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做文明公民?学习礼仪第二版!

如何做文明公民?学习礼仪第二版!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共场所是大家共同生活的地方,是否能够维护公共秩序、讲究公共道德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青少年学生的礼仪修养。公共场所的人口密度大,活动频率高,因此,在公共场合中要养成文明的公共生活习惯。要爱护公共财物,不要损坏或者破坏公共财物。要讲究公共道德,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要做文明观众,要热情,公正地观看比赛,不要偏袒其中任何一方。

如何做文明公民?学习礼仪第二版!

公共场所是大家共同生活的地方,是否能够维护公共秩序、讲究公共道德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青少年学生的礼仪修养。

公共场所的人口密度大,活动频率高,因此,在公共场合中要养成文明的公共生活习惯。对于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青少年学生而言,公共场所主要包括居民住宅小区、商店、体育场、电影院、商场、餐馆、公共交通车船等等。

1.在公共交通车船上

购买车、船票以及等候车、船时,要自觉排队,按先后次序购票上车上船。要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妇以及抱小孩者让座,不要抢占座位,更不要为别人占座,如果在拥挤时不小心碰撞到他人,应当主动向对方道歉;如果被别人碰撞,也要主动谅解他人,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争吵不休。

要做文明乘客,上车、上船以后应当主动向里移动,不要站在门口。对乘务人员要有礼貌,要尊重他们的辛勤劳动,并且主动配合他们维护好车船内的公共秩序。遇到乘车高峰时不要一哄而上,更不要强行扒车。夏季乘船坐车时,不应当只穿汗衫背心,不应当打赤膊。要注意维护公共车、船上的公共卫生,爱护车、船上的公共财物。

下车、下船之前,要及早做好准备,及时地向门口靠拢,要主动向乘务人员出示票证。一定要等车、船进站停稳之后,再有秩序地快速下车,要主动地扶老携幼,帮助他人。

2.在街头马路上

青少年学生一定要遵守行路规则和交通规则,步行要走人行道,横穿马路要走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

自行车上学或者回家时,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抢行,不逆行,不准骑车带人,不闯红灯,要主动避让马路上的行人,不要成群结伙在马路上骑飞车,也不要追逐机动车辆,更不要把自行车随意停放在路口或街头。

向别人询问道路时,态度要谦和,言辞要客气,询问后要表示诚挚的谢意。别人向自己询问道路时,回答要准确,不知道时不要乱指示,更不要装出一幅不理不睬的样子,尤其是外地人在向你问路的时候,千万不要玩恶作剧。

不要在街道上,马路上玩游戏,玩皮球、滑旱冰,不要长时间地站在道路当中与人交谈。路上如果发生了争吵或者交通事故,不要围观,要主动告诉人民警察。走到人群十分拥挤的地方,要有秩序地依次通过。不要几个人一起并肩行走。当别人不小心碰撞了自己或者踩了自己的脚,要学会谅解别人,不要争吵。

要维护马路上的环境卫生,不要乱扔果皮纸屑、乱扔废物杂物。要爱护公共财物,不要损坏或者破坏公共财物。不要乱贴乱画。

要讲究公共道德,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要敢于同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和行为作斗争,应当主动站出来主持公正、见义勇为,不能够袖手旁观或者围观起哄。

3.在会场、体育场和影剧院

无论是参加集会,观看体育比赛,还是观看电影和各种演出,都应该做一个文明观众,应表示出一个学生应有的礼仪素养,不要做那些不礼貌的行为。

参加集会时要提前到达按时进场,如果确实因为有事而迟到,应当主动向会务人员说清理由,并且找个适当位置轻轻坐下。

开会时,一定要保持会场里的肃静,要全神贯注地听报告、看演出、不要左顾右盼、窃窃私语,也不要大声喧哗,更不要在会场里来回走动。不要看书看报或者做其他事情,也不要早退。

当讲演者讲到精彩之处,或者集会结束时,应当鼓掌致谢,不可以起哄,鼓倒掌。会议结束后,要按顺序依次地退出会场,不要一轰而散。

到体育场去观看体育竞赛时,要自觉遵守体育场的规则。入场之后,不要争位子、占地盘,要在指定的位区、固定的座号上坐好。不要在体育场内来回走动,不要横穿球场,不要与自己的伙伴在体育场内追打逗乐。要听从指挥,不得妨碍运动员和场内工作人员的比赛、休息和工作。

