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是新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具体化的重要载体,是连接课程理念和课程实践的重要纽带,是衡量课程标准的重要工具,因而对推进课程改革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教科书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使命,一方面要很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思想,按新的设计线索组织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教科书要能使教师好教、学生好学,必须为教师提供有利于发挥他们教学创造力的范例,必须研究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编写高质量的教科书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高中化学课程理念体现了课程价值、课程目标、学习方式、评价方式、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因而也是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具体而言,教科书编写应着眼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学生未来的发展出发建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及其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教科书应创设一系列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情景,为学生更多地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提供新的平台;教科书通过各种素材和活动,为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打下较好的基础,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必修教材、选修教材内容的优选和学习活动的安排上应力求做到:
1.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使三者通过教材内容得到和谐的统一。特别是后两方面的课程目标,应结合探究实验、调查研究和学生的交流讨论等活动加以精心设计。
2.努力反映化学科学的特征,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内容的历史和现代化学科学的成就,在教材中体现化学的新观念、新思想、新应用,特别注重通过在研究方法、研究手段上的重大突破和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来更新化学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揭示化学科学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3.突出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对不同的课程模块,采用两种方式来组织内容,一是将STSE(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内容有目的地引入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之中,使这些课程的学习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从而体现课程学习的价值;二是从STSE的视角组织课程内容(如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用STSE的线索来整合化学课程,为学生未来职业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基础。
4.在每个课程模块对应的教材中应始终贯穿实验探究、调查研究、交流讨论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方式,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高中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反思评价等技能。
5.遵循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材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合理衔接,充分反映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与必修2之间、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必修教材是选修教材的基础,选修教材从不同的侧面组织内容,同一本教材设置“拓展性”栏目,给不同能力倾向的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使他们获取各自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6.在选修教材内容设计上,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运用当地资源开拓教材内容,突出广大农村对化学的实际需求,在实验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应重点加强,力求体现教材的时代性。(www.xing528.com)
在具体编写时,还应把握好如下要求:
(1)努力创新:无论是内容的组织思路,还是内容的表现形式,力求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尝试将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现代化学发展的趋势与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规律结合起来,充分显示化学学科的魅力。
(2)立足基础:必修和选修教材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编写,所反映的是该模块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尤其化学1、化学2教材的内容思路应清晰,实例尽可能丰富,并简单易学,为后续模块学习提供较好的保证。选修教材侧重于化学的某一方面,其功能不同于必修教材,但教材的内容建构仍然必须重视基础。按“大学化”的思路编写选修教材,不符合高中学生的实际。
(3)融入社会:教材内容以社会线索和学科线索融合的方式进行建构。以身边的化学事实和社会问题为线索,涉及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的基础材料、某些化合物引发的环境污染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燃料与食品等,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强化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4)强化实验:无论必修还是选修,都将化学实验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化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在实验情景中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教材应增设更多的化学实验,不仅使学生从中获得体验,而且重在引发学生思考。8册教材的内容体系和呈现方式有所差异,但都应将“通过实验学化学”作为共同追求的一条线索。
(5)学法指导:新教材应高度关注学生“怎么学”,即注重问题情景和学法指导。不仅应在教材的正文部分插入不同栏目提示学习方法,如“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以对应学生不同的学习行为和思维要求;对重点观察或记录的内容在教材中应提示学生及时注意;在每一单元后设“练习与实践”,在每一专题后设“回顾与总结”,有助于学生通过问题线索学会归纳整理知识,促进学生学会反思,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6)版面友好:教材的版面设计注重学生学习心理,尽可能通过具有探究价值的课题、生动的文字和图表、功能特定的栏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宜采用“平等对话”方式展开叙述,内容引出借助“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如学习前的引导性材料,学习过程中的信息提示,一段有关生活的背景材料,一幅反映化学变化现象或应用的插图,一个引人入胜的化学问题,一则生动的化学实验,从而与后继学习的内容之间建立“桥梁”,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平坦。化学教材中的“先行组织者”呈现的形式多样,但具有一些基本的特点,如具体生动,富有召唤力,展示将要学习的内容和意义,能将有关的方法或思路迁移到新的情景中,有助于降低教材内容的难度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