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ICT消费中的身份言说: 大学生身份认同的视角

ICT消费中的身份言说: 大学生身份认同的视角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将ICT消费实践符号化为时尚、全球化、现代性、自由等意义,保持这些积极的意义,建构积极的身份认同成为大学生的行动逻辑。在ICT消费实践过程中,具有不同经济资本的大学生采取了不同的行动策略:首先是形成了城市文化为主流的求同策略,大学生的行动逻辑是采用同辈模仿机制、媒介模仿机制,以达成这一策略。大学生的ICT消费,无疑是他们最简单易行相互模仿的方式。

ICT消费中的身份言说: 大学生身份认同的视角

大学生将ICT消费实践符号化为时尚、全球化现代性、自由等意义,保持这些积极的意义,建构积极的身份认同成为大学生的行动逻辑。他们用以建构身份的行动策略主要包括积极意义的赋予策略、利己的对比策略、身份寻求的策略、消费文化的反哺策略、生活世界的拓展策略。

保持时尚感、先锋的意义、现代的意义等,是大学生赋予ICT消费实践的积极意义。当代大学生借助ICT消费实践找到了个人的存在感和积极意义,并利用这些积极的意义进行自我身份认同的建构。他们通过ICT产品的种种特色消费方式,来保持知识精英所具有的先锋、现代、时尚这些积极社会意义,这是他们的基本策略。他们试图给自己的大学生身份赋予各种积极、正向的社会意义来建构自我身份,并予以不断地强化。在ICT消费实践过程中,具有不同经济资本的大学生采取了不同的行动策略:首先是形成了城市文化为主流的求同策略,大学生的行动逻辑是采用同辈模仿机制、媒介模仿机制,以达成这一策略。大学生的ICT消费,无疑是他们最简单易行相互模仿的方式。来自城市或乡村不同背景的大学生,拥有同款ICT产品、同样的消费方式,意味着城乡界限的模糊、新身份的获得。通过使用相似甚至相同的产品,采取同样的消费方式,部分大学生缓解了来自同辈群体间的压力,获得了融入感和话语权。其次,保持积极自我身份的另一种策略就是求异。大学生的行动逻辑是通过对ICT消费实践新、异的追求,主动的创新和对于新技术的开发更新和应用资讯的敏锐捕捉,始终保持自身动态更新的时尚身份。再次,既然是消费实践,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经济条件差异,拥有较少经济资本的学生,他们的行动逻辑是尽量回避经济能力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平衡机制来实现积极的自我身份认同。他们通过技术、山寨等机制来谋求身份的平衡感,以此来维持自尊。而在与不同人群的对比中,他们运用总是有利于自我的对比机制来寻求积极的自我身份,他们的行动逻辑是,与父辈群体相比他们的主要优势资源是年轻,接触新的信息、使用新的器物更容易;与年轻白领群体相比他们的主要优势资源是有更丰富、自由的时间,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完全沉浸在这类消费之中;与非大学生同辈群体相比,他们的主要优越资源来自文化资本,他们具有更多的文化资本运用到ICT产品消费中,获取更高的声望。大学生选用不同的消费特征与其他群体进行对比,包括与父辈、与白领群体、与同龄非大学生群体相比,主要采用了满足自我处于优势的一种对比策略,以此来保持优越感。而在大学生天之骄子的整体身份逐渐黯淡,骄傲自豪感逐渐减低的背景下,他们的行动逻辑是开始寻求知识精英的另一种身份,以此来抵抗他们社会身份地位不断下滑的现状。成为ICT消费的达人、技术控、游戏达人、消费意见领袖,可以收获正向的声望评价,成为实现他们建构积极身份的资源。在家庭和学校中,大学生为建构积极身份的行动策略是,在ICT产品消费实践中实现文化反哺,从而获得该领域的话语权,实现大学生对家庭、学校的消费文化反哺。(www.xing528.com)

大学生在抵抗其社会身份的下降趋势时,他们用于建构身份的策略和机制主要有:赋予积极的社会意义,积极意义的求同、求异、平衡,通过总是有利于自我的比较来获得的相对优越感、更具声望的身份、对家庭和学校的文化反哺、生活世界的拓展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