述活动的学习重点,主要包括讲述的思路、讲述的全面性和讲述的方法等。
讲述的思路。教师在示范新的讲述经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幼儿理清讲述的思路,使整个讲述的顺序性、条理性得到增强。帮助幼儿理顺讲述的思路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幼儿将讲述的基本内容表达出来,避免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漏讲、少讲的现象发生。
讲述的全面性。在讲述中,教师要帮助幼儿认识到讲述的基本要素:人物(动作、对话、心理活动)、时间、地点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幼儿在讲述中往往会忽视地点、人物对话和内心感受的内容,因此教师要让幼儿意识到这部分内容并将它们准确地表达出来,力求讲述的全面性。
讲述的方法。讲述的基本方式是观察等。除了按照观察顺序进行观察外,还要把握讲述对象的哪些部分是重点内容,要多讲;哪些部分是次要内容,可以少讲。在实物讲述中,要教给幼儿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讲述的方法。此外,在有些活动中还可以用示范法、提问法、讨论法和评议法等引导幼儿的讲述思路。
④巩固和迁移新经验。
讲述活动中,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为幼儿提供了实际操作新经验的机会,不但会使幼儿的讲述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会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创造的方法,体验创造的乐趣。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
第一,由A及B。当幼儿学习了一种新的讲述经验后,教师立即提供同类不同内容的机会,让幼儿用新的讲A的思路去讲述B。例如:在实物讲述活动“剪刀”后,幼儿学会了由外形特征到用途的讲述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剪刀”变为“尺子”,引导幼儿用同样的讲述方法进行讲述。
第二,由A1及A。在教师示范新的讲述经验并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后,让幼儿尝试用新的讲述方式来讲同一件事、同一情景。例如:看图讲述中,幼儿先尝试按自己的观察顺序讲述图片的内容,在教师示范新的观察顺序后,让幼儿尝试用由近及远的方式来讲述同样的图片内容。
第三,由A及A1。在教师示范过新的拼图和讲述经验之后,进一步要求幼儿自己拼图添画后再进行讲述。例如:拼图讲述“小动物的家”,教师添画小鱼和池塘后,示范新的讲述经验,再要求幼儿自己拼图添画,然后讲述。
(2)讲述活动的指导要点。
幼儿教师需要针对讲述活动的特点和目标对不同的幼儿进行及时指导,其指导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幼儿自由讲述前,需交代清楚讲述的要求,提醒幼儿围绕感知、理解的讲述对象进行讲述。
第二,在幼儿自由讲述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幼儿讲述的内容,及时发现幼儿讲述的闪光点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在活动过程中,不要过多地点评好坏,不要急于告诉幼儿应该怎么讲,而是要注意倾听,最多以插问、提问、反问等方式启发幼儿讲述,以免干扰幼儿的正常思维,降低幼儿讲述的积极性。
第四,在讲述活动中,要培养幼儿按一定顺序进行讲述的能力,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近到远、从表面到内在进行讲述,帮助幼儿学会清楚、有条理地讲述。
3.听说游戏活动
听说游戏,是指用游戏的方式组织进行的语言教育活动。其活动的目标在于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述能力,其活动内容在于听和说的理解和表达方面。听说游戏由教师专门设计组织,故有明确的语言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语言学习内容,因而不同于一般的游戏,而属于语言教学游戏的一种。这种游戏是为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专门设计的,故称“听说游戏”。
听说游戏:顶锅盖
听说游戏:送南瓜
(1)听说游戏设计的基本步骤。
①创设游戏情景。
在听说游戏开始时,教师需要运用一些手段去设置游戏情景,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创设游戏情景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
用物品创设游戏情景。教师使用一些与听说主题有关的物品,如玩具、日用品等,布置游戏的情景,制造游戏的氛围,引导幼儿进入游戏。
用动作创设游戏情景。教师用动作表演,让幼儿想象游戏的角色,或者游戏所发生的场景,进而产生游戏情景的气氛。
用语言创设游戏情景。教师通过自己所说的话,直接描述或指出游戏中的角色以及所处的环境。
②交代游戏规则。
在创设游戏情景后,教师接着要向幼儿交代游戏的规则,这一步骤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布置任务,讲解要求,让幼儿明确游戏的玩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游戏规则,教师在交代游戏规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在交代游戏规则时,切忌啰唆、冗长的解释,以免幼儿抓不住要领,不能及时领悟和理解游戏的规则,影响游戏的进程。
第二,要讲清楚听说游戏的规则要点和游戏的开展顺序。听说游戏的规则要点一般是游戏中幼儿要按照规则说话,教师应当让幼儿基本明白说什么和怎样说,以便他们能够在参与游戏时付诸实施。同时要帮助幼儿清楚地理解游戏开展的顺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角色做什么。这样,他们才能够顺利地开展活动。
第三,教师用较慢的语速进行讲解和示范。教师在交代游戏规则时使用的语速要适当放慢。尤其是针对游戏规则回答问题或说词句时,一定要保证让幼儿听清楚,也可重复一遍,因为这种语言带有示范的性质。
③教师引导幼儿游戏。
