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路径为SPRO→财务会计(新)→财务会计全局设置(新)→分类账→定义总账会计核算的分类账,如图10.1.1-1所示。
图10.1.1-1
增加了CC和ZM分类账,分别用于分期间的现金支出控制和区分资金来源的支出控制。
定义并激活非主导分类账:
配置路径为SPRO→财务会计(新)→财务会计全局设置(新)→分类账→定义总账会定义并激活未主导分类账,如图10.1.1-2、图10.1.1-3所示。
分别为公司代码2800激活使用CC和ZM分类账。
图10.1.1-2
图10.1.1-3
把方案和客户字段分配到分类账
配置路径为SPRO→财务会计(新)→财务会计全局设置(新)→分类账→把方案和客户字段分配到分类账,如图10.1.1-4、图10.1.1-5所示。
分别为分类账CC和ZM增加业务情景的会计核算方案。基金相关的核算方案必须勾选上。
图10.1.1-4
图10.1.1-5
定义分类账组
配置路径为SPRO→财务会计(新)→财务会计全局设置(新)→分类账→定义分类账组,如图10.1.1-6所示。
图10.1.1-6
分别建立CC、ZM分类账组,并为其分配对应的分类账。
定义专用的现金控制预算录入专用凭证
事务码:OBA1,如图10.1.1-7所示。
图10.1.1-7
定义分类账条目视图的凭证类型
配置路径为SPRO→财务会计(新)→财务会计全局设置(新)→凭证→凭证类型→定义分类账条目视图的凭证类型,如图10.1.1-8所示。
图10.1.1-8
分别为分类账CC、ZM增加条目视图的凭证类型,并指定其编号范围。
2)基金主数据准备
事务码:FM5I-创建一个专用的无现金控制的基金:2800CC99,并为基金分配相应的预算期间,如图10.1.1-9所示。
图10.1.1-9
该基金主要用于现金支出预算录入的贷方支出记账。
3)PSM-FA-CC的配置
定义现金控制分类账的数据源:
配置路径为SPRO→公共部门管理→基金会计→现金控制→定义现金控制分类账的数据源,如图10.1.1-10所示。
图10.1.1-10
定义现金控制分类账的数据源并指定其对应的FI分类账。
维护活动组:
配置路径为SPRO→公共部门管理→基金会计→现金控制→作业组→维护活动组,如图10.1.1-11所示。
图10.1.1-11
SAP提供的默认作业活动组为++,如有特殊需求可以增加,并在后续作业组的派生策略中使用派生规则来决定作业组。
为活动组维护派生策略:
配置路径为SPRO→公共部门管理→基金会计→现金控制→作业组→为活动组维护派生策略,如图10.1.1-12所示。
图10.1.1-12
SAP提供的默认第一行步骤“分配”,设置作业组为“++”,如果在前一步的配置中增加了自己的作业组,需要在这里的派生策略中增加派生规则步骤来决定什么情况下使用自己定义的作业组。
维护容差参数文件:
配置路径为SPRO→公共部门管理→基金会计→现金控制→维护容差参数文件。
根据需求制定了0000无控制容差参数和9999通用的提示(70%)、警告(90%)、报错(100%)的容差控制参数,如图10.1.1-13所示。
图10.1.1-13
注意:容差参数本身还可以按照绝对值差来定义。
维护特定现金控制分类账:
配置路径为SPRO→公共部门管理→基金会计→现金控制→现金控制分类账的设置→维护特定现金控制分类账,如图10.1.1-14所示。
图10.1.1-14
除SAP ERP系统中标准的9P分类账外,另外建立用户自己的现金控制分类账,并为现金控制分类账指定数据源。
定义现金控制的总账科目:
配置路径为SPRO→公共部门管理→基金会计→现金控制→现金控制分类账的设置→定义现金控制的总账科目,如图10.1.1-15所示。
图10.1.1-15
定义公司代码下的现金控制相关的科目范围,比如现金、银行科目。
维护过滤器设置:
配置路径为SPRO→公共部门管理→基金会计→现金控制→现金控制分类账的设置→维护过滤器设置,如图10.1.1-16所示。
图10.1.1-16
为现金控制分类账指定数据来源的版本,这个版本也是FI分类账中的版本(VERSION)。目前现金控制分类账只支持版本1的数据。选中行条目,单击按钮,可以设置每个现金控制分类账所能控制的现金科目,如图10.1.1-17所示。(www.xing528.com)
图10.1.1-17
依次为现金控制分类账9P、YC、YM指定其控制的现金、银行科目范围。注意,如果在这里没有指定任何科目范围,现金控制分类账则使用前面图10.1.1-15中定义的现金控制的总账科目范围。
维护控制对象的派生策略:
配置路径为SPRO→公共部门管理→基金会计→现金控制→现金控制分类账的设置→维护控制对象的派生策略,如图10.1.1-18所示。
图10.1.1-18
