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回来了。确切地说,是雷锋精神再次成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存在。我相信,这不仅仅是媒体的一厢情愿,同时也是应和了当下无数人心底里的一种深切的呼唤。没错,美好的事物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复活节。
维特根斯坦说:一切都将成为灰土,但精神将萦绕着灰土。
席勒说:当众神早已成为取笑的对象时,庙宇却仍然被视为神圣的。
我们并未把雷锋看作神,他只是一个肉身凡胎。但是,“身者道之所凝”,雷锋通过自己短暂一生中的躬行践履,使自己成为传递并弘大纯真、朴实、善良等诸多美好价值的一座“庙宇”、一件“乐器”、一个“图腾”。
我们今天不是不需要雷锋精神,而是更需要。
我曾在一篇名为《当高尚成为时尚》的文章中写道:“生活在今天的很多人,越来越习惯于用冷漠来伪装自己,或者用一种犬儒主义的人生态度来保护自己。面对高尚、神圣、牺牲等,要么是骨子里不信任,敬而远之或者避而不谈;要么是索性解构主义,冷嘲热讽或者名褒实贬。我们生怕自己显得太诚恳。我们不会对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任何行径说三道四,但是我们偏偏愿意把笨傻的帽子戴到有着利他情怀或者做出奉献举动的人头上;我们不会为自己努力去争取物态化财富和高品质生活而感到丝毫不安,但是却会为自己居然还残留着太多的道义感而觉得羞愧。可以说,这种为道义感和所有崇高词汇而羞涩的态度是现代人生存的一种安全策略,当然也是过于聪明、过于利己的表现,大家都想远离价值判断的轴心,以使自己在逐利场上更加心安理得。”
黄钟毁弃,瓦釜齐鸣。在价值多元化的时候,一些人“顺理成章”地把雷锋精神解构了。没有求真求善求美的信念,太多的人,包括我自己,只能是心如转蓬、随波逐流,也许还涂上了冷漠的保护色。
遭逢不堪的境遇,我们诅咒。遇到糟糕的他人,我们愤怒。经历不公的事情,我们詈骂。面对无奈的现实,我们叹息。
却鲜有人悲悯、反思。忘记了我们小时候曾经无数次朗读过的句子: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也会有感动。在看到这个年代其实并不稀罕的感人事迹时,我们也会忍不住热泪盈眶,也会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但是在这个连粗制滥造的偶像剧都可以赚得无数人泪奔的年代,眼泪其实并没有多么高纯度的精神性,有时候它更像一次有益身心健康的情绪释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恐怕未必能真正做一个言行文明的人,也许还会轻易就抛掷了朴实纯良的品性。一不小心,自私、贪婪、暴戾、百无禁忌的火苗就会突突地往外冒,在伤害他人的同时,也反噬了自己。(www.xing528.com)
伤害别人,其实是更深地伤害自己。放纵人性之恶的人,未免太舍得自己。
帮助别人,何尝不是在帮助我们自己?经由助人的通道,濒临坍塌和沦陷的精神世界获得了拯救。助人为乐之“乐”,光明晶莹,赋予一个人的生存以超越生物性的意义。
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孤岛上,人与人之间的依存度从来没像今天这么紧密。我们希望吃到放心的食品;我们希望走在斑马线上是安全的;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尽到自己的职份;我们希望人与人之间能更多一些善良,更多一些友爱;我们希望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世界。需要记取的是,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不但是受益人,更是责任人。
学习雷锋精神不应该是一种他律的行为。说句实话,雷锋不需要我们去学习,我们需要去学习的是雷锋精神。借助于这样的契机,我们蒙尘的心灵和良知可以变得更洁净,我们可以想起失落的天真,唤回曾经的理想。
雷锋是一个标杆。虽然理想的海拔太高会让人觉得不可企及,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他的存在能激活我们内心里一种向上的意欲。这个跃动的姿态允诺了置身于精神洼地的我们将可能拥有一种较高质量的生命形态。
雷锋也是一个常识。我们未必要大公无私,但请一定尊重他人的自私;我们未必能做到克己慎独,但千万别让自我恣意膨胀;我们未必成天去做好人好事,但请珍视内心里哪怕一瞬间的善念……但愿世上有更多雷锋式的微笑,单纯而快乐的微笑!
最近全世界都流传着一位华裔球员林书豪的故事:在经历了诸多困厄之后,他传奇性地在球场上获得了令人眩目的成功,进而赢得无数人的热爱。他被看成新版的“灰姑娘”。人们爱他不仅仅因为他的成功,更因为他成功之前的经历,尤其因为与天赋出色的球员相比他其实是平凡的,所以他成了人们心目中励志的榜样,每一个人在谈到他时都会说上一句:“这是一个伟大的故事。”
雷锋也是一位“灰姑娘”,雷锋也是一个全民的榜样。最后,我必须要说,发生在雷锋身上的一切,的的确确是一个伟大的故事。
2012年3月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