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非战场:英军马蒂尔达步兵坦克

北非战场:英军马蒂尔达步兵坦克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8年,第一批生产型车交付英军,并定名为“马蒂尔达”步兵坦克,后来又称为“马蒂尔达”1型步兵坦克。其后研制的改进型车A12型,即为“马蒂尔达”2型步兵坦克。“马蒂尔达”2型坦克的试制一号车于1938年4月完成。由“马蒂尔达”2型坦克改装的“马蒂尔达·男爵”扫雷坦克其行动部分的特点是采用了平衡式悬挂装置,每两个负

北非战场:英军马蒂尔达步兵坦克

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期,英国军方将坦克划分为:步兵坦克、巡洋坦克和轻型坦克。其中,对步兵坦克的要求是:装甲防护强;行驶速度不要很高,以便使徒步冲锋的步兵能跟得上;不要求有很强的攻击力,坦克的武器只要有机枪就足够了。这些要求的确不高,但对造价的限制也很严格,整车的造价仅为6000英镑。1934年,英国军方决定开始研制步兵坦克,负责监工的,便是二战时赫赫有名的帕西·S·赫巴特将军。同年,英军组建第1装甲旅,赫巴特时任准将旅长。就是这个赫巴特将军,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担任第79装甲师的师长,战功显赫。第79装甲师也被盟军官兵谑称为“赫巴特将军的马戏团”。有关赫巴特将军的故事很多,这里就不多讲了,以后本刊专文加以介绍。

帕西·s·赫巴特将军,“坦克部队万能论”的倡导者

英军第79装甲师标徽

很快,英国军方便与英国最大的军火制造厂商——维克斯公司签订了研制合同,其设计者为约翰·卡登爵士,研制代号为A11型坦克。维克斯公司于1936年9月间制成第一辆样车。1938年,第一批生产型车交付英军,并定名为“马蒂尔达”步兵坦克,后来又称为“马蒂尔达”1型步兵坦克。其后研制的改进型车A12型,即为“马蒂尔达”2型步兵坦克。

英国最初的步兵坦克——“马蒂尔达”1型坦克

“马蒂尔达”1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11吨,乘员2人,车长4.85米,车宽2.29米,车高1.87米。无论从尺寸和战斗全重来看,还是从乘员人数来看,都只能算是轻型坦克一列。

由于设计思想的限制,其主要武器仅为1挺7.7毫米机枪,火力太弱。后来虽然换装了12.7毫米机枪,但由于原来的炮塔太小,乘员操纵射击还挺费劲。动力装置为福特8缸汽油机,最大功率仅为70马力(51.5千瓦),最大速度仅为12.8千米/小时,比牛车快不了多少。行动装置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主动轮在后。唯一值得自豪的是,它的装甲厚度较大,车体正面装甲厚度达60毫米,炮塔的四周均为65毫米厚的钢装甲,这对于二战前的轻型坦克来说是相当出众的了。

“马蒂尔达”1型坦克共生产139辆,1938~1940年间装备驻法国的英军。在法西斯军队闪击法国时,“马蒂尔达”1型坦克的缺点暴露无遗,损失惨重。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德军坦克炮轻易不能击穿它的正面装甲,一部分“马蒂尔达”1型坦克从敦刻尔克撤回英国本土,改当教练车用。

英国本土演习中的“马蒂尔达”2型坦克

由于“马蒂尔达”1型步兵坦克存在着固有的缺陷,所以,在1型步兵坦克研制之初,军方就考虑研制加强火力和进一步增强装甲防护的新的步兵坦克,其代号为A12,定型以后,就是“马蒂尔达”2型步兵坦克,还有人称它为高级“马蒂尔达”(“马蒂尔达”Senior)坦克,而“马蒂尔达”1型坦克则被称为初级“马蒂尔达”坦克(“马蒂尔达”junior)。

“马蒂尔达”2型坦克的试制一号车于1938年4月完成。1939年9月,开始装备英军。其生产一直持续到1943年,总生产量达2 890辆,它几乎参加了英军二战中的所有主要战斗。阿莱曼战役之前,它是英军的主要战斗坦克;阿莱曼战役之后,大都被改装为其他装甲车辆,继续活跃在战场上。我们说“马蒂尔达”是二战中英军的“常青树”,指的就是“马蒂尔达”2型坦克。

尽管1型和2型都叫“马蒂尔达”,但无论在外形上,还是性能上,二者都有本质的差别。说“马蒂尔达”2型是一种全新的步兵坦克也不为过。“马蒂尔达”2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26.9吨,乘员4人,车长5.61米,车宽2.56米,车高2.44米,比起1型来要“大一号”。坦克的外部布置如图所示。

早期的“马蒂尔达”2型坦克正式生产型“马蒂尔达”2型坦克

“马蒂尔达”2型坦克的特点是,炮塔上装上了2磅火炮(口径40毫米),行动部分有侧护板和排泥槽,各部分的装甲厚度也得到增强。车体和炮塔各部分的装甲厚度如图所示。可以看出,主要部位的装甲厚度达75~78毫米,次要部位25~55毫米不等,而且一些部位采用框架式结构,增加了刚度