为现金控制分类账建立对应的控制对象地址派生策略,双击按钮,可进入派生规则的步骤定义。实际使用中用户可根据需求建立控制对象地址派生策略,来达到现金控制的记账地址和控制对象地址的N∶1关系。
注意:在有业务数据的情况下修改了控制对象派生策略,需要对现金控制分类账进行重建(事务码FMCCAVCREINIT)。
维护控制对象的派生策略:
配置路径为SPRO→公共部门管理→基金会计→现金控制→现金控制分类账的设置→维护容差参数文件的派生策略,如图10.1.1-19所示。
图10.1.1-19
为现金控制分类账建立对应的容差参数文件的派生策略,双击按钮,可进入派生规则的步骤定义。实际使用中用户可根据需求依据控制对象地址,来派生决定使用什么样的容差参数文件,以达到差异化的容差消息控制。比如本案例,针对YC/YM分类账,当控制对象的基金为2800CC99(即特殊的无现金控制的基金)时,指定其容差参数为0000(无控制的容差参数),如图10.1.1-20所示。
图10.1.1-20
维护控制对象的派生策略:
配置路径为SPRO→公共部门管理→基金会计→现金控制→现金控制分类账的设置→分配容差参数文件和现金控制对象的策略,如图10.1.1-21所示。
图10.1.1-21
为现金控制分类账指定其控制对象的派生策略、容差参数的派生策略、默认的容差参数。货币类型:如果没有外币户的现金、银行科目通常使用本位币,如果有外币户可设置为F外币。
定义激活的现金控制:
配置路径为SPRO→公共部门管理→基金会计→现金控制→定义激活的现金控制,如图10.1.1-22所示。
图10.1.1-22
激活现金控制分类账。
CC状态:
C=已激活(含常规检查逻辑)。数据源值过账至现金控制分类账,并已执行可用性检查。
N=分类账未激活。现金控制分类账未激活,数据源值不记账到现金控制分类账,也没有可用性检查。
P=已激活(无可用性检查)。数据源值记账到现金控制分类账,但没有可用性检查。
注意:在有业务数据的情况下修改了控制分类账的激活状态,需要对现金控制分类账进行重建(事务码:FMCCAVCREINIT)。
4)增强以及相关派生策略
实施出口SAPLFMDT组件的EXIT_SAPLFMDT_002函数。
第一步:扩展FM科目分配的推导结构FMDERIVE的自定义用户字段,如图10.1.1-23所示。
图10.1.1-23
为结构CI_FMDERIVE增加了三个字段,分别为ZZ_XNEGP(凭证行反记账标识)、ZZ_LDGRP(分类账组)、ZZ_RLDNR(分类账)。
第二步:在函数EXIT_SAPLFMDT_002的预留包含ZXFMDTU02中,增加将FI手工记账时凭证头的分类账、分类账组、凭证行项目上的反记账标识取值以派生推导结构上相应的字段,代码略。
建立现金科目记账时的FM科目分配派生策略的派生规则:
手工录入CC、ZM分类账中的现金支出预算凭证(ZK类型)时,对贷方记账派生为无现金控制的基金:2800CC99,如图10.1.1-24所示。
图10.1.1-24
将条目值录入,如图10.1.1-25所示。
图10.1.1-25
录入现金控制无关的业务,如提现、存现等业务的凭证(SK凭证类型),派生基金为无现金控制的基金:2800CC99,如图10.1.1-26所示。
图10.1.1-26
正常通用凭证(非指定分类账组的凭证)中的现金科目的收入记账派生无现金控制的基金:2800CC99。目的在于正常现金收入凭证记账时,不增加可支出的预算,如图10.1.1-27所示。
图10.1.1-27
其条目值录入如图10.1.1-28所示。
图10.1.1-28
若现金科目记账时基金不为空,派生其预算期间为记账期间,如图10.1.1-29所示。
图10.1.1-29
校验SK、ZK凭证类型只能为现金范围内科目记账,否则报错,如图10.1.1-30所示。
图10.1.1-30
条目值如图10.1.1-31所示。
图10.1.1-31
校验正常凭证记账中非ZK和SK的凭证类型中现金科目记账的基金必输入且不能为2800CC99,如图10.1.1-32所示。
图10.1.1-32
条目值如图10.1.1-33所示。
图10.1.1-33
注:对基金的派生和校验上述相关派生步骤,也可由会计凭证的替代和校验功能来完成。
实施BADI增强:FMCCAVC_ENTRY_FILTER,并在方法POSTING_FILTER中指定,当基金为2800CC99时,跳过现金控制分类账的记录更新。代码参考如图10.1.1-34所示。
图10.1.1-34
当现金科目记账其基金为2800CC99(虚拟的无现金控制的特殊基金)时,不更新记录现金控制分类账,也无可用性控制。注:当现金控制分类账的数据来源为FAGLFLEXT类型的分类账(如主导分类账0L)时,从FI集成到PSM-FA-CC模块时其地址中不会包含基金字段,因为FAGLFLEXT类型的分类账的核算方案中没有基金、预算期间字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