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历时三年攻关,核心素养体系发布

我国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历时三年攻关,核心素养体系发布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核心素养研究始于2014年3月。在此期间国内研究者对核心素养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图1-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2.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统计显示,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4—2019年,可以分为外部引介和内部探索两个阶段。

我国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历时三年攻关,核心素养体系发布

1.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OECD的核心素养体系对各国研究本土的核心素养产生了巨大影响,核心素养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诉求、各国课程改革的指向以及当代学生发展的目标。

我国核心素养研究始于2014年3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要“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在此期间国内研究者对核心素养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有研究者将其界定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10]还有研究者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其本质是“道德创造性”。[11]还有学者给出的解释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素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它决定房屋的高度”。[12]还有研究者分层次解释核心素养的观点,认为基础教育核心素养应当包含三个层次:最底层是“双基指向”,中间层是“问题解决指向”,最上层是“科学(广义)思维指向”。[13]

2016年2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在内的9大核心素养框架

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为了方便实践应用,又将6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18个基本点:人文关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解决问题、技术运用、人文积淀。根据这一整体框架,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由此正式确立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如图1-1所示)。[14]此框架认为,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通过课程改革、教育实践、教育评价落实。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提升我国教育的迫切需要。

图1-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2.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统计显示,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4—2019年,可以分为外部引介和内部探索两个阶段。

在外部引介阶段,国内学者着重通过借鉴国外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和基本框架等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21世纪核心素养体系。(www.xing528.com)

在内部探索阶段,国内学者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展开相关研究:第一,核心素养的概念本质。有学者基于整体性视野从核心素养的关系性、生成性和情境性等层面揭示21世纪个体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的实质,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还原论思维局限下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片面解读。[15]第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者指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应坚持以下四点,即倡导部分整合与个别生成相结合的课程融入模式;依据核心素养指导课程目标、推进教材修订;选用符合核心素养发展规律的有效教学方式;探寻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师培养目标和路径。[16]第三,核心素养融入学科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既需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又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学科特点,将学科知识融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进而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实到学科课程与教学的转化机制上。[17]

综观国内外对于核心素养的阐释,虽然存在不同的分类与侧重点,但归纳起来,大致形成以下共识:第一,不管是哪家之言,核心素养是一个多角度、多功能概念,它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绝不能简单理解为单独培养或发展。第二,形成核心素养一定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培养核心素养需要终身学习,且不能脱离社会。第三,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中的核心,虽然各国各组织之间存在差异,但都是以个体为根本,重视公民最基本、最关键且必要的素养。

3.国内核心素养研究的热点和发展方向

国内学者对CNKI数据库中核心素养研究文献的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和多维度分析,结果发现国内目前核心素养研究主要围绕四大领域展开。[18]领域一:包括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自主发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关键词;领域二:包括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等关键词;领域三:包括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等关键词;领域四:包括校本课程、课程设计与开发、评价体系、素质教育等关键词。

通过对核心素养热点主题研究现状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已有研究中仍存有待深度研究的领域,它们是我国未来核心素养研究的重要前沿和发展方向。

有学者认为探索如何将核心素养更好地融入课程体系并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评价的指标是未来核心素养研究的重要内容。[19]因为,现有课程体系在有效融合和培养全面核心素养方面仍有不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评价维度单一,核心素养融入课程体系和教育评价研究是教育改革大势所趋。

还有学者认为,开展核心素养“学科群”和“跨学科群”研究,促进核心素养跨学科发展,是未来研究的紧迫任务。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体系能否真正给核心素养落地发挥作用的机会?核心素养下的课程改革将重心置于这种分科式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否合适并有效?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因为它们关涉到后续课程转型、教育改革落实以及课程结构变动的重要环节。[20]同时,核心素养并非学科素养的简单融合,它与学科素养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更需要更加细致的研究。[21]

还有学者认为,核心素养课程体系的开发是未来研究的重要内容。[22]学校应该构建由学习领域、共通能力、态度和价值观三个部分有机组成的课程体系。在这样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灵活调控学习内容,根据不同学情安排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灵活地采用多种学习策略,达成高效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国外和国内核心素养研究内容,通过比较,说说我国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