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轻度自闭症学生情绪行为问题干预个案的实践研究

轻度自闭症学生情绪行为问题干预个案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情绪行为问题次数有所减少,程度有所降低本研究通过调动自我成就动机、延时满足、代币这些方法的实施,小L的情绪行为问题发生次数有所降低,由原来的平均每天12.8次,减少到了平均每天5.8次。在后续干预中可尝试逐渐延长数数时间,并配合其他安抚情绪的行为共同干预。

轻度自闭症学生情绪行为问题干预个案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L,男,是辅读学校二年级的一名自闭症学生。通过教学观察发现该生认知较好,语言丰富,学业表现良好。但是该生十分刻板,一定要按着自己的意愿完成一件事情,如果不得到满足就会发脾气,产生明显的情绪行为问题。他是家里的次子,有一个读初中的哥哥,父母有一定教育背景。

(二)主要问题描述

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小L的刻板思维给他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也给身边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例如在眼保健操时,他一定要关掉广播,老师不让他关,他就踢桌子,躺在地上打滚;小L喜欢玩粉笔,因此老师把粉笔都放在了空调上,他会为了拿粉笔做出摇空调的危险动作,老师阻止后他又用扫帚去够粉笔。

从这些事件中分析发现,小L不会主动攻击同学老师,或与老师顶嘴。其情绪行为问题通常表现在目标行为被制止时,可见他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有极强的执着,个性倔强。家长反映,小L有时候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错的,嘴里一直重复“不能……”,但是行动却没有停止,仍然继续错误行为,家长若上前制止,小L就会发脾气。这点也说明小L对行为后果有一定认知,但是缺少自控。

(三)原因分析

综合学校观察和家庭访谈信息,小L情绪行为问题源于两个主要原因:

1.自身自闭症影响

小L是一名自闭症患者,自闭症本身一个显著表现就是刻板。小L没有明显的自伤,自我刺激等刻板行为,这种刻板反映在他的处事过程中,具体表现就是对于环境变化极其敏感,对感兴趣活动极其执着投入,对自己的决定和想法极度坚持。

2.家庭教养方式影响

通过家访发现,小L父母家庭教养方式存在问题。首先,小L的家长习惯使用负面的指导词,如“你不能……”。这种教养方式通常都是弥补式的,即学生在行为发生后才能得到指令,对于行为生成缺少预防。另一方面,一直听到“不能……”无法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而且一直听到“不能……”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种强化。所以这种教养方式无法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其次,小L家长通常只有言语警告,缺少行为干预。小L家长在说完负面指导语后没有明显的阻止或引导行为,只是不断地重复警示语,这也直接导致了小L一边嘴里说“不能……”一边继续行为,“不能……”这句话仅仅变成了行为的一个后果,或者更准确地说,“不能……”是伴随动作发生的背景声音,并没有实际警示意义。

二、干预目标

结合以上小L情绪行为问题产生的事件类别,及对于其原因的分析,本研究确定了以下实践目标:减少小L对于环境的敏感度,去除对于广播的恐惧;减少小L情绪行为问题发生的次数和程度;改变小L家长的教养方式,多使用正面的引导词,并对于错误行为及时制止。

三、干预方法与过程

(一)实施暴露疗法,减少对于环境的敏感度

正式干预按照计划分步进行。首先,采用暴露疗法改变小L对于广播的反感。放广播时,教师严格控制好广播开关,不让小L关广播,同时言语引导学生按照广播要求正确坐在座位上,做眼保健操等。暴露法实施一开始,小L反抗很激烈,又是踢桌子,又是在地上打滚,但是随着干预时间增长,小L的反应渐渐平缓了,先是不再打滚了,然后偶尔踢踢桌子,改用手牢牢捂住自己耳朵,最后,小L能自如面对广播环境。

(二)结合延时满足与惩罚,减少问题行为次数,降低问题行为程度

干预一开始,在小L站起来想做自己事或拿东西时,教师就让他数到十,数完数才能做事或拿东西,如果不数完数就不能做。刚开始小L不配合,不愿意数数,教师就控制住小L,不让小L达到目的,任凭他踢墙打滚,当他发完脾气后,教师就给予惩罚,比如罚站3分钟、不允许画画、玩电脑等。小L渐渐愿意有所配合,发一会儿小脾气然后开始数数,数到十后,教师会马上让他完成他所想做的事。(www.xing528.com)

随着时间改变,小L偶尔也能在教师提醒下数十,然后才去完成想做的事,甚至偶尔愿意在教师的劝导下,停止目标行为。在干预后阶段,他能够保持表现良好一整天。教师也通过代币强化行为,在他的家校联系册上敲一个章,集满5个章时,教师会在中午允许他画画或者玩电脑。

(三)调动学生自我成就动机,提高自觉性

教师安排小L和小Z结对,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平时教育小L时,教师也会着重强调这一点。在这个过程中,小L也表达了决心,但是行为方面的自觉性还是有待提高,总是需要教师教育阻止。

(四)开展家庭教育,巩固干预效果

在家庭教育方面,教师与家长积极沟通,希望家长使用“你要……”的指令,并且马上有阻止行为。通过再度家访发现,家长还是习惯性使用了“你不能……”的句式,但阻止行为明显增多。在家校联系册上,教师通过是否敲章呈现小L在校表现,在放学家长接送时,教师也会和小L家长交流他的家校表现是否一致。

四、干预效果

(一)对于环境的敏感度显著降低

本次干预效果最好的,是小L对于广播的反抗行为。通过暴露疗法,小L由于广播导致的情绪行为问题显著减少,由原来的一周6次减少到了0次,可以看出小L很好地适应了广播,不再表现出反抗行为。

(二)情绪行为问题次数有所减少,程度有所降低

本研究通过调动自我成就动机、延时满足、代币这些方法的实施,小L的情绪行为问题发生次数有所降低,由原来的平均每天12.8次,减少到了平均每天5.8次。行为程度也有一定下降,由原来踢桌子、摔东西、躺在地上打滚演变为摇椅子和拍桌子。

(三)家庭教养方式初步改善

在本研究中,教师对家长进行了家庭教育指导,家长教导语言表达有所转变,家长在家访过程中使用2次正面的引导语,并在使用警示语时,伴随阻止行为。这表明家长的教养方式已经产生了一些改变。

五、反思

本研究对小L的情绪行为问题改善有一定成效。在看到成效的同时,也需要总结不足之处,在之后的干预有所改善。首先,暴露疗法可能造成激烈反映,容易影响其他学生,需要提前对环境和人员有所预知和安排,降低影响程度.

其次,延时满足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虽然小L偶然几次在数完数后停止了目标行为,但是大部分时间内,数数对于目标行为并没有抑制效果。在后续干预中可尝试逐渐延长数数时间,并配合其他安抚情绪的行为共同干预。

最后,代币奖励有一定偶然性。本学期,代币要求小L集满5个章就能得到奖励,有时候这几个章相隔很久,也意味着可能这几天正好没有他感兴趣的事物,而不是他情绪得到了很好控制,存在一定偶然性,这样的强化不能让他清洗意识到只有情绪行为得到控制才能得到奖励。因此在后续干预中可以改变成连续几天有章才能得到奖励,减少偶然性,突出控制情绪行为与奖励之间的联系。

最后,家庭教育有待深入。本研究中家庭教育干预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在后续教育中应该强化对于家长教养方式的指导,多进行家访,多进行实践性指导,并且加强家校联系,要求家长对自己的警示语进行记录统计,共同改善小L的情绪行为。

作者:谢昱超

单位:虹口区密云学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