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楼上望下去,只见娘儿俩正在盛夏炎日下姗姗而来。手里各握着一个冰淇淋,边走边吃,一副很享受的样子。
一瞬间,我有些恼怒。这几天小家伙吃了不少冰淇淋,我一直担心他吃坏肚子。再说了,冰淇淋里有各种添加剂,除了给人一点口舌之快外,真没什么好处。刚才妻子带儿子出门前我还特意提醒,别再吃冰的东西了,要多喝开水。看来他们还是没有抵挡住诱惑。
我打算等他们进门时好好“批评”一番。可是等了好一会儿,我还没有等到他们上楼的脚步声。怎么回事?
等待很无聊,思绪很飘忽,我忽然产生了一种不好的预感:他们知道我对吃冰淇淋的拒绝态度,会不会在楼下把它们吃完了再回家,然后在我质问“有没有吃”时回答“没有”,如果那样可就太糟糕啦!倘若这么小的孩子就学会了撒谎,那我的罪过岂非很大……这么想着,我简直感到脊背阵阵发凉。
“爸爸,我们回来了!”儿子清脆的叫声让我回过神来。我紧张地看过去,还好,他们每人手里还握着小半个冰淇淋。他们没有试图隐瞒,我暗自称幸。那一刻,我装作什么都没看见,也不再有半句“批评”。
是的,我暂时搁置了我的“原则”,我必须妥协。刚才等待的那几分钟里,我头脑里发生了一场风暴,我被自己的想象吓坏了。教育孩子,当有必要的妥协。否则,小问题有可能演变成大错误。这次他们只是犯了个无伤大雅的小规,甚至连错误都算不上,如果我以孩子健康的名义,劈头盖脸地大加指责,也许下一次他们就会用谎言来对付。当“瞒和骗”成为孩子的一种应对策略时,家长的悲催之旅就算是真正开始了。
幼教专家沈颖洁曾说,千万别为了达成一个短期的小目标,而让孩子付出巨大的心理代价。可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会有一股特别执拗的劲儿,总觉得当下没有促使孩子完成某个任务或者校正某种行为,没有“做下规矩”,就是一种了不得的挫败。所以,孩子越是挣扎,越是抗拒,我们就越是用尽威逼恐吓的高压手段,想“摁住”他们、“扭转”他们。只有当孩子终于至少在表面上显出屈服的样子时,我们才会如释重负。这是多么愚蠢的管教方式!岂止得不偿失!如果我们一味逞霸道和强势,让孩子在心理上学会了“潜伏”和“伪装”,在人格上发生了“分裂”和“扭曲”,那我们几乎已经输掉了一切。(www.xing528.com)
从这样的角度去看所谓“问题儿童”“问题少年”,我们也许会有另外的见解。比如,并非所有的问题孩子都是因为家长疏于管教所致,恰恰相反,他们的家长可能有着极其严厉的管教方式。但他们却撒谎成性,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不断冒犯成人世界权威,在同龄伙伴圈里混充“老大”。或者,他们小小年纪就有两副面孔,家里是乖孩子样,在父母视线不到之处就是熊孩子样。家长苦着脸哀叹:“我们用尽了力气去管他,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是没有用啊!”难道这些孩子真的是生性顽劣,天生就带着坏孩子的基因?当然不是。智力因素也许主要取决于先天,行为规范、人格品德的养成则与后天环境和教育密切相关。他们的“问题”,恰恰可能是家长错误的管教方式造成的。
有的谎言,是被自以为无比正当的严词训斥给逼出来的。
有的逃避,是被做错事后可能面临的严峻惩罚给吓出来的。
我提醒自己,在孩子面前,别动不动摆出“严父”的架势,还是做一个随和的人吧。
教育中当然需要坚持原则,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那原则是有弹性的,可伸缩可弯曲的。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我们的教育不是像辩论赛那样选立场、拼逻辑,不是试图用语言的高压逼着人屈服,而是要用一种包容性的、圆融的思维,体察到孩子的需求,照拂到孩子的心理,涓滴渗透式地、润物无声式地促进孩子自我生长,如同春风催动花事一般。这样的教育不复呈现“施—受”二元对垒格局,而更像是一场进退有序、张弛有度、欲说还休、欲拒还迎的曼妙圆舞。
2015年9月3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