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所处九龙江流域,是古漳泉驿路的交汇点,为闽南地区的核心区域,自古是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的重要交汇点。先民在发展社会生产的进程中,也积累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先民开发与发展
文字:1998年,海沧青礁一带发现细石器遗存,说明一万多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生存。
文献书影:何乔远《闽书》,陈衍《福建通志》,乾隆《海澄县志》等有关章节。
文字:秦汉之时,中州人民已往南迁入闽。晋太康三年(282年)同安建县,继“衣冠入闽”之后,海沧原所属的海澄县,明代隆庆元年(1567年)设县。唐宋以后,海沧一带的开发日臻成熟。
照片:海沧囷瑶宋代古窑址。
地图:以明清方志的旧地图为底本,绘出:(泉)、深青驿(交汇点)、江东驿(漳)和各驿站之间的铺递,如鱼孚铺、灌口铺;深青驿→海沧或嵩屿→厦门。
文字:从宋朝始,海沧周边已形成驿路网络,如同安的大轮驿、深青驿,龙溪的江东驿。
图片:方志中关于驿站记载的书影。
图片:“月港”“晏海楼”西洋古帆船和古航海罗盘、大海等标志。
文字:地处九龙江入海处的月港,15世纪末期至17世纪中期一度成为“海舶鳞集,商贾咸聚”的外贸商港,因其港道(海澄月溪至海门岛)“外通海潮,内接山涧,其形似月,故名”。月港与汉、唐时期的福州甘棠港,宋、元时期的泉州后渚港和清代的厦门港,并称为福建的“四大商港”。(www.xing528.com)
(二)闽南古医药文化与多神崇拜
文字:闽台地处亚热带,气候炎热潮湿,自古以来都被视为“瘴疠春冬作”的是非之地。恶劣的环境,促生了对中医药的需求,产生了富有特色的多神崇拜。
复制图文:董奉、葛洪与福建古代医药文化(从闽台中医药展览的版面复制)。
书影:苏颂《图经本草》(从闽台中医药展览的版面复制)。
文献书影:何乔远《闽书》、闽台文化丛书《闽台民间信仰》等有关多神崇拜的研究成果。
图片:闽南地区多神崇拜。
(三)吴真人的生平及医德医术
文字:吴真人,姓吴名夲,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三月十五生于文圃山下的白礁村。他自幼颖悟,立志学医,访师学道。寻方求药,以普济众生为己任。十七岁时,真人学医有成,对求医者“无问贵贱,悉为视疗”,由于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人们视他为神医,称其为真人。
文圃山图:文圃山—岐山一带中草药资源丰富。据目前不完全统计,共有200余种。
创作图面:以风俗画形式,分段创作吴夲采药、炼丹、治病等一系列场景。
遗迹说明:东鸣岭中留下许多真人遗迹:丹井、丹灶、药臼、心字石、仙鼓石,石刻“龙湫”二字等。据说昔日吴真人即在此处结庐,悬壶济世。“丹灶石”,题款为“宝庆元年七月朔,邑宰九江王楷书”,是目前仅见年代最早的有关吴真人的题刻文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