在幼儿初步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开展游戏。教师引导幼儿游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让一部分幼儿先参与游戏,另一部分幼儿观察,然后轮换;另一种是教师带领全体幼儿参与游戏。在游戏刚开始时,教师要引导幼儿一起游戏,以有利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熟悉游戏规则,进一步明确和掌握游戏的玩法,掌握在游戏中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思路,从而为独立开展听说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④幼儿自主游戏。
通过前面三个步骤的活动,幼儿已经熟悉和掌握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具备独自开展听说游戏的基础了,这时,教师就可以从领导者的身份退出,放手让幼儿自己开展活动。此时,教师处于旁观者的地位。在观察幼儿游戏时,教师要巡回指导,注意对个别不熟悉规则的幼儿提供帮助。同时,教师要注意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可能出现的矛盾与纠纷,并及时予以解决。
幼儿自主游戏的活动形式可以根据每个游戏的具体要求而灵活选择。有的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游戏,全班幼儿都可参加;有的以小组形式开展游戏,幼儿可以自由组合,选择合适场地进行游戏;有的可以一对一结伴进行游戏。采用何种形式取决于何种形式能让幼儿参与活动可以取得最佳效果而定。
(2)听说游戏的指导要点。
幼儿教师需要针对听说游戏活动的特点和目标对不同的幼儿进行及时的指导,其指导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www.xing528.com)
第一,开始部分创设的游戏情景要自然、简洁、生动、准确,但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脱离主题。一般不要单一使用某一种创设情境的方式,而是应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以吸引幼儿的参与兴趣。
第二,教师在讲解游戏规则和要求时语速要慢,以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听清楚,特别是那些需要模仿的词句,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多重复几遍,也可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的语言要求。
第三,教师在引导幼儿游戏的环节,先是主导游戏,然后逐渐减少自己在游戏中的作用,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以担任主要角色的方式直接参与游戏,游戏开始时,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和教师共同游戏以起到示范作用,等到大家对游戏都很熟悉的时候,逐步过渡到全体幼儿参与。到中班、大班,以教师讲解玩法和规则,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为主,教师可慢慢退出游戏的范围,以隐性指导为主。
第四,在幼儿自主游戏时,教师要观察游戏的进程,随时提供帮助,及时发现游戏中出现的问题,通过隐性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解决。尽量减少和避免强行控制、禁止、批评等否定性言行,要多用赞许、鼓励、肯定等激励性的指导方式。
4.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喜欢文学作品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对童话、故事和诗歌、散文等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念一首儿歌或听一个故事,对幼儿来说并不是简单的学习,文学作品对幼儿发展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远远超过我们已有认识的意义。
诗歌:春雨
散文诗《落叶》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1)文学作品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步骤。
①创设情境为引出文学作品做铺垫。
在理解文学作品之前,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可发挥他们文学想象的语境和空间,为幼儿准确理解文学作品做好铺垫。教师可以利用三种方式创设:
第一,言语创设。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解说,以其特有的语言魅力感染幼儿,并结合图片、幻灯等将他们带入一个充满幻想的神奇的文学宫殿。
第二,用提问创设。在介绍文学作品前,教师先通过一些问题让幼儿动脑筋思考,然后将幼儿的答案与作品中的答案做对比,以调动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期望和兴趣。
第三,借助美术、音乐等艺术手段,布置一个安静、和谐、优美的环境。为下一步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打好坚实的基础。
②理解、体验文学作品。
当幼儿进入文学意境中后,教师就可向幼儿介绍要学习的文学作品,帮助幼儿理解和体验作品的人物特色、主要情节,进而体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心理特点,以及贯穿作品始终的情感基调和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学意境之美。理解、体验文学作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主要情节和主要意思。运用提问和图片、幻灯、录像、电脑课件等方法,使幼儿对作品有个初步的概念和认识。
第二阶段,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主要是理解作品的主要特色、作品的语言美及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情感特征。教师可运用音乐、绘画、折纸等形式或让幼儿动手表演游戏的方法,以帮助幼儿深入理解作品的独特魅力,激发幼儿对作品的深刻感知和情感共鸣。
③运用想象进行创造性的仿编或创编。