要做文明观众,要热情,公正地观看比赛,不要偏袒其中任何一方。千万不要只为一方或者较强的一方喝彩叫好,而对另一方或者较弱的一方吹口哨、喝倒彩。

要支持运动员的表演,即使他们的技术水平发挥失常或者出现失误,也应当对他们持有一种谅解和支持的态度。要支持裁判员的工作,尊重裁判,不要对裁判起哄,即使裁判有失误之处,也应当冷静对待。

要注意维护体育场内的环境卫生,保持场内清洁。

要按顺序依次退场,不要争先恐后地一轰而出。

到影剧院观看电影或者演出时,要凭票按时进场,要对号入座。入座时,如果同一排已经有人落座,在要求相让的同时,应当点头致意,或者说一声“对不起”、“麻烦了”。

观看时,坐姿要端正,不能够东倒西歪、左右晃动,应当摘下帽子,以免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要保持安静,不要高声喧哗。

要尊重演员的劳动,每个节目的演出结束时,应当热情鼓掌。即使演出不太令人满意或者出现差错,也不得喝倒彩,不得起哄、吹口哨或者发出嘘声怪调。

要爱护影剧院的公共设施,不慎损坏时,要主动向影剧院道歉、赔偿。

4.在商场

对营业员要有礼貌。购买物品时,要用恳切的语言招呼营业员,不能够使用命令的语气说话,更不能够出言不逊。如果营业员正在为他人服务,要耐心等待,不要急于打招呼。在招呼营业员之前,一定要事先看准物品,假如挑选的商品不中意,要向营业员表示歉意。

如果商场里购同一样商品的人很多,不要拥挤,要自觉排队购买,不要插队,也不要为别人代买。遇到态度不好的营业员,要和善地提意见,或者通过正当渠道向商场的领导反映情况,千万不要以牙还牙,甚至发生争吵。

如果需要调换或者退换商品,应当耐心地说明原因;假如按照有关规定不能够进行调换,不可以强求调换,甚至大发雷霆。

当自己有某种特殊要求时,应当细心地、诚恳地向营业员提出。当营业员解决了自己的特殊困难时,应当真诚地表示感谢。

当发现扒手行窃时,应该勇敢地揭发,并且协助商场保安人员抓获扒手,不可以袖手旁观、漠不关心。

购物时要注意维护商场的环境卫生,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杂物。

5.在其它场合

青少年学生的校外生活往往是非常多姿多彩的,他们有时也会逛公园,参观名胜古迹,有时还会到城市图书馆和阅览室去阅读。

参观名胜古迹时,青少年一定要注意关心他人,注意礼让。特别是遇到曲径小路、山洞和小桥时,更要遵守旅游规则,不要争先恐后,以免发生危险。要保持公园和名胜古迹所在地的清洁卫生,不要乱扔果皮、纸屑和杂物。

不要躺在公园的长椅上睡觉,见到老弱病残者和抱孩子的应当主动让座。

到公共图书馆去借书或者阅读,应当注意衣着整洁,进入室内脚步一定要轻。借书时要做到彬彬有礼,不要粗声粗气。

在阅览室看书时,不要窃窃私语,也不要大声喧哗,更不要利用阅览室的座位休息或者睡觉。要爱护公共图书,不要损坏,弄脏或者随处乱画。损坏图书要按照规定进行赔偿。

综上所述,青少年在校外生活中,尤其是在公共场所中进行活动时,一定要注意维护公共秩序、讲究公共道德,并且要具备一种见义勇为的品质

【事例】

1.孔融让梨

在我国的东汉末年,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名叫孔融。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是泰山都尉孔留的儿子。孔融的父母从小就教育孩子们要谦让待人,尊敬父兄,注重仁义。

孔融把父母的教诲深深地记在了心间,无论走到任何地方,无论遇到任何人,他都能够以礼待人。小小年纪的孔融,名气却不小。孔融在与兄弟姐妹、亲戚朋友的交往中,始终做到了严以律己

孔融四岁的时候,有一年夏天,他父亲的一个学生来看望老师和师母,顺便带来了一些梨给他和哥哥吃。

孔融看了看摆在桌子上的梨,挑了其中一个比较小的拿在了手里。

客人觉得有些奇怪,就向他问道:“小公子,你为什么要拣小的吃呢?”

