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的柔软与幸福境界

教育的柔软与幸福境界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因为有高境界而感到幸福,但那境界必须扎扎实实地建立在现实具体的境遇之上。尼采曾提出人一生中的“精神三变”,并用三种动物来表示人生中的这三个阶段:从骆驼到狮子到婴儿。年轻教师的精神正在从骆驼“变”为狮子的途中,多承担些事情、多吃点苦头从这种意义上说是正常的,蓄势而上才会有幸福的可能。总之,从现实的境遇出发,不断克服障碍实现自我的超越,才能令我们持续地向着幸福的境界趋近。

教育的柔软与幸福境界

能与一些心灵纯粹的教师坐在一起谈论有关幸福的话题,这本身就构成了幸福感的基础,即无论经历着怎样烦杂琐碎的事情,我们毕竟还有这样的心境和余裕来打量自己的生存状态,来反思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这样的打量和反思,其实就是给我们的心灵世界扩容,能使我们以一种饱满的情绪去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用一个博大的胸襟去接纳和消化所有的烦恼。

人是镶嵌于自己所投身其中的事业或职业的,角色塑造性格,很多时候我们的爱恨都来自教育这一份经营他人心灵、也必定经营自己心灵的事业。不可否认,教师不是一个轻松的行当。清贫的生活不可怕,忙碌的生活也不可怕,在不得不日夜操劳的境遇里也可以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这并非未经世事的空话。可怕的是什么?是在清贫和忙碌中感受不到信念的力量、希望的召唤和爱的鼓舞,于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不如意都会成为所谓“不幸福”的注脚。

幸福虽然是一种心灵体验,很多时候诉诸个人的感觉,但我并不太认可那种遗世而独立、离群而索居的幸福。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都注定了他们幸福感的获得不是靠清虚无为的、坐禅式的个体修行,他们所享受的不会是什么“清福”。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因为有高境界而感到幸福,但那境界必须扎扎实实地建立在现实具体的境遇之上。我一直很欣赏王阳明的一句话,“人须在事上磨”。正是在忙碌中,正是在操劳中,正是在偶尔会感受到的疲累中,幸福之花才可能真正绽放。

尼采曾提出人一生中的“精神三变”,并用三种动物来表示人生中的这三个阶段:从骆驼到狮子到婴儿。骆驼忍辱负重,愿意承担种种艰难困苦;狮子充满了攫取的意志和主宰的力量;婴儿则是一派天真,心灵自由。相应的,我们的幸福体验也呈现出这样的阶段性。年轻教师的精神正在从骆驼“变”为狮子的途中,多承担些事情、多吃点苦头从这种意义上说是正常的,蓄势而上才会有幸福的可能。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有一句名言:“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他认为抵抗力低的路径最能迎合人的惰性,只有走抵抗力最大的路才能克服惰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走向成功,实现价值。(www.xing528.com)

座谈中有教师提出“低头找幸福”的说法,我认为“低头”不仅仅意味着一种知足的心态,同时也象征着一种埋头苦干的状态。还有的教师提出“回头找幸福”,这也是深谙人生三味的观点。没错,幸福感往往是在回望过去的奋斗历程时才变得分外强烈的,曾经苦不堪言的泥泞中的挣扎都已变成最美好的回忆,成为一个人最值得珍视的“贴身之物”。而面对当下的生活,我们其实还需要有一种“抬头找幸福”的姿态。抬头看到什么?看到星空,看到永不缺席的信念,看到光大恒在的希望,看到绵绵不绝的爱。总之,从现实的境遇出发,不断克服障碍实现自我的超越(“精神三变”),才能令我们持续地向着幸福的境界趋近。

(本文系根据笔者在《教师周刊》举办的浙江省基层教师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2012年5月3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