当幼儿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后,教师就可以让幼儿在原作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感性经验,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仿编、创编或故事续编等创造性的文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幼儿对语言艺术的敏感性,增强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和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2)对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指导要点。
教师需要针对文学活动的特点和目标对不同的幼儿进行及时的指导,其指导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开始部分的指导。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创设一个美好的情境,为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做好铺垫。因此花在这个阶段上的时间不能太长,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分寸,事先要做精心的准备和计划。既要为幼儿营造一个美好的文学意境,又不能将文学作品的时间抢占去,喧宾夺主。前面所提到的三种创设情境的方法对不同年龄的幼儿来讲应有所区别。小班幼儿思维直观性强,教师可用语言结合图片、幻灯、电脑课件的方式带领他们进入文学的意境中;中班、大班幼儿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用提问、音乐提示的方法,让幼儿在积极的动脑思考中进入作品所描绘的世界。
第二,理解、体验作品时的指导。教师应将指导的重点放在理解、体验文学作品上。教师在指导这个过程时要将重点固定在怎样全面、深刻地帮助幼儿理解、体验作品上,引导幼儿学习如何欣赏一个文学作品,而不是用几个问题让幼儿草草地理解作品,之后就让他们朗读、背诵或复述作品。在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阶段中,游戏法等方法的使用要符合该作品本身的特点。在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运用游戏法、表演等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文学作品,而不仅仅使活动形式花样繁多,因此,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各种方法和手段要达到什么目的。
第三,幼儿进行仿编、创编或续编时的指导。无论是仿编、创编还是续编故事,教师都要鼓励幼儿积极地动脑想象、思考,并欣赏幼儿的思考和他们的与众不同。在评议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对内容的评议上,鼓励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看法。指导中注意因人施教,对不同的幼儿应有不同的要求,对能力弱的幼儿能大胆地仿编句子,教师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要引导他们仿编或创编出较难的内容,以使所有的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5.早期阅读活动
近几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界越来越多地关注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教育活动。这种早期阅读活动,向幼儿提供集体学习的环境,帮助幼儿接触书面语言,鼓励他们学习书面语言的行为,培养他们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为其进入小学正式书面语言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早期阅读:我爸爸
早期阅读:小乌龟上幼儿园
(1)早期阅读活动的内容。
从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目标出发,其内容包括为幼儿提供三个方面的阅读经验,即前图书阅读经验、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所谓的“前”是与那种正式的、大量的、系统的书面语言学习有根本区别的,它主要是为这些正式的语言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①前图书阅读经验。
图书是书面语言的载体,对于幼儿来说,他们阅读的图书至少应是由文字和图画两种符号系统构成的。幼儿要学会看图书,需要学习一些具体的行为经验:翻阅图画书的经验,即掌握一般的翻图画书的规则、方式;读懂图画书内容的经验,即会看画面,能从中发现人物表情、动作、背景,并将之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图画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应关系的经验,即会用口语讲出画面内容,或听爸妈念图画书,知道是在讲故事的内容;图画书制作的经验,即知道图画书所说的故事是作家用文字写出来的,画家又用图画表现出来,最后印刷装订成书的。
②前识字经验。
向孩子提供的前识字经验主要有下面几方面的具体内容:知道文字有具体的意义,可以念出声音来;可以把文字、口语与概念对应起来;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如可以将自己想说的话写成文字的信,寄给别人;粗晓文字来源的经验,初步理解文字是怎样产生的,文字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样子的;知道文字是一种符号并与其他符号系统可转换的经验。再如认识各种交通标志,这种标志代表一定的意思,人们看到就会明白;知道文字和语言的多样性经验,认识到世界上还有其他的语言和文字,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和文字来表达;理解识字规律的经验,幼儿明白了这些规律,就可以更好地识字。
③前书写经验。
