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化学新课程导航实施

高中化学新课程导航实施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为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要求,高中新课程在学科之上设计了“学习领域”,特定的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一个或几个科目组成。

通过比较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不难发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如下特点:

1.建构有助于高中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体系

高中化学课程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课程目标,与原高中大纲中的“教学目的”相比,课程总目标更好地体现了对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尤其突出了后两方面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涉及到“科学探究能力”、“问题意识”、“与人合作”、“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反思评价”、“学习兴趣”、“实践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目标。结合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内容特点,课程的内容目标更为具体,可操作性更好,对有关的课程内容分别从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

2.确立了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高中课程体系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是高中化学课程的明显标志,它为志趣和潜能不同的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能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要求,高中新课程在学科之上设计了“学习领域”,特定的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一个或几个科目组成。高中课程共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8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如“科学”领域包含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和地理的自然地理部分。同一科目由十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可见,“学习领域”、“科目”、“模块”分别构成了高中课程体系中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的层次,其相互关系如下(见图1-1):

图1-1 高中课程体系三个层次的关系

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构成,必修模块有2个,即化学1、化学2,选修模块有6个。化学1、化学2系全体学生必须共同学习的课程,6个选修模块可根据学生的需要任选一个或几个进行学习(见图1-2)。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课时。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学分。学生在学完化学1、化学2之后(先学化学1,再学化学2),至少应从选修课程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进行学习。上述课程结构从学分上来要求,通常也称“4+2结构”。

图1-2 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结构

3.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人文性

必修课程较好地体现了初、高中阶段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衔接,不仅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了基础,而且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高中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选修课程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下各有侧重,设置模块内容的线索有所不同。既反映了现代化学的特点,也充分体现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化学科学的社会价值、思想观念等影响着社会的文明化进程,通过安排不同的课程模块、课程内容和学生活动,力求揭示课程的人文内涵,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这里对各个模块的主要内容作简要的介绍,进一步了解请参阅本书的第三、四、五章的有关内容。

(1)化学1、化学2

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习内容主题包括“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

(2)化学与生活

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3)化学与技术

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4)物质结构与性质(www.xing528.com)

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化学反应原理

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6)有机化学基础

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对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

(7)实验化学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上述课程模块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建构内容体系,有关科学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在各模块中都应有所体现。

4.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内容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咨询、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结合有关的线索做出假设和猜想,自主设计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方案,借助模型、图表、反应式和定量方法等描述化学变化过程,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

以下是化学2内容标准主题3“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实例,左栏是要求学生达到的基本目标,右栏是配合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表1-6),体现了学习这一主题内容所提倡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表1-6 “活动与探究建议”中的学习方式

5.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课程积极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与新课程相应的3种评价方式,即纸笔测验评价、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以书面作答方式进行的纸笔测验将重点放在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学习档案评价是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学习和反思的过程,学生可以从多方面收集档案的内容;活动表现评价是在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如实验、调查、设计等)的过程中进行的,它通过观察、记录来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后两种评价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值得大力提倡的。

6.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在各个课程模块中,突出强调了化学实验的作用,以此作为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并对实验室建设提出了基本要求。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许多案例涉及的文献资料来源于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这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帮助学生感受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课程标准从多个方面选取素材、提出课题,但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实践中还需充分关注学校的、社区的、工厂的多种资源,不断地开发、优化和利用好这些资源。

7.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化学新课程以学分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成就。学分由各科的必修学分加选修学分两部分组成,如化学必修为4个学分,选修2个学分,高中学生修满并获得6个学分,即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对学有余力或对化学特别感兴趣的学生,鼓励他们进一步选修其他化学课程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这也为杜绝“文理分科”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为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化学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学分作了一定的限制。在最低6个学分的基础上,建议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有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

在高考命题上,化学课程标准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一是化学课程标准是高校招生化学科考试的命题依据。二是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的内容是高校招生化学考试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三是考试内容应对报考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报考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3个模块;报考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4个模块;报考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最多不超过6个模块。

基础教育高中阶段的化学教育要充分体现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和化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我们在研制过程中,深切感到构建具有时代气息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的重要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推进我国化学课程现代化的一种尝试,将对我国的化学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对广大的教师而言具有明显的挑战性。但是,新的化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很多,需要我们去研究。例如,如何处理时代性和基础性的矛盾,如何体现选择性又能兼顾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和整体性,如何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能为培养专门化人才打好基础,如何反映选修课程和高考评价的关系等等,均有待于在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