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本班共有10名学生,2名女生,8名男生。其中5人中度智障,5人重度智障,3人多重残疾。中重度智障学生的语言发展都比较迟缓,发音不准,咬字不清,不能说一句连贯的话。我从最初的唇舌操、拼音、儿歌等形式,开始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经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发音、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古诗情感强烈,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古诗,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开始我在课外书籍或普校教材中选取一些浅显易懂,富有生活情趣,适合智力障碍学生的古诗让学生学习,如《春晓》《梅花》《静夜思》等。刚开始我根据培智教材内容先解释古诗字、词的意思,再解释每句话的含意,最后解释整首诗的意境,按部就班,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艰难。后来我改变教学模式,尝试“诵之、吟之、演之、画之”的方法将语文与音乐、美术学科进行整合,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古诗的独特乐趣。领略古诗的美感,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本节课学生所学的古诗是李白的《夜宿山寺》,这是一首意境深远,充满想象的诗。全诗共四句,前两句描绘了诗人中秋之夜寄宿山寺,站在山顶楼阁如此之高的感觉,后两句讲作者由楼阁之高而生发的联想和感触。这首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又充满想象力,内容浅显易懂,贴近日常生活,理解了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云雾缭绕中的山顶楼阁仿佛神仙天堂的画面。
为了使每位同学在课堂中都学有所得,我根据他们的不同能力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A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我要求他们能将古诗流利地诵之、吟之,并能根据古诗的含义正确回答问题,最后还要通过对古诗的理解将山寺楼阁和星星月亮的位置、高度标注出来;B组学生的学习能力稍差一些,所以我要求他们能将古诗念一念,背一背,跟着老师演一演,并粘贴好山寺楼阁和星星的位置;C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差的一组,因此我只要求他们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基本会读、会说就行了。
二、教学过程与分析
在教完古诗中所有的生字之后,我再逐句讲读诗句意思,结合音乐、图画进行多感官整合教学。
片段一
(音乐响起,教师范读古诗后学生自读。)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轻轻地把这首古诗念一念?
生:能。
(学生声音非常响亮,跟着伴奏音乐齐读古诗。)
师:那你们自己念念看。
(学生们认真地看着多媒体一遍遍地自读着,教师面带微笑巡回指导,帮助纠正学生的发音。)
师:老师仔细听了一下,有几位同学已经读得非常好!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并作评价。)
师:刚才几位同学读得真不错,谁来挑战他们?
生1:(朗读)
师:张××读得怎么样?(教师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纷纷举手。)
生2:张××读错了,第二句中的“高百尺”读成了“高百米”。还有,读的时候声音太轻,语气没有读出来。
师(点头,用赞许的语气):你听得真仔细,那你来试一下吧!
生2(充满自信):我要比张××读得更好!(生2读,师鼓励。)
【我充分给予学生朗读的时间,并采用了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学生领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朗读能力。在朗读教学中我还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和评价能力。】
片段二
(在学生充分吟诵古诗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对古诗的诗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教师请一位学生扮演李白,进行自我介绍。)
师:同学们看,大诗人李白来了!
(一位同学扮演李白,根据古诗介绍来到山寺楼阁的时间和山寺的位置。)
师:中秋节到了,李白在月圆之夜登上山寺楼阁。同学们,加上动作和老师演一演吧。你们可以跟着我做,也可以自己想动作。(www.xing528.com)
(教师边做登楼、再俯瞰、仰望、伸手摘星星等动作边读古诗,大多数同学对老师的动作很感兴趣,纷纷模仿着,而有的学生则自己想着动作。)
师:郭××同学非常好,他正在动脑筋自己想动作呢!其他同学也能不能像他这样?
生:能。(学生纷纷自编动作做起来)
师:我发现有个同学表演“恐惊天上人”这句时的表情非常好,你能告诉大家诗人为什么会有掩嘴害怕的表情?