学前幼儿不要求学习写字,但可以获得一些有关汉字书写的信息,为其进入小学后正式学习书写做好准备。其中包括:让幼儿知道汉字的基本结构,包括培养幼儿对文字的观察、分析、比较和分类能力;了解书写的最初步规则,学习按照规则写字,尝试用有趣的方式练习基本笔画;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学会不同的握笔方法;学会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写字,包括坐姿、握笔姿势等。
(2)早期阅读活动设计的基本步骤。
①阅读前的准备活动。
幼儿不可能仅靠一次阅读活动就理解一本书。因此,在正式阅读活动开展的前一两周,有必要让幼儿先阅读图书,为正式阅读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在这个阶段,教师指导时应注意:
第一,阅读前准备性活动并不能代替正式阅读活动,它只是为正式阅读所做的铺垫。因此,幼儿只需对阅读内容有一个大概的理解就可以,而不必过于熟悉,以防幼儿在正式阅读时失去兴趣,影响正式阅读活动的开展。
第二,准备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从头到尾翻看图书一至两遍,教师重在观察幼儿的阅读方法是否正确、阅读习惯是否良好等,而对幼儿阅读是否准确不宜过多干涉。
第三,对幼儿理解不正确的地方,教师可给予提示并启发幼儿再思考。
②幼儿自由阅读。
幼儿自由阅读是正式阅读活动的第一阶段。教师将阅读活动所需图书展示给幼儿后,要提供机会让幼儿自由阅读。在阅读前准备性活动的基础上,幼儿对所阅读的书面语言应留有一定的印象,给幼儿创设自由阅读的机会,可以让幼儿通过观察再次认识阅读对象,获得有用信息。
正因为这是幼儿正式阅读的第一个阶段,教师在指导时也更应注意技巧:
第一,教师要多用提问的方式,多提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幼儿的思路。提问可以引导他们边思考边阅读。启发性的问题有助于幼儿把握阅读的重难点。
第二,教师要对幼儿提出观察的要求,并进行操作表演,还要注意观察幼儿在阅读中的表现,如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阅读态度等。幼儿自由阅读,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闻不问,而要更巧妙地引导幼儿完整、安静地阅读。
③师幼共同阅读。
师幼共同阅读是阅读活动的一个重要步骤,此步骤又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师幼一起阅读,了解和理解图书的大致内容。
第二阶段: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
第三阶段:归纳图书的主要内容。
当幼儿对图书的主要内容有深入理解后,教师要鼓励幼儿将主要内容总结、归纳出来,以巩固、消化幼儿所学的内容。归纳图书内容,可以用以下三种形式:
一句话归纳法。这种形式要求幼儿用一句话将图书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来。
一段话归纳法。这种形式要求幼儿用一段话将图书的主要内容讲述出来。
图书命名法。这种形式要求幼儿用简练的词或短句给图书起个名字,实际上是让幼儿学习归纳图书内容的主题。
师幼共同阅读是阅读活动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指导时要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这个阶段提问使用的频率较高,因此教师要谨慎对待提问法的使用,以免陷入一问一答的俗套中。
第二,在这个阶段,教师在指导不同年龄的幼儿进行阅读时,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④幼儿讲述阅读的主要内容。
这一步骤是幼儿将所理解的图书内容以口头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也是幼儿将图画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的阶段,故此步骤是阅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幼儿可以在小组内自由讲述,在集体中讲述,也可以与同伴合作讲述。教师在指导这个阶段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幼儿讲述的内容是他们经过思维加工后所理解的图书的主要内容,因此,只要他们基本上将图书的主要内容讲述出来就可以了,而不必就每个画面进行反复斟酌、反复认知,否则势必会降低幼儿阅读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将与情节有关的人物、动作、对话和内心体验讲述出来,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幼儿用规范的语言将每个画面的意义都彻底讲清楚,而是培养幼儿围绕图书重点,将主要情节尽可能讲得生动、详细。教师在指导时,一定要将这两种讲述区分开,使幼儿自由地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将图书的主要内容完整连贯地表达出来。
第二,在讲述时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当幼儿在集体中独自或与小组合作讲述时,教师要注意兼顾语言能力强弱不等的幼儿的学习和指导。教师可以让语言能力较弱的幼儿选择较简单的阅读内容进行讲述,从而使这部分幼儿也能从讲述中获得乐趣,提高自信。
(3)早期阅读活动的指导要点。
教师需要针对听说游戏活动的特点和目标对不同的幼儿进行及时的指导,其指导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幼儿自由阅读时,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提示幼儿观察,教师也可以向幼儿提出观察要求并给予示范,让幼儿安静完整地阅读。
②教师与幼儿共同阅读时,应关注幼儿明确此次阅读的内容,采用平行的方式将自己的指导放在共同阅读中。
③围绕重点阅读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还可以采用表演游戏等方式加深幼儿的学习印象。
④归纳阅读内容的组织方式有:竞赛性质的活动方式、表演的方式、游戏的方式等。
(三)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的随机语言教育
语言教育不仅仅是语言领域的事情。幼儿在健康、科学、社会、艺术等领域的学习中,同样离不开语言工具。所以,语言教育不仅仅是语言领域中教师的任务,其他领域的教师也应注意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进行相应的教育,连同语言领域一起,共同为幼儿语言的良好发展打好基础。
1.在数学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语言教育