孔融笑着回答道:“我年纪小,我哥哥年龄大,我当然该吃小的嘛!”(www.xing528.com)

那位客人听了以后直夸孔融这孩子真懂事,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

孔融对父母恭敬孝顺,对兄弟廉让友爱,对朋友热情诚恳,但是,对奸邪嫉恶如仇。因此,人们都很敬重他。

孔融让梨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反映了一种精神、一种风格。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青少年学生也应当具有孔融让梨的精神。

2.黄香温席为父母

黄香是东汉时期江夏安陆人。少年时代的黄香就善写文章、博古通今。当时京城文人学士都以“天下无双,江夏黄香”来赞誉他。

黄香最让人敬佩的还不是他的才气与才学,而是他孝敬父母、侍奉老人的品格

黄香九岁那年冬天,天气十分寒冷,室内温度也很低,但是,由于缺衣少穿,黄香的家里仍然用凉席当床垫。

有一天夜晚,黄香在父母的教导下,诵读经书。夜深了,父母催促黄香赶紧休息。

黄香收完书籍,竟然首先钻到父母的床上,躺在被子里睡了片刻,再跑回自己的床上睡觉。

母亲问他:“香儿啊,你为什么要这样折腾呢?”

黄香说:“妈妈,我是为您们俩温暖席子啊,这样你们睡上去才不致于太冷。”

黄香的父亲本来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他一听到香儿的这一番话,心里顿时感到热乎乎的。

母亲听了,心疼地说:“哎!我家的香儿真是越来越懂事了。”

后来,黄香长大了,朝廷觉得他确实是一个人才,不仅有渊博的知识,还有崇高的品德。汉安帝的时候,他担任了魏郡太守。

黄香为父母温席的故事流传很广,有人曾把黄香的事迹编入学堂的识字课本《三字经》之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在高度重视精神文明的今天,在大力提倡敬老爱幼的社会主义中国,青少年学生应当从黄香温席的故事中得到启发。

【操练】

学会与父母沟通

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最无私的爱莫过于父母之爱,父母把子女养育成人恩重如山。子女在与父母的交往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敬重自己的父母。其次,作子女的一定要关心和体贴父母,并且要把这种关心与照顾看作是一种义务。目前,有一些青少年学生由于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多,思想比较灵活,就有一种看不起父母的心理。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认识,作子女的无论有多深的学识,有多高的官位,都应该敬重和体谅父母,因为父母永远是自己的第一任老师,永远是自己最诚恳的朋友。只有从父母丰富的生活经验中不断地吸取营养,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青少年学生不知道如何去与父母取得思想上,行动上的沟通。这是一个令人十分头疼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对一个青少年学生来说,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会用声音来表达对父母的爱意。

爱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青少年学生应当从心底里滋生对父母的爱意。

辽宁某中学初中三年级学生黄强在一次全校的演讲比赛中,热情洋溢地作了一篇题为《向父母奉献一片爱心》的演讲,黄强在他的这次讲演中阐述了一个令人激动的主题:必须要用你的声音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他例举了大量的事实来表现这一主题。

①今天是星期五,李新放学回家后,看见母亲正在洗菜,李新放下书包后对妈妈说:

“妈妈,让我来帮你。”

“妈妈,让我来做,我能够做好。”

李新的妈妈非常高兴,觉得李新这孩子比从前懂事多了。李新是一个不太善于言谈的孩子,往往都是一个人默默地干自己的事。而今天,李新的表现大不一样了。

母亲节终于到来了,申文凯挑选了几枝十分可爱的鲜花带回了家里,一看见妈妈,他就微笑着说道:

“妈妈,这花送给你,祝你节日愉快。”

“当然了,这也是献给爸爸的礼物。”

“祝您们俩幸福快乐!”

站在一旁的爸爸乐不可支地从妈妈手中接过鲜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幸福的奥秘就在于享受每一天,享受每一件小事。语言和声音能够更好地促进父母与子女之间在感情上的交流,更有效地体现出幸福的奥秘。

青少年学生应当经常地向父母汇报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学习情况,多向父母请教,让父母及时地了解到自己的思想状况。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沉默寡言,做父母的心里肯定很着急,因为父母不知道这个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到底想要做什么。

2.要在行动上表现出沟通的诚意。

无论多么美好的话语如果不落实到行动中去,都不会产生任何实际的效果。要学会与父母的沟通,必须要学会通过行动来表现。

青少年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还很不成熟,而且大部分青少年都有一种自以为是的心理。父母出于对子女的关心与爱护,总是会经常地给予指导,子女是否能够接受指导是两代人进行沟通的一个重要基础。一般说来,子女应当接受父母的教导与帮助,适当地改变自己,从而实现与父母在态度上,认识上和行动上的沟通。

