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淮王府遗址情况概述介绍

淮王府遗址情况概述介绍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淮王府第淮靖王移国饶州鄱阳后,在饶州府署的位置按“亲王府第”的规格要求打造了淮王府。现中医院、鄱阳宾馆、五一小学及建设路北侧(紫金山)均为淮王府遗址处。淮府迁饶州后,饶州府治迁至永福寺西丹霞观。另外,还有高安王府第。据此推断,其原址应在今鄱阳镇饶州大道与建设路交汇处西侧。其他郡王府第资料不详。上述郡王府第,随着明王朝的灭亡亦纷纷退出了历史舞台。

淮王府遗址情况概述介绍

淮王府第 淮靖王移国饶州鄱阳后,在饶州府署的位置按“亲王府第”的规格要求打造了淮王府。据同治《饶州府志》载:“府署,旧在城西南桃源山麓,即今守备厅。宋景祐间,范文正知饶,益扩大之,名堂曰‘得心’,今称旧府治。元至正壬辰(1352)兵乱,吴宏据为行省。明初为守御武臣厅。知府暂于世美坊录事司视事。寻颁式创治,知府胡干祐即安国寺址营建。正统元年,淮靖王自韶州迁至,即府治建王府,而移治于永福寺,寻又移于常总管故居。”

淮王府现在的大抵方位是:东至王府山,即今五一小学与中医院东侧;南至西门路,即今中医院大门;西至营房里,鄱阳宾馆西侧;北至紫金山歩行街。现中医院、鄱阳宾馆、五一小学及建设路北侧(紫金山)均为淮王府遗址处。后来,淮康王又在王府内建永寿宫,并内设“蓬莱清隐”“水涨平溪”“小桥胜迹”“绿竹漪淇”“翰墨林”“芸香境”“群芳圃”“香雪窝”八景,皆优美秀丽,景致幽雅。此外,还有“钓鱼台”“宝书楼”等建筑。永寿宫气势雄伟,华美壮观。

郡王和镇国将军府第 据明·正德《饶州府志·卷一·淮王府》载:“永丰王府,弘治间封,在(府)城隍庙东;南康王府,弘治间封,在义井巷;德兴王府,弘治间封,在府学后;顺昌王府,弘治间封,在察院右;崇安王府,弘治间封,在西隅街;镇国将军三府,弘治间封,在滨州门里;镇国将军四府,弘治间封,在城隍庙南。”

府城隍庙,位于今鄱阳镇滨洲路南侧。这里曾是淮府护卫兵练武的小教场,现仍保留有“箭道弄”“马粪弄”等路名。

义井巷,据同治《鄱阳县志》载:“在城西隅。本杨氏井,泉甘冽不竭。明末大旱,人艰远汲。杨氏坏垣出井,以方便里人。里人义之,遂以名焉。”现仍沿用旧名。义井巷在鄱阳镇西门路北侧的一条横巷。此巷南起西门路,北至滨洲路。古井仍在,现已用石板封盖。

府学,明代府学建于洪武二年,知府陶安任内建造。同治《鄱阳县志》有载:“府城隍庙,旧在毛家巷,今在滨洲门内旧府学东。”按此推断,其应在今鄱阳镇大贾巷和鄱阳二中一带。离大贾巷不远处还有“宵食巷”。因此,德兴王府应在府城隍庙西至鄱阳二中东、西隅街(今西门路西段)右侧至滨洲路南侧的这片区域。(www.xing528.com)

察院,据同治《鄱阳县志》载:“一作都察院,在府治西。弘治间,知府在原丹霞观建。”饶州府治原在桃源山。淮府迁饶州后,饶州府治迁至永福寺西丹霞观。今鄱阳镇永福寺至饶州大道这片区域。

西隅街,今鄱阳镇西门路西段。这里原有两座郡王府,还有通往旧府治木家山——今鄱阳中学的一条商业街。现仍保留有“财神巷”“宵食巷”等旧地名。

另外,还有高安王府第。据同治《鄱阳县志·卷三·公署》内载:“按察分司,在旧察院内,今为提督学政署,明知府陶安建。天启间,改为饶九道署。后署移高安郡府,今为空地。”据此推断,其原址应在今鄱阳镇饶州大道与建设路交汇处西侧。

其他郡王府第资料不详。

上述郡王府第,随着明王朝的灭亡亦纷纷退出了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