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承认矛盾与物质无限可分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承认矛盾与物质无限可分性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是说,只要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从而承认物质结构的普遍性,这就坚持了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但是,不承认物质无限可分的人们,恰恰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不仅要承认矛盾存在于现有已经认识的物质层次中,而且又要承认矛盾存在于物质的一切层次中,从而坚持物质的无限可分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承认矛盾与物质无限可分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如果把这个辩证法的观点贯彻到底,那么,我们就得承认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可再分的物质层次。从矛盾普遍性的观点来看,没有一种事物是不可分析的,无论物质被分割到何种程度,它的内部总是包含有矛盾的,因而总是一分为二的。就是说,只要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从而承认物质结构的普遍性,这就坚持了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在这里,所谓可分,也就是有结构的意思。至于能否把其中的组成部分单独地分离出来成为自由粒子,则有赖于实验所达到的条件,不应把它作为承认物质可分性的思想。

海森堡也正是在结构的意义上反对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的。他说:“‘分离’与‘组成’这些概念的应用范围是有限的。”“它们仅在特定的情形下才有确切的含义。”海森堡还明确地指出:“‘组成’这个词,一般说来,在粒子物理学中已经失去了它的意义。”[54]美国的一些学者也持同样的观点,他们说:“我们必须做出这样的结论,当研究电子、质子、中子等粒子时,我们达到了一个极限:把这些粒子看成是由其他更基本的粒子所组成就显得不合情理和无用了。”并进一步指出:“今天没有人企图根据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前提来创立一个全面的物质理论:这样一种企图将是无益的。”[55]这些否认物质无限可分的思路是很清楚的:存在着这样一种物质,它不再由各个部分组成,因而是没有组成的。没有组成的物质是没有结构的,因而是不可再分的。而没有组成、没有结构的物质,是一种抽象同一体。把这种抽象的、绝对的同一性看作世界的本原,正是谢林的同一哲学的精髓。谢林认为,作为本原的东西,应该是更高的东西,他说:“这种更高的东西本身就既不能是主体,也不能是客体,更不能同时是这两者,而只能是绝对的同一体。”[56]这种绝对同一体是什么呢?是不可捉摸的东西。谢林说:“绝对同一体,一般是完全不能称谓的,因为它是绝对单纯的东西,也绝不能取诸理智的东西或自由的东西的称谓,因此,它也决不会是知识的对象,而只能是行动中永远假定的,即信仰的对象。”[57]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绝对同一体,因此,这种绝对同一体也就理所当然地不能被人们所认识。所以,它不能称谓,也不能作为认识对象,而只能被人们所信仰。如果要坚持这种绝对同一体,否认矛盾的普遍性,其最后的结局,只能导致信仰主义。

在谢林之后,杜林又重复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自然界相继发生的一切分化,都必然渊源于某种自身等同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从来就没有矛盾地存在着。”[58]杜林的这段话,倒是点出了问题的本质,这就是:对没有结构、没有组成的自身等同状态的承认,就是对矛盾的否定。因为这种状态就是没有矛盾的状态。可是,否认了矛盾,就否认了运动和变化的源泉,从而也就否认了这种物质之作为本原的根源,它又怎么能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呢?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这种观点时指出:“如果世界曾经处于一种绝对不发生任何变化的状态,那么,它怎么能从这一状态转到变化呢?绝对没有变化的,而且从来就处于这种状态的东西,不能由它自己去摆脱这种状态而转入运动和变化,因此,使世界运动的第一次推动一定是从外部、从世界之外来的,可是大家知道,‘第一次推动’只是代表上帝的另一种说法。”[59]

承认无组成、无结构的物质存在,就不能不得出这个“第一次推动”的结论。

在我国,很多人都懂得矛盾的普遍性。但是,不承认物质无限可分的人们,恰恰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不仅要承认矛盾存在于现有已经认识的物质层次中,而且又要承认矛盾存在于物质的一切层次中,从而坚持物质的无限可分性。否则,我们就要最终地否认矛盾,因而也就离开了辩证法。(www.xing528.com)

具体的有结构的物质层次,都是现实世界的物质形态。如果要问这些物质形态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那么我们可以回答,就组成来说,它们是由低一级层次的物质构成的,因而是从另一种物质形态转化而来的。在自然界中,这种物质形态的转化和运动形态的转化,时刻地在发生着。例如,正负电子对转化为两个光子,或两个光子转化为正负电子对。这种转化本身就说明,电子和光子仍然具有复杂的结构。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都是有生有灭的,它们是产生出来的,因而也是会消灭的。既然存在着这种产生和消灭的过程,那么物质层次就不会是没有结构,没有组成的绝对单纯的物质了。

真正造成困难的,并不是对物质结构的普遍性的承认,而在于没有结构的物质的现实来源。没有结构的物质是组成有结构物质的成分,所以有结构物质的来源是容易回答的。但是,我们如果否认了物质形态的转化,那么这种无结构的物质又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也许论者会回答说:它本身就有的。就是说,它是没有来源的。即便如此,也仍然存在着不能自圆其说的困难。第一,如前所述,它对无矛盾的物质如何能够成为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的源泉,没有提供科学的答案,而且最终还要导致“第一次推动”的结论。第二,既然世界上有结构的物质是从无结构的物质中演化出来的,而无结构的物质又不存在产生和演化的问题,这就说明,最初的世界只存在着一种无结构的物质,往后的一切多样性和复杂性,都是从这种单一性物质开始的,这就肯定了世界上必须有一个开端,因而也必定存在着一个终点。第三,如果一切物质都是从同一无结构的物质中产生的,那么它们之间的差别,也就只能由这种原始物质的量的差异所规定了。这就同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一样,把一切质的差异归结为单纯的量的差异。恩格斯指出:“如果质的一切差异和变化都可以归结为量的差异和变化,归结为机械的位置移动,那么我们就必然要得出这个命题: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同一的最小的粒子所组成,而物质的化学元素的一切质的差异都是由量的差异,即由这些最小的粒子结合成原子时在数目上和在空间排列上的差异所引起的。但是我们还没有走得这么远。”[60]

人们总认为,承认物质有限可分会比承认物质无限可分的困难小得多,事情恰恰相反。因为,不仅“可分”是矛盾,而且不可分也是矛盾。由于人们离开“不可分”来理解“可分”,因而就用“不可分”来否认“可分”。这就是主张“物质有限可分”命题的人们的思想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