在内部结构上,“马蒂尔达”2坦克还有一个特点是采用了2台发动机,其优缺点显而易见。缺点是增大了动力装置的体积,占用了车内的宝贵空间,双机工作时还有个同步协调的问题。唯一的优点是,当一台发动机损毁或出现故障时,靠另一台发动机可以低速行驶,保持一定的战斗力。二战中,采用双发动机布置方案的还有苏联的T-70轻型坦克和SU-76自行火炮等。无疑,坦克上的双发动机布置方案,缺点大于优点,明显地带有临时凑合的痕迹。坦克不像飞机那样更强调空中飞行时的安全性。二战以后,在坦克上已基本没有双发动机的布置方案。(www.xing528.com)

QF型2磅40毫米火炮

“马蒂尔达”的主要武器为QF型2磅火炮,口径为40毫米,身管长为52倍口径。尽管口径不大,但这种车载火炮是二战前夕英军中有一定威力的坦克炮。它既可以发射穿甲弹,也可以发射榴弹。弹药基数为93发。不过,由于火炮口径的限制,在二战的中后期,它已不能击穿德军坦克的主装甲。1942年中期之后,英军将“马蒂尔达”2型坦克改装成各种特种车辆,如扫雷坦克、喷火坦克、架桥坦克等,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由于穿甲威力不足,在“马蒂尔达”3型坦克上,将主要武器换装为76.2毫米榴弹炮,但它只能发射榴弹和烟幕弹,不能发射穿甲弹,只能作为火力支援车辆使用。

其辅助武器为1挺7.92毫米并列机枪,弹药基数2 925发。早期的“马蒂尔达”2型坦克上,用的是“维克斯”水冷重机枪,身管的外圆直径很大,防盾的开口大,防护上有弱点;后来改为“比塞”气冷重机枪,防盾的形状也有变化,情况就好得多。

其动力装置为2台AEC公司制造的直列6缸民用柴油机,每台的最大功率为87马力,总最大功率为174马力(128千瓦)。两台发动机为并联连接,通过齿轮汇总到一根输出轴将动力输出到变速箱。尽管是民用柴油机,但它是英国较早采用柴油机为坦克动力装置的尝试,这一点是有意义的。后来生产的“马蒂尔达”2型坦克上,换装为2台里兰直列6缸柴油机,总功率达到190马力(140千瓦)。

由“马蒂尔达”2型坦克改装的“马蒂尔达·男爵”扫雷坦克

其行动部分的特点是采用了平衡式悬挂装置,每两个负重轮为一组,每侧有10个小直径的负重轮,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另一个特点是履带外侧有侧护板及排泥槽。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的优点是行驶平稳,但其缺点是行程很小,只适于低速行驶的坦克。

“马蒂尔达·胡萝卜”扫雷坦克既带扫雷辊

二战以后的坦克上,已不再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坦克的最大速度为24千米/小时,最大行程180千米,尽管比起“马蒂尔达”1型坦克有较大提高,但仍然未能挣脱步兵坦克的桎梏

英军装备的“马蒂尔达”1型坦克,在敦刻尔克撤退之后,便从一线部队中消失。英军装备的“马蒂尔达”2型坦克,主要用于北非战场(利比亚、埃及)。1940~1942年间,英军的“马蒂尔达”2型坦克,主要用于同意大利军队的坦克作战。“马蒂尔达”2型坦克“实际上可以对付任何一种意大利的坦克和反坦克炮”,给意军坦克以沉重的打击。有趣的是,英军坦克兵为了能抢得先机,主要采用行进间射击的方式,这在二战中是很少见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北非的沙漠地形平坦、开阔;另一方面,“马蒂尔达”2型坦克负重轮多、车速低,坦克的颠簸不剧烈。这样,双方的坦克谁先开火谁就占得先机。英军的坦克兵训练有素,而炮手的抵肩射击,又有利于炮身的稳定。尽管行进间射击比二战中常用的短停射击的命中率要低些,但由于英军的坦克数量上占有优势,弥补了命中率稍低的不足。

大漠铁骑——北非战场上的“马蒂尔达”2型坦克

北非战场上的“马蒂尔达”2步兵坦克

后来,“沙漠之狐”隆美尔统率的德国非洲军团开始用88毫米高射炮平射来打英军的坦克。88毫米高射炮穿甲威力大,射击精度高,“马蒂尔达”2型坦克吃亏不少。1942年7月的北非战局第二阶段,是“马蒂尔达”2型坦克参加的最后一次战斗。之后,2型坦克便被改装为各种特种车辆,继续在战场上服役。

在后来的北非战场和西欧战场上,“范伦泰”步兵坦克和“丘吉尔”步兵坦克取代了“马蒂尔达”2型坦克,成为二战中后期英军装甲兵的主要装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