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是《圣经》里的一个著名故事。据《马太福音》第26章记载,在逾越节的晚上,耶稣和他的12门徒一起聚餐,席间耶稣告知大家,门徒中有一个人出卖了他。这个题材在欧洲以往的宗教画中被反复表现。仅在佛罗伦萨,达·芬奇从少年时代就见过了安吉里柯修士、吉兰达约、安德雷亚·德尔·卡斯塔尼奥等名家创作的《最后的晚餐》,这些作品都非常精彩。那么,达·芬奇会如何描绘这一传奇性的晚餐呢?
以往的画家们描绘最后的晚餐时,常把耶稣置于宴席的中心,为了突出他作为神之子的地位,总是在耶稣的头顶画出光环,表现他的非同寻常。而那个出卖了耶稣的叛徒犹大,通常被安排在餐桌的另一边,穿着黑色的袍子,孤立凄零,便于辨认。但达·芬奇创作时,舍弃了画家们通常选用的庆祝场面,打破了人们围桌而坐的用餐习惯,而是让耶稣和12门徒坐在一张长排桌上,所有的人全都面向观众。耶稣同普通人一样,身着红袍,披蓝色斗篷,头发披散,随意地坐在排桌的中央(图10-5)。其余的12门徒分成4个三角形小组。犹大也像平时一样,混入门徒之中,师徒们的服饰装束都与现实的人群无异。整幅画面如同一场拉开了大幕的舞台剧(图10-6~图10-8)。
图10-5 《最后的晚餐》(局部)
黄昏降临,耶稣和12门徒一齐来到圣母感恩堂,在餐厅的长桌旁坐下来。耶稣对门徒们说:“大家都饿了,我们开始用餐吧!这是我们师徒最后一次聚在一起用餐了。”众人不明就里,一齐向师父望过来。耶稣摊开双手说:“你们之中有人出卖了我。”这句话就像一个响雷,门徒们全部震蒙了,立即表现出极度惊诧的神情。
画面中的人有的惊恐、有的愤怒、有的怀疑、有的急于剖白自己……神态各异。瞧!左边第一组最靠边的巴多罗买,双手按着桌子猛的站起来转向了师傅。达太也站起来,左手向中间指着。安德烈耸起肩膀,摊开双掌,好像在说:可不是我呀!
第二组中靠在桌前的犹大,左手原本伸向餐盘正要取食物,听了师父的话顿时愣在那里,身子随即向后退缩,右手紧紧地撸着他的钱袋。彼得的右手握着一把餐刀,恰恰绕在犹大的后背,左手搭在约翰的肩上。约翰紧张得双眼紧闭,靠着彼得。坐在中间的耶稣摊开双手,脸上露出悲悯而又镇定的神情。
图10-6、图10-7 《最后的晚餐(局部)
右边第一组中的多玛竖起一个手指,似乎在向师父询问。大雅各表情严肃,若有所思,好像想起了什么事。腓力站起身来,双手抚着胸膛向耶稣剖白。第二组中的马可将手伸向耶稣,似乎要问个明白,却又将脸转向西门和小雅各,三个人仿佛在讨论谁可能是告密者。他们每个人的手势和神色都被达·芬奇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置身于壁画前,仿佛看到了这些门徒之间相互怀疑、质询和愤怒的精彩表演。(www.xing528.com)
那么,究竟谁是出卖了耶稣的叛徒呢?观众们根据画面中人物的表情和举止,找出了那个手中紧握钱袋,将头转向背光处的人,他就是出卖了师父的犹大。
达·芬奇是一个善于使用手语的大师,他在许多作品对手的描绘都很用心。在壁画《最后的晚餐》中,他也借助手语来讲述故事情节,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他为每个人的双手都设定了独特的含义,仅仅从13个人物的手姿变化上,就能看到故事场景中所充斥的猜疑、质询、惊恐、悲愤、焦虑,剑拨弩张的紧张气氛和复杂多样的情感表达。
图10-8 《最后的晚餐》(局部)
光线的运用也是《最后的晚餐》中一个绝妙之处。画面中耶稣背后的墙壁上开设了三道窗,屋顶上的山花也由上而下透出几道亮光。夕阳的余晖好像是从室外自然地照进来,将光线洒在耶稣和门徒的脸上,不同的人物在明暗不同的光线下产生出不同的表情。唯有犹大的脸朝着背影,由此刻画出一个肢体猥琐、面部阴暗、内心刻毒的告密者形象。
研究者还专门对达·芬奇在这幅壁画中运用的透视法,进行了深度的揭示。这种画法让画面成功地呈现出立体空间效果。他使用了焦点透视法,即景物中的天花板、墙角、地砖、壁柱连线、桌椅边线、窗框边线及斜角阴影边线等处的延伸虚线,相交于画面深处的焦点上,最后消失在耶稣背后的窗口里。餐厅的墙壁边线与天花板上的方格图案也不断向后退缩,使景象由近及远不断深入,从而在二维图面上表现出三维的立体感,构成和谐的空间关系和宛如真境的视觉效果(图10-9)。
这种光影处理充分展现了达·芬奇高超的绘画技艺,奠定了他在艺术史上的大师地位。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其罗的《末日审判》 和拉斐尔《雅典学院》,被誉为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三大杰作。这幅《最后的晚餐》 无愧为“千古不朽的杰作”。
图10-9 圣母感恩堂中的壁画《最后的晚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