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柔软:从兴趣出发评价古人

教育柔软:从兴趣出发评价古人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评价古人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份量也会被称出来。项杰显然只是被一种原发的兴趣引导着去读三国、品三国的,兴之所至,呵为文字,原本就不需要给它附加上太多我们自以为是的意义。

教育柔软:从兴趣出发评价古人

生平最怕给人写序。我自感“才、胆、识、力”都严重匮乏,在别人的书前面胡涂乱抹,难免露怯。给中学生的书写序,心里的底气就更不足了。都知道今天的“90后”是很酷的,他们在成年人面前的话并不多,你唾沫横飞说了半天的话,在他眼里可能是极其无趣的。幸好,项杰虽然头角峥嵘,但并没有那种睥睨一切的傲气,至少表面上看来是如此。也幸好,项杰所写的这本《天地英雄气——项杰品三国》并不是什么玄幻小说盗墓文学之类,对我的理解力还没有构成太过巨大的挑战。于是,就应承着写点什么。

项杰的父亲与我是多年的同事,我对项杰的最初印象,就是一个在走廊里跑来跑去、偶尔会闯到某个办公室去搞点恶作剧的小孩。多年以后再一次看到他,分明已经是位个儿高高的俊朗少年了。今年夏天我与同事们到青海一带旅游,即将赴美留学的他也随其父同行,算是多少有了点接触。可惜,交谈的机会还是很少,不过想想也正常,“代沟”毕竟是真实存在的。我记得,在我们一干中年人为了上山一睹若尔盖草原上“黄河九曲”全景,正气喘吁吁地在台阶上一步一挪时,少年项杰脚步轻快地从我们身边超越了。

而项杰这本书里的文字带给我的阅读体验,也有一种难得的轻快感。“督邮也真是悲剧,上头的人叫他开除刘备,结果还被揍”,“于是孔融和动漫上的喜羊羊一样,灵机一动,就出了一条计策”,诸如此类充满谐趣的表达很多。我相信,这种轻快感并非意味着作者对历史人物有所轻慢,而是作者在多少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沉重性之后,既试图知人论世,尽可能贴合三国人物的历史境遇去理解他们,又希望取一种当代视角加以审视和评判,从而获得超越历史在场者局限性的“轻逸之美”。这是后来者占便宜的地方,可以轻松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就像赵子龙在长坂坡之战中七进七出一般。

对于三国人物的故事,项杰虽说不上烂熟于胸,但已经能将众多人物关系分析得头头是道,大量故事的串联也能够信手拈来,并且在融通众多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判断,这已经是相当难得了。每篇文章读下来,没有给人拼凑或硬努的感觉,字里行间甚至还有一股子随意挥洒的劲儿。比如,在评说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魏蜀吴CEO的成就时,会想到找一个“谁最善于培养孩子”这样的角度,挺好玩儿。

说句实话,我更欣赏的倒未必是项杰对材料的熟稔和文字表达上的趣味,而是他思维方式上已经有了点“通达”的味道。人最怕的是“执”,人最习惯的也是“执念”,基于某种情绪就逞一时口舌之快,肆意放纵自己偏执、偏颇的念头。其实历史是复杂的,人更是复杂的,所以有学者称对于古人要有“同情的理解”。在评价古人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份量也会被称出来。前段时间我给中学生写过一番话,大意是看人看事都不可太斩截、太不留余地,失去余裕,思维的空间会变得很窄。近来不是流行一句话吗?“所谓的犀利往往就是嘴贱,所谓的一针见血经常就是没有教养”,这话也很犀利和一针见血,但有道理。我很欣喜地从项杰这本书中看到了一种不绝对、不独断的可贵的“余裕心”。举一例说明:他认为曹操既是枭雄又是奸雄,对于曹操被丑化、被符号化为十足坏人的现象颇感不平。没错,凭什么曹操用计是阴险,而诸葛亮用计就是聪明呢?他甚至给曹操冠了一个“寂寞的奸雄”的名号,把曹操身上承载着的悖谬性揭示了出来,很有见地。读一下《短歌行》就应该承认,曹操是有着深沉的寂寞的。

破除狭隘之执念,更表现在对董卓的评判上。董卓当然做了很多恶事,项杰也说如果他生在那个年代一定会骂董卓。但他却对董卓死后不得不承受千秋骂名表露了一点“可怜”,我很认同这种态度,小小年纪能想到这一层殊为不易。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国无义战”,对老百姓来说每一位强人都是残忍的,所谓正义邪恶往往是后来自封或被追认的。我曾说过,人皆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许不无道理,但背后的逻辑是势利的;人应该有一点“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的情怀,最为博大的人道精神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生发出来。(www.xing528.com)

当然,我并不是说书里所有的观点都能做到有理有据,“大胆假设,不小心求证”的略微带点游戏心态的地方也不少。比如作者对于庞统死于自杀的推断,就不禁令人菀尔了。但既然这并不是什么专家学者研究得出的结论,读者不妨姑妄看之,信不信由你。三国人物本来就该这样任人评说,评说本身也构成了历史的一部分。《三国演义》自身也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重要的是在阅读和评说的过程中,读者、评说者得到了乐趣,而其见识和心智也得到了历练和开拓。因此,我忍不住想对青少年朋友说一句话,功课再忙也要多读点课外书,要知道课堂里的学习能帮到你的现在,而课堂外的阅读和漫思或许给你一个未来,那是“生命的眺望”。

恐怕我这篇序言里的很多话都已经显得多余了。项杰显然只是被一种原发的兴趣引导着去读三国、品三国的,兴之所至,呵为文字,原本就不需要给它附加上太多我们自以为是的意义。那么,赶紧“切歌”吧。

(本文为《天地英雄气——项杰品三国》一书所写序言)

2012年11月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