生1:因为诗人害怕大声说话会惊动天上的神仙。
【我用动作表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意思,并不断地鼓励学生自己想象动作配上去。努力让学生在一种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自由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下,他们就会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理解能力。】
片段三
(当音乐响起,学生一听就开始兴致勃勃地跟着背诵起古诗来,而且是边做动作边朗诵。)
师:接下去老师要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画一画这首古诗描绘的场景。
(当学生还沉浸在古诗的韵律中时,教师出示了多媒体图画“如仙境中的山寺楼阁”,并让学生讲讲图画与诗中哪些诗句对应。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在图画里找到了“危楼高百尺”、距离诗人很近的星星……。这时教师适时地提出要求1.根据诗句的意思制作出一张图画;2.做完后到老师这来展示自己的画讲讲诗句。)
师:画画虽然难了一点,不过没有关系,老师相信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越来越好的,再一起来试试。
(师生一起边背古诗,边在画纸上贴出山崖、楼阁、星星、白云……。每位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兴致勃勃地制作起自己的“画作”来,并一一上来朗诵古诗。)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是让学生通过画星星、贴山寺楼阁等方法“画”了座巍峨的山寺楼阁,突出表现楼阁与星星月亮的近距离。因为大部分学生对诗句所描绘的意境已经有了初步理解,贴、画位置轮廓都基本到位,所以当他们带上自己的作品展示的时候,诗人所描绘的景象就展现在他们的眼前了。】
三、效果与反思
古诗语言简洁优美,读来琅琅上口。如果我们的教学纯粹只是教会学生背诵,那么古诗的精华、意境、韵味就会淡化,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无从体现。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操作层面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我在古诗教学时尝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语文、音乐、美术学科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诵之、吟之、演之、画之的过程中,了解了古诗内容,积累和发展了语言,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反思课堂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读中感悟
朗读在古诗教学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夜宿山寺》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练,朗朗上口。这些特点都要让学生在读中欣赏、体会,要让学生充分地读,才能有所感知、有所感悟。从片段一中可以看到,当一位学生朗读以后,我鼓励学生互评,一位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指出了那位同学的不足之处,这时我以微笑点头并用赞许的语气说:“你听得真仔细,那你来试一下吧!”学生马上被激发出一种表现欲望,说出了“我要比张××读得好”的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通过朗读对古诗已有了一定的感悟。有了感悟,他们就会自觉地去聆听同学的朗读,并能做出相应的评价。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在“读”字上下功夫,学生才能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教育。
2.动中体验
一般的古诗教学都是先解释古诗带点字、词的意思,再解释每句话的含意,最后解释整首诗的意境,按部就班,没有创意。片段二中我先请一位同学扮演诗人,根据古诗的含义向同伴作自我介绍,使学生对古诗先有了一个初步了解。然后,我一边读古诗,一边加上表情动作进行表演,学生自发地模仿着。而我并不满足学生的亦步亦趋,而是不断地鼓励学生可以自己想动作配上去。在这样一种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有了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下,他们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又提高了一层。
3.演中感受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吟唱诗歌的传统,《墨子·公孟》篇云:“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诵”与“吟”,作为学习诗歌的两种方法,一直流传到20世纪初期,读过私塾的人,可能都有吟唱古诗的体验。而大多数的智力障碍学生都比较刻板,喜欢死记硬背。单单凭借吟诵还不能让学生更深地领会作品涵义,进入其意境。所以我采用表演的形式,如片段二中,当学生学习古诗,对其含义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老师配上合适的乐曲,学生合着拍子边演边诵,学生的情感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放开心胸、放开手脚、放开喉咙,唱着、演着,陶醉在对古诗美好意境的憧憬之中,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4.画中再现
古诗一般都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然而,从文字到图像,需要形象思维的加工过程。智力障碍学生的表象贫乏、思维直观,让他们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那么对古诗的理解就会是笼统、模糊的。平时教学时我就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自己手中的画笔,画一画诗中的景物,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情景。李白的《夜宿山寺》是一首充满想象力、比较夸张的诗。大部分学生对诗中描写的山寺高楼并不陌生。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是让学生通过画星星、贴山寺楼阁等方法“画”了座巍峨的山寺楼阁,当他们带上自己的作品展示的时候,诗人所描绘的景象就展现在他们的眼前了。
通过以上的实践,我相信古诗教学可以打破学科的界限,变得丰富多彩,让智力有障碍的学生也能在中华古诗词的海洋里遨游。
作者:林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