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声音不容忽视的介绍

教育声音不容忽视的介绍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如何,这是学生自己鼓起勇气表达出来的心声,是他们对成人世界秘而不宣的真实诉求。所以,请不要轻视这年轻而稚嫩的声音。正是这稚嫩的声音,不经意间透露出常常被我们遗忘了的教育的本质:“给我们自由生活,还我们快乐成长的时光。”

教育声音不容忽视的介绍

一位高二的学生在学校大操场面向3000多名师生发表国旗下的讲话时,突然违反既定的“游戏规则”,换掉经过老师把关的演讲稿,慷慨激昂地抨击教育现状:“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学校不应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大胆得有些冒失的举动,犀利得有些偏颇的言辞,令在场者感到震惊。这一幕很快成为颇受瞩目的媒体事件,这篇《做美好的自我》的讲稿也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坦率地说,一开始看到这则新闻标题时,我并无太大的兴趣去点击,因为我知道它的内容会是什么,毕竟对于教育现实中的种种弊病还没到麻木不仁的程度。我也相信,有的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位学生的做法和说法有些看法,甚至还会产生一种情感上的抵触,认为其偏激和不知轻重,只是被一腔激情驱使着发泄对现状的不满,也说不清楚“真实的理想是什么”。不过,我觉得我们必须克服掉自己身上有可能潜伏着的不屑心理,正视这位应该算得上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的所行所言,不纠缠他所做的是否出格,不计较他所说的是否深刻,而是认真地把他的言行当成一个自我反思的契机、当成一次自身责任意识的唤醒。无论如何,这是学生自己鼓起勇气表达出来的心声,是他们对成人世界秘而不宣的真实诉求。学生在教育中不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而是“主角”,是有着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倘若教育有问题,难道不正是他们才最深切地体味到教育的病痛?所以,请不要轻视这年轻而稚嫩的声音。

正是这稚嫩的声音,不经意间透露出常常被我们遗忘了的教育的本质:“给我们自由生活,还我们快乐成长的时光。”他们也许分不清卢梭洛克教育思想的差异,也许不会说个性化课堂、自主学习之类的概念,但正是他们最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我们都太习惯于“给”,却较少考虑孩子们的“要”。当我们只知道给孩子我们所认为的好东西时,他们已然感到了厌烦。所以才会有升旗仪式后想要逃离控制的冲动,才会有“我们不能只为父母的理想而努力”的呼声,才会有对于“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好”的毫不领情。哲学家怀特海说过一句深得人心的话:“等到你的课本全丢了,笔记都烧了,为了准备考试而记在心中的各种细目都忘记时,剩下的东西,才是你所学到的。”我们中一些人总是孜孜于那些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工具性的东西,用所谓的“半军事化管理”驯化学生,用巧立名目的集体补课提升考分,用机械重复的题海战术把教学变成一场无休止的精神折磨……完全没有把学生看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动的个体,没有想方设法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发育,没有创造一种呵护并助长孩子好奇心的教育人文环境,没有致力于养成可以令孩子受益终身同时也将造福于社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在成长期给他们奠定一个承托人生幸福感的心灵基座。(www.xing528.com)

江成博演讲中的观点未必代表得了全体学生的心声,学生们奉上的掌声背后其实蕴含了自己同伴戏剧性地摆脱了成人设定的程式化套路后的自由感,蕴含了长期在集体中接受规训和教育的少年们某种可以理解的戏谑甚至恶作剧的群体心理。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好好反思并改革当前的育人模式,努力办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办使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的教育,办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受快乐和走向成功的教育。这是我们的教育理想,如果我们的确在朝着这个理想而努力,那么学生会意识到这也正是他们所需要和渴慕的理想(自由生活、快乐成长),上学不是苦旅,校园也绝非畏途。

2012年4月1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