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沧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海沧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坚持规划先行、项目带动,促进海沧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建成覆盖区、镇(街)、村(居、场)三级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美丽海沧”基层文化服务品牌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农民工和老少残群体开放,配套专门的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经常性组织面向农民工和老少残群体的文体活动和文化培训,有效保障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基本文化服务权益。

海沧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海沧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西部,东与厦门本岛隔海相望,西与漳州接壤,在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和厦漳泉同城化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下辖东孚镇、海沧街道、新阳街道,面积184.4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3万(其中户籍人口13万,新厦门人30万)。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设立时间最早、面积最大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2003年设立海沧行政区。经过25年的高速发展,2013年海沧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4.46亿元;工业总产值102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40.8亿元;全区财政总收入140亿元;区级财政总收入71.3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万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6万元,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全区财政总收入跨入全省三个“百亿县(市、区)”行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工业产值、人均财政收入排名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全省“八连冠”。海沧区综合实力跃居“2013年度全国百强区”第20名;排名“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区”第19名;成为第9个“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一)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

坚持规划先行、项目带动,促进海沧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建成覆盖区、镇(街)、村(居、场)三级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1)投资8亿元建成区级文化中心和体育中心,启动东孚镇文体中心和新阳街道文化中心建设,区图书馆RFID智能馆藏系统建成投用,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均获评国家一级馆。

(2)全区3个镇(街)均建有建设面积500平方米以上,且按标准配置的综合文化站,达标率100%,38个村(居、场)均建有建设面积200平方米以上,且按标准配置的文化活动室,达标率100%。

(3)区、镇(街)、村(居、场)文化场所均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达标率100%。

(二)积极探索,创新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先行先试,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文化人才发展机制、文化活动组织机制、文化工作者管理机制等三大机制。

(1)创新文化人才发展机制,制定并实施《海沧区文化人才发展规划(2013—2016年)》、《海沧区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和培育暂行办法》、《海沧区关于鼓励文艺创作参展参赛的奖励暂行办法》等文化人才扶持政策。

(2)创新文化活动组织机制,制定并实施《关于政府面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案(试行)》,坚持面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采取项目补贴和政府招标采购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与厦门歌舞剧院合作举办“美丽海沧”系列广场文化活动,与海投集团合作开展商业广场文化演出,与海沧旅游集团合作打造闽台民俗阵头表演,与厦门书香阳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推行基层图书统一配送流通服务模式。

(3)创新文化工作者管理机制,制定并实施《海沧区文化协管员管理办法》,在全省首推并实施村(居、场)专职文化协管员聘用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村(居、场)均设有政府财政补贴的专职文化协管员。全区共组建民间文艺团体188支、文化社团9个、群众文化示范点6个、少年儿童艺术培训基地5个、专职文化协管员38人,注册登记文化志愿者607人。(www.xing528.com)

(三)拓宽渠道,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积极拓宽服务渠道,着力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实现资源下移、服务下移,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持续深化免费开放服务、基层文化服务、弱势群体文化服务等三大服务。

(1)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全面免费开放,并常年组织开展各类免费培训项目。区图书馆免费服务项目有图书阅览外借、数字资源浏览、阅读推广、基层辅导、流动服务、公益讲座等。区文化馆设免费服务项目有文艺演出、展览展示、辅导讲座、艺术培训、游艺娱乐、体育健身等,并常态化开展形体、合唱、京剧国学读经摄影书法、排舞、拉丁舞、百姓健康舞等10多项免费培训课程

(2)“美丽海沧”基层文化服务品牌活动持续深入开展。2013年全区共举办大型广场文化活动125场、大型展览15场,实现每个村(居)每年放映电影12场以上,组织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8次以上。区图书馆在基层建立7个图书分馆、22个图书流动服务点、23个农家书屋,2013年共开展下基层服务42次,送书到农村、社区、学校、部队、企业等8246册。

(3)针对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建立相应的长效服务机制体制。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农民工和老少残群体开放,配套专门的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经常性组织面向农民工和老少残群体的文体活动和文化培训,有效保障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基本文化服务权益。

(四)打造品牌,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涵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着力促成“文化搭台、赛事支撑、群众参与、商贸并进”的文化活动发展新格局,积极打造非遗文化、节庆文化、体育文化等三大文化品牌。

(1)以非遗文化为依托,打造常态化的“美丽海沧”非遗文化活动品牌,将保生大帝信俗、海沧蜈蚣阁民俗、闽台送王船习俗、新垵五祖拳等特色民俗文化融合到活动中。

(2)以重大节庆为节点,打造海峡两岸(厦门海沧)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厦门玛瑙文化旅游节、海沧汽车文化节等特色节庆文化活动品牌。

(3)以丰厚的体育资源为基础,打造国际山地越野公开赛、国际武术大赛、国际自行车公开赛、中国女子高尔夫公开赛等特色体育文化活动品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