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当一个句子在网络上疯狂流传,我知道,它离被毁的时候也就不远了。再有情怀的东西,都经不起病毒式的传播和快餐式的消费。套用哲人的一个观点,有的话语,第一番出现时有着悲剧式的庄严面孔,第二波袭来时却只有喜剧式的戏谑和玩闹,大家终于把它当笑话说了。
果然!“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火锅和麻辣烫。”“还有夜宵和麻将。”“还有美酒和姑娘。”“还有某楼盘和89平方米。”……此类句子如寄居生物大量繁殖,在这个以戏仿和胡乱拼贴为主要手法、有着强大狂欢本能和娱乐至死冲动的“后现代游乐场”里,形而上与形而下、诗意与日常,就这样奇怪地混合在一起,其间原本存在的价值落差也被瞬间抹平。
尽管那首颇为洗脑的刷屏神曲,确实有过度消费现成金句的嫌疑,但得承认它还是有打动人的地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回旋的歌声似乎能带给听者以反思和超越当下平庸生活的力量,在心中开启一个向往追求理想的召唤结构。诗意是很容易被解构的,正如理想一不小心就会流失,我们要摆脱随波逐流的被动性,主动寻求属于教育人的诗和远方。
也许真的要自问,我们眼前的教育生活是不是只有苟且?我们是不是完全被分数牵着鼻子走,忽视了人的无可比拟的丰富性?我们是不是陷入攀比的怪圈难以自拔,失去了实现生命自身完满的那份定力?我们是不是被“安全”这顶帽子压得喘不过气来,以至于缩手缩脚不敢开展很多活动?我们是不是疲于应对各种检查评估,反倒忘记了育人工作的初衷?我们是不是疏远了真实的自然,也淡漠了灯下阅读和星光下的漫想?
看到以上这些问句时,你是不是会从心底嗤之以鼻:漂亮的空话谁不会说?要什么诗?要什么远方?在忙碌而凡庸的日子里,我宁愿要一碗实实在在的鸡汤。而值得警醒的是,当一个人开始这么想的时候,是不是就已经如张爱玲所说的那样“一寸一寸陷入习惯的泥沼里”,成为“苟且党”的一员?的确,无论年轻年长,一个人只要失去了激情和理想,便已经衰老。(www.xing528.com)
教师的诗和远方是什么?当然是教育理想。教育是最具理想属性的事业,需要教师摒弃“育分不育人”的陋见,用因材施教的思维去投入育人,用赏花的态度去面对孩子,有时候甚至要与那些貌似有充分合理性的“现实”相抗衡。功利主义所主导的现实很强大,人们有时候不得不妥协、不得不苟且,但是只要还有诗和远方的烛照,那妥协和苟且的阴影就永远无法获得堂皇的价值认证。有人说,现实是石头,理想是鸡蛋,蛋总磕不过石头,可两者中只有蛋是生命,只有蛋孕育着生机和希望。
教育的理想与理念本质上其实是一回事。理想不在别处,就是理念变成了一种信念,以勇气和智慧来破解现实困局。诗和远方也是一个精神维度,一个向上的动姿,人依然站在地上,坚忍不拔地、不惮烦琐地默默工作。哪怕像韦思浩先生那样做一个“拾荒者”,也可以拥有一个无比丰实富足的精神世界,它所发出的光芒让所有的苟且都无地自容。
诗和远方,是与苟且纠缠在一起、搏斗在一起的当下,是并无多少浪漫色彩的有限理想,是“一寸一寸”从糟糕的习惯、惰性和倦怠感里挣脱出来的力量。李叔同有句子云:“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但我们可以把捉的只有现在。诗和远方,就在脚下。
2016年4月1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