改变自己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对青少年学生而言,改变拖拖拉拉的办事方式,改变没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改变自以为是的生活态度,尤其是改变不重视礼仪的交往方式,都是极其重要的进行自我调整的内容。如果在父母正确的教育之下,青少年学生能够改变一下很不成熟的自己,其结果将是非常令人满意的。自己很快就会发现,家庭的气氛改善了,生活的内容比以前要更丰富,更有意义、更值得珍惜。自己生活的天空将变得越来越宽阔,生活的步伐将变得越来越稳健。

李金是潮阳中学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从前非常不喜欢父母那苦口婆心的教导,父母说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总以为父母亲的思想比较落后,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脚步了。然而,生活的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地证明李金的这种态度是十分错误的,甚至是十分有害的。因为自从有了这种思想,李金从来不去认真地考虑父母的话语,也不按照父母的正确指导去做,时间一长,他与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放学后他甚至懒得回家,父母教导他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了。

有一次,潮阳中学邀请了著名的教育专家黄振先生来校举行了一次有关家庭礼仪方面的讲座,讲座的题目是:你的行动得到了父母的允许吗?黄先生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反复分析了与父母获得沟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李金同学听完了这个讲座以后,受到了极大的启发,他决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确实已经改变了很多。

当李金赶回家中的时候,妈妈正在厨房做饭,爸爸还没回来,李金放下书包,赶紧走进厨房,硬要帮妈妈做饭。妈妈说:“李金,你的这份孝心妈妈心领了,你现在确实不是学做饭的时候,你应该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李金听完之后,觉得妈妈说得有些不大合适,他入情入理地向妈妈解释了学习与做一些必要的家务劳动之间的关系。爸爸刚好下班回来了,也觉得李金这孩子说得很有道理。一家三口不约而同地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周末终于到来了,累了一个星期的爸爸和妈妈都感到有些疲倦,可是,堆放在洗衣房的衣服谁来清洗呢?李金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他主动地找到爸妈,对他们说:“爸爸,妈妈,我这一段时间已经学会了做很多家务活,今天的衣服就由我来负责清洗。”父母愉快地点了点头。李金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洗出一大盆干干净净的衣服。

李金用自己的行动主动地与父母获得了思想上的沟通,这是十分令人赞赏的。

3.要善于化解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由于接触的事物的不同,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青少年学生与父母之间难免有些隔膜、有些矛盾。父母经常抱怨孩子不听话,孩子经常埋怨父母管教得太多、限制得太严,这是社会生活中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当然,这些性质不太严重的冲突与矛盾是十分正常的,是能够通过双方的沟通与谅解就可以化解的。

化解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促进父母同子女之间在感情、心理上的交流,有利于增进双方之间的彼此谅解,这对创造一种美好和谐的家庭气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解矛盾一定要掌握时机。例如,14岁的张强因为与别的同学打架而受到父母的批评,由于张强回家后还正在气头上,又受到妈妈的批评而和妈妈争吵了起来。四、五天时间,张强都不搭理妈妈,他总觉得自己的想法与行为是正确的,他总觉得妈妈应当给他撑腰。妈妈三番五次地给他讲道理他都听不进去。有一天上午回家后,他看见妈妈一个人正在偷偷的流泪,脸色很不好看。她预感到妈妈一定是遇到了伤心事。他从爸爸的嘴里得知,原来爸爸刚才和妈妈大吵了一通,爸爸认为现在给孩子买电脑只会耽误学习,妈妈坚决认为现在买电脑更有利于开发张强的智力。二人相持不下,结果是大吵一通。张强了解了实际情况以后,心里别提有多感动了,他深深地感受到父母的那一颗爱子之心,他既感谢爸爸,又感激妈妈。张强赶紧为妈妈准备了一条湿毛巾,并且帮妈妈把泪水擦掉。他还偷偷地再三劝爸爸一定要给妈妈认错,向妈妈赔个不是。爸爸还真地那么做了,结果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妈妈不再那么生气了,过了不多久,妈妈就开始忙着做饭了。

张强抓起了这一次巧妙地时机,既帮父母化解了矛盾,也使自己从上一次对妈妈的不礼貌中解脱了出来,真可谓一举两得。十分明显,上回同妈妈争吵,是一种十分不礼貌的行为,而且张强这段时间也一定带着一种负疚的心情,可始终没有特别好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歉意。这一次父母闹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为张强表达自己的歉意提供了机会。有很多不懂事的学生根本不知道父母在闹矛盾,自己应当怎么去做,张强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十分优秀,这也是家庭礼仪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