数学教育活动和语言教育活动不同,它没有许多优美动听的语句及丰富的词汇,但需要幼儿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来说,数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因此,在数学教育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常常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玩、做做、数数中学会数学知识。
2.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语言教育
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语言信息交流主要包括描述和讨论两种方式。幼儿在描述和讨论中既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又可以交流自己的探索、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以及从中获得的情绪体验。例如:小班幼儿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小实验,当水烧开以后,茶壶里冒出了热气,当幼儿描述这一过程说“水烧开了以后,就冒烟了”时,教师就要及时纠正幼儿的说法“是水烧开了,冒出了水蒸气”,幼儿从这一活动中就掌握了“水蒸气”一词。
3.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语言教育
生活中处处有音乐,语言和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凭着幼儿对音乐的特别情感和特殊领悟力,可逐渐在中班、大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加入听音乐、学语言的环节。这种活动应在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理解和体验音乐形象的基础上进行。例如:歌曲《小乌鸦》,主要讲述一只小乌鸦每天急忙赶回家,把捉来的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故事。在学习这首歌曲后,教师要求幼儿根据歌词内容把它改编成一个故事,以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语言教育
幼儿的世界充满着美的色彩,他们爱画、爱玩、爱动手制作。教师可在美工活动中,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享,也可以在绘画活动中,加进幼儿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5.在体育教育活动中随机渗透语言教育
在体育活动中,应先让幼儿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请幼儿讲述并讨论教师的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然后请一名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活动,再请这名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好这一动作的。这样可以使幼儿通过自身体验,讲述各种活动的特色,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6.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进行语言教育须注意的问题
(1)通过“计划—操作—整理—回忆”的活动程序为幼儿提供交流机会。
教育活动是幼儿主动活动的过程,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幼儿,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帮助或引导幼儿自己计划活动的进程,在幼儿自主操作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语言交流机会,鼓励幼儿与同伴协商沟通、交流合作,通过回忆与分享环节将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这样就使幼儿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既互相交流了认识经验,又练习了语言表达。
(2)要避免语言教育的“喧宾夺主”,不要影响其他领域教育目标的实现。
其他领域教育活动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不能为强调语言教育而忽视其他领域的教育,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有时语言教育并不占据主要地位,不能为促进语言教育而使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本末倒置”,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所应注意的问题。
(3)鼓励幼儿间的合作与交流。
各种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同伴之间互相合作和交往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当幼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要启发幼儿动脑筋,与同伴商量,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促进了同伴之间的协商与合作,又有助于发展幼儿与同伴之间的语言交往能力。
(4)为幼儿提供规范的语言示范,鼓励幼儿积极表达。
教师除了要为幼儿提供规范的语言让幼儿模仿和学习外,还要努力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自由、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和语言环境,使幼儿有机会自由表达心声。教师真诚而坦诚的表达、师幼之间平等的交谈,将有效地激发与增强幼儿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动机和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