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减负理念回潮,英国实验教学引领新趋势

教育减负理念回潮,英国实验教学引领新趋势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遗憾,近来我们不少人关于减负的教育理念似乎有些“回潮”了。这一点,可以从一些人士津津乐道于前段时间英国BBC专题片中“中国式教学”获得“完胜”的故事稍见端倪。的确,这看来非常有趣,今天我们国内教育人在勉力追求“轻负担、高质量”,而在英国搞实验教学的几位中国教师却大搞“加负担、增分数”。

教育减负理念回潮,英国实验教学引领新趋势

有些教育新闻是这样的,作为偶然发生的小概率事件,本身并不见得多么触目惊心,却往往能在舆情榜上占据一席之地。比如,最近发生的“假期作业量大题难,家长代工完成”“家长‘纵容’孩子不完成暑假作业”“南京一年级小学生完不成家庭作业两次出走”等新闻都有一定的热度,显示出人们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类教育问题的关注和敏感。

我们知道,在今天的教育现实图景中,减负还没有成为一种全民共识和自觉行动。有的学校在偷偷补课,有的教师拼命布置作业,家长们则一个劲儿地拖着孩子奔赴一个又一个兴趣班补习班。执行小学新生零起点教学?现实是有多少小学新生已经认识了上千字!要给书包瘦身?听说拉杆箱在一些校园里成了流行!不能让假期缩水?对有的中学有的年级的学生来说,暑假在八月初就结束了!……尽管如此,长期以来,教育者对于减负的必要性是深信不疑的。而且大家都认识到,减负,不仅仅要减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还要改变课堂的形态和校园的生态。

可是,如果没有健全的教育理念的支撑,如果我们教育的价值取向还局限在“考分”而没有真正落到“育人”上面来,那么再雷厉风行的减负举措也很难收到长效。很遗憾,近来我们不少人关于减负的教育理念似乎有些“回潮”了。

这一点,可以从一些人士津津乐道于前段时间英国BBC专题片中“中国式教学”获得“完胜”的故事稍见端倪。对我们来说曾经再熟悉不过的教学套路出现在“他者”的视域中,似乎呈现出了一种陌生化效果。有不少声音说,别再嚷嚷中国式教学存在的弊端了,英国家长也纷纷给咱们点赞呢,他们已经开始憧憬咱们这种“强硬的教育”了,我们别光一门心思去学轻松校园、民主课堂那一套,而把我们原本拥有的核心优势给弄丢了。的确,这看来非常有趣,今天我们国内教育人在勉力追求“轻负担、高质量”,而在英国搞实验教学的几位中国教师却大搞“加负担、增分数”。我们国内还“在路上”的教学改革,倡导生本课堂,实行分组讨论,鼓励自主学习,激发探究欲望;而纪录片里展现出来的教学模式却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以绝对权威掌控课堂,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整齐划一地推进课程,通过增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强度,提高学生的学科考试成绩。接受中国式教学实验的英国学生成绩确实有了提高,但是,我不太明白,通过高压方式让学生在短期内得到成绩提升这件事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虽然“我们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纠了英国学生过于散漫、缺乏竞争欲望和集体意识之偏,但如果我们因为“压榨”出了10分左右的分数优势而欢呼,那未免也太幼稚了吧。我的观点一直是:某些成绩的取得如果是来自强力控制下的摧残式训练和掠夺式开发,那它就什么也不是,任何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所谓成功只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其实,搞这场教学实验的那所英国学校的校长的话能让人清醒:“我们真的愿意让孩子每天花十五六个小时在学习上么?在我看来,这不是童年,而是监狱。”(www.xing528.com)

夏宝龙在全省中小学育人工作座谈会上说,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性发展,在学习上“授人以渔”,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智慧。他还特意引了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来强调启发式教育的重要性。可是,当我在BBC纪录片中看到中国教师声嘶力竭地喊着“安静!安静!”“听我说!听我说!”,我觉得这样的场景离现代化的教育应有之态很远。这里只有偏执地灌输知识的“教”,没有促进学生自我生长的“育”。如果我们没有在观看BBC节目后获得反思中国式教学的契机,反倒沾沾自喜于取得了所谓的分数上的“胜利”,于是开始“敝帚自珍”起来,甚至怀疑起教学改革(包括课堂、作业改革等)的方向,动摇了减负的决心,那可就真的成为“冤大头”了。

说到底,相比“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学生终究还是弱势的。他们可以被驯化为“做题疯子”“考试机器”,可以在群体压力下乖乖接受被安排的道路,但这一点都算不上教育的成功。当然,他们中有的人也会试图反抗,但结果往往很可悲。人是被深深地嵌入现实机体之中的存在者。身为教育人,都应该坚持这个基本的判断,那就是,不管怎样,只要孩子把上学视为畏途,那就是教育的失败;只有当他们把校园看成乐园,才是教育的成功。

2015年9月2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