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档曾经火爆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中,跟着爸爸去玩的幼龄萌娃们的表现吸引了大批观众的眼球。他们在有哭有笑、有吵有闹中展示着自己的天性。孩子的世界很单纯,在我们眼里,他们的所言所行不需要我们太费心思去猜。但其实也不尽然。比如,有一回,诺一与夏天闹了点小别扭。男孩诺一本来请女孩夏天帮他穿衣服,而夏天去帮他摘了葡萄,诺一再次请夏天帮他穿衣服,可是夏天过去帮时他又显得很烦躁。被“嫌弃”的夏天热心地说:“我帮你拿(摘)葡萄好不好?”诺一很不礼貌地拒绝了:“不行,不好!”工作人员忍不住批评他:“诺一,不可以这样。”于是,诺一说“要去个地方哭一哭”,随后,在夏天过去安慰他时,他哭得更厉害了,并且以手捂脸,迸出了一句令众多观众既捧腹又费解的名言:“我再也不是诺一了。”
诺一为什么说自己“再也不是诺一了”?节目播出后,网上冒出了许多分析帖。有人认为诺一是把某句法语的意思用中文表达出来,所以显得怪异;有人认为诺一是感到自责,为没有管理好情绪而悔恨;有人则猜测诺一是因为工作人员的批评而感到委屈;还有人详细分析了诺一情绪发展的过程,发现在竞胜心受挫、被误解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诺一才发了点小脾气……应该说所有的分析都颇有道理。
以我的理解,这应该是诺一在发了脾气后对于自我的不满所致。诺一虽然年幼,但他其实也跟成年人一样有着对于小小自我的某种完美的期许,或者说是对于“诺一”这个自我的完美想象。一旦这种想象被自己不得当的行为打破,他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失望感觉。这种对自己的失望,其实就是他为此前任性行为所支付的心理代价。真正令一个孩子受伤的,不是争吵本身,而是因为这样的争吵破坏了自身的完满性,“我”变得不再是“我”了。
作家严歌苓的一部小说中描述过一位成年人的这种内心体验。有个警察在处理交通违章,他所有的表现都堪称完美,完全满足一个正义执法者的所有想象,他显然也为这样的自我想象而心生荣耀。但是,当违章者送上一卷钱,而这个警察虽然“人一缩,像吞了只蝇似的,嘴角一紧”,但终于没有抵挡住诱惑,收下了贿赂。警察放了违章者一马,而此时,他的心里丝毫没有收了点外快的快意,反而变得愤怒起来,对违章者的态度变得极其恶劣。严歌苓准确地把握住了这个警察的心理,“内心的自我厌恶感转化成了一种仇恨,恨这个让他产生自我厌恶感的人”。为什么会自我厌恶?因为在那一瞬间,所有关于自己的美好的想象全都崩塌消失了。
当我们违反规则、乱发脾气、控制不住说脏话,当我们做了不够绅士、不够得体的事情,我们其实都需要支付一种隐性的心理成本,产生一种自我价值的贬抑感。人原本对自己有一个认定,即“我”是一个有素质、有修养、彬彬有礼的人,可是在某种情境下“我”却表现得很糟糕,因此“我”的自我评价降低了,“我”有一种受污的感觉,“我”甚至成了“我”厌恶的人,“我”的情绪损耗很大。“我”非“我”。
不得不说,在令诺一产生一定程度的自我厌恶感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扮演了一个不太好的角色。我注意到,当工作人员批评话语声起,两个孩子都瞬间石化了,他们的表情都冻结起来。原本两个孩子之间闹点别扭是很正常的事,诺一尽管有点失礼,但相较于他内心难以言表的“复杂”感受,这样的表现也没什么。我相信诺一很快就会认识到自己应该善待朋友,从而于无形中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可是工作人员一句“不可以”的介入,让他丧失了自我修复、自我改正的机会,同时把他的欠缺赤裸裸地摆在了所有人面前。他只能抚脸恸哭,“我再也不是诺一了”。(www.xing528.com)
一个教室里,老师正在教孩子们舞蹈。接下来是找搭档跳舞环节,所有的孩子都很快找到了舞伴,开始跟着音乐做起了动作。但因为学生并非偶数,有一个孩子落单了。可怜的孩子东西乱转,却没有遇见一个接纳的人。茫然中他走到一组小朋友旁边,想挤进去跟其中一个孩子跳。但人家已成共同体,当然拒绝了他。他于是做出了推搡动作,另外一个孩子马上指着他向老师报告:“他打人!”此前完全没有理会这个落单孩子的老师,这会儿不做任何分辨,直接把落单孩子拖到身边,让他站着不动,说:“你打人就别跳舞了。”然后继续脸上挂起笑容,指导别的孩子欢快地跳起来。落单孩子把一根手指放在嘴边,眼睛看着虚空,愣愣地发起呆来。接下来的近半个小时,他的情绪始终没有缓过来,只有泪水在眼睛里打转。
没错,这一幕就发生在我的眼前,那个落单的孩子恰巧是我儿子。我透过窗户静静地观察着他,他长时间地保持着石化的姿势一动不动,而老师也一直没有睬他一眼。那会儿我相信这小家伙不太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对于真实的情境他还缺乏理解力,即便老师愿意听他解释,他又能解释清楚什么?他只能“冻”在那儿,用一双泪眼看着身边所有的欢乐,它们与自己完全无关。他会想:我再也不是我了吗?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哪怕只是一个孩子的世界,也有着丰富的色彩和滋味,需要我们细细分辨、用心咂摸。我们不要只看到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却忽视水底下的暗流涌动。我们宁愿水面上浪花四溢,而心灵的深处却有着甜美的宁静。
2015年10月2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