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在“爱”的范畴里,爱国是一种最高的、最基本的情感。当然,爱国不是抽象的,它也不是只在祖国危亡的关键时刻才能表现出来。爱国是具体的,也体现在日常行为中。爱国之心首先体现在平时对家庭、父母、亲友和家乡一草一木的感情上。但是,爱国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它们。在几者相互之间的关系上,中国的传统美德历来要求人们以爱国报国为至高至上,也就是所说的“爱国如家,以国为先”。这是因为,没有国哪有家,只有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才有家庭的幸福。
因此,爱国如家,以国为先,是自古以来爱国志士的座右铭。
西汉大将霍去病,为抗击匈奴,征战千里,战功赫赫。为褒奖他的战功,汉武帝为他修造了豪华府第。霍去病拒绝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人们都知道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岳飞幼年家境贫寒,以拾柴为生。但他刻苦读书习武,期望日后能够报效祖国。当金兵入侵宋朝,铁蹄踏处,烧杀抢掠,国家和人民遭到灾难。岳飞决心拼杀疆场,不许敌人侵略、践踏自己心爱的国家。20岁时,他参加了抗金队伍。行前,岳飞的母亲用针在他背后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希望岳飞不要记挂家庭,千里征战,报效祖国。
几年的军旅生涯,岳飞已成为让金兵闻风丧胆的名将。为了祖国,他终日金戈铁马,驰骋沙场。岳飞曾说:“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在爱国名篇《满江红·怒发冲冠》中,他写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表达了自己不计功名,一心报国的情操。(www.xing528.com)
近代辛亥革命时期的黄花岗72烈士,抛妻别父,慷慨就义,也说明了中华儿女爱国如家之心。方声洞烈士在诀别书中劝慰其父,要以“国事为心”,不必为儿子的死过于难过。他说“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他希望父亲能用“爱国之精神”教育孙子,让他长大后继承父志,为国战斗。林觉民烈士给妻子的诀别书中写道,由于清政府腐朽卖国,全国人民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自己决心先她而死,并非不爱她,而是想“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他希望妻子也能“以天下人为念”,懂得牺牲小家庭的幸福,正是“为天下人谋幸福”的道理。
方志敏是位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他在狱中,在极艰苦的条件下,以自己的心血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作品。他认为祖国虽然衣衫褴楼,但依然是可爱的母亲。他坚信,未来的祖国一定会根治创伤和贫穷,成为世界上最美的母亲。对敌人,他是钢铁;对人民,他是赤子。他要以自己的生命去回报祖国母亲。
方志敏写道:“如果我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如果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在我葬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可视为我的精诚寄托吧!在微风吹拂中,如果那朵花上下点头,那可视为我为中华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致以革命的敬礼!如果那朵花左右摇摆,那就视为我在提劲儿唱着革命之歌,鼓励战士们前进啦!”
伟大的中华民族,以美妙多姿的山河,博大精深的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子孙。他们对哺育了自己的整个民族,怀有深沉的依恋、由衷的敬爱。并且,为了祖国富强,民族繁荣,一代代地继志述事,前赴后继。由此形成了一种无形却有力的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它如同血脉般贯通在祖国历史中,渗透在民族生活里。不独是岳飞、方志敏,每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一批这样的民族精英。他们由爱家向爱国,先国而后家。有了他们,祖国才由弱而强,由衰而盛。青少年应该把爱家、爱学校、爱家乡同爱国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牢固树立爱国主义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