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整体性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什么是整体性阅读教学呢?整体性阅读教学中的“整体”,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阅读文本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二是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统一;三是学科素养建构与学生个人体验的统一。整体性阅读教学的这些统一性,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1.整体性阅读教学关注整体与局部间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感觉不是各种要素的复合,知觉并不是先感知各种成分再注意到整体,而是先感知到整体的现象,而后才注意到构成整体的诸成分”。[51]但这并不代表事物的组成要素不重要,相反,正是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事物的整体。因此,整体性阅读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在统观整体内容的前提下,通过构建局部间的关系,认知和把握整体性内在结构的过程。这一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叠加、堆砌,而是在感知整体的前提下,通过自我分析,构建整体关键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完成知觉的重新组合和认知的过程,因此,对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有重要作用。如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构建章节与整本书之间的逻辑关系,局部内容与整体主旨间的关系;在主题阅读中构建同一主题下不同文章间的关系;在专题研讨阅读中构建内容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系统性。
2.整体性阅读教学学习内容的复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
整体性阅读是针对碎片化阅读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可以指单篇的整体,但更多时候指向的是整本书阅读、专题研讨阅读,或以相同题材、同类作品等构成的主题阅读。事实上,整体性阅读的对象是可以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发生改变的,整体阅读到底读什么,根本而言是由我们的教学目标决定的。它包括教师在教学中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所选取的所有材料,这就使整体阅读在学习内容上有了相当的复杂性。
就整本书阅读而言,主要是要读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如著名的文学作品、中外经典文化著作和学术作品等。这些作品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因而,要真正读懂、读透整本书,不仅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去体味作品的内蕴、鉴赏作品的艺术价值,还需要学生广泛地查阅资料,深入思考和研究,并在探究过程中,建立材料与文本之间的有机联系,灵活地运用这些材料去探究和思考问题,因此,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敏捷性。(www.xing528.com)
而专题研讨和主题阅读等同样如此,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面对的可能不再是单一的一篇文本或一部作品,而是纵横交错的复杂信息。学生如何根据需求在这诸多的信息中提取到最有效的信息,并根据它们的本质属性来构建区别与联系,可以说与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密切相关。因而,整体性阅读从总体上而言,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是一种综合性历练。
3.整体性阅读学习方式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与独创性
前面我们提到,整体性阅读教学注重的不仅是文本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也是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是学科素养建构与学生个人体验的统一。确实,整体性阅读内容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巨大变化。在整体阅读教学中,学生变成了阅读学习的主体,而老师则成了阅读学习活动的开发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整体性阅读学习过程中,重点文本的研读,相关资料的查询,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个性化的体悟表达都使整体性阅读学习呈现出相当的开放性。而这种开放性,使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大,思考问题的角度变多,从而得以站在一个更思辨、更综合的角度来思考和看待问题,这就为学生思维批判性与独创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空间。
在整体性阅读过程中,老师们应该鼓励学生吸收古今中外各个领域思想的精髓,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独立、客观、辩证地认识和评价这些观点的能力,保护支持和指导学生更好地提出自己个性化的认识和观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与独创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