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是一个16世纪晚期才独立的小国,它是怎样迅速成为海上贸易的霸主呢?海事博物馆收藏了支撑荷兰崛起的秘密。若是在博物馆的各个展室里仔细观察一番,就能够找到答案。
图2-3 布劳1664年出版的《大地图集·荷兰卷》中的阿姆斯特丹
在人类历史上,荷兰人并非海洋资源最早的开发者。仅就西方人的“地理大发现”和远航成就而言,荷兰只能排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后面。但精明的荷兰人善于利用前人的地理知识和航海技术来创造奇迹。博物馆有一个古老的图书馆,里边收藏了6万余本图书和档案,都是与航海相关的历史文献。其中有多幅天文地理与制图等方面的传世之作,有出自公元1世纪古埃及天文学家托勒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早绘出世界地图的德国地理学家约翰内斯·鲁伊希(Johannes Ruysch)、荷兰制图世家克莱斯家族(Claes Family)和布劳家族(Blaeu Family)等名家之手的;此外还有大量的航海工程图、造船图、航运管理和船舶日志等。
地图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在国土治理、资源利用、陆地交通、海洋远航乃至开拓疆土和海外殖民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用途。自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的测绘与制图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国事活动。荷兰在17世纪曾涌现出许多测绘和制图的专家,其中以克莱斯家族和布劳家族最为显要。他们的知识与技术父子相传,并将绘画、制图和印刷出版结合在一起,制作的地图美观实用并且成本低廉,为荷兰人提供了大量先进的地理和航海知识。
地图展厅里有许多古老而珍贵的地图。如1570年首次出版的荷兰制图学家奥特利乌斯(Abraham Ortelius)的世界地图集《寰宇全图》(Theatrum Orbis Terrarum),收录了53幅地图,并附有详细的注解。在世界地理学领域,它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地图集。还有一部1595年出版的墨卡托(Gerardus Mercator)的《阿特拉斯》(Atlas)地图集,收录了107幅地图,被视为地图史上划时代的巨著。
另一部部头更大的地图集,是1662年出版的荷兰制图师和出版世家约翰尼斯·布劳(Johannes Blaeu)的《大地图集:布劳的宇宙学》(Atlas Maior),收录地图594幅,注解文字3368页,全书多达4608页,被誉为“迄今出版的最伟大、最精美的地图集”“把世界装进了一本书中”。布劳之所以能绘制出如此多的地图,得益于家族三代的积累,并且他本人从1638年开始担任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绘图师。因此,他有机会利用荷兰50多年来的航海档案和领航员们绘制的各地海图。1642年,他随荷兰东印度公司船队亲自到达过大洋洲南部的新西兰,在他的世界地图里绘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及周边的岛屿。这本《大地图集》曾是17世纪荷兰最贵的书籍。它和《寰宇全图》一样,被视为荷兰黄金年代的大师级制图作品,在世界地理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让人感受到荷兰人征服海洋的软实力(图2-3)。
馆内有一幅1655年手工着色绘成的巨幅地图,描绘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尼德兰、新英格兰及弗吉尼亚部分地区的地理概貌,以此证明荷兰人是新大陆的发现者和拥有者(图2-4)。
图2-4 17世纪的手工着色区域地图
荷兰人一方面搜集前人的知识,完善自己对世界地理的认知,另一方面却对自己新创造的知识保密。据说早年负责印刷航海图的布劳家族,每次印刷新图前都要对阿姆斯特丹市长和东印度公司主管发誓保密。很多航海地图当时都无法公开看到,直到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才有幸在博物馆里见到它们。
博物馆里还有不同样式的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虽不能像地图那样详细地标示地理和地貌的差异,却有助于阐明有关地球的概念,演示地球运动的状态,从而使人们获得直观的认识。
据说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人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发明了地球仪,但后来失传了,没人见过它的样子。现存最早的地球仪是德国航海家和地理学家贝海姆发明的。1492年,他根据托勒密《地理学指南》中的地图制作了首个地球仪。尽管人类早已有了地圆学说,但真正证明地球是个圆球的,是1519年葡萄牙探险家麦哲伦的首次环球航行。贝海姆创作地球仪时,哥伦布的远航规划还在筹划之中,欧洲人并不知道大洋洲和美洲的存在,贝海姆根据《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载描绘了中国和日本。所以他的地球仪漏洞百出,被人们讥笑。
当时的航海探险家已经意识到地球仪对于航海的意义。在航海中使用平面海图为航行定位难度很大,他们常常需要使用方格线在平面图上构成经纬网来定位,但在长距离和高纬度的航行中误差仍然很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海图学家们试图模仿地球的形状,制作出航海地球仪来代替海图。
荷兰制图学家墨卡托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他改进了前人的方法,发明了正轴等角圆柱投影法,于1540年制作出一个获得广泛认同的地球仪。他在地球仪上刻绘了子午圈、平行圈和等角航线。从此远航的人们便可使用等角航线这种简单的方法为航行定位。后人将这种投影法命名为“墨卡托投影”。
墨卡托制作的地球仪和航海图在荷兰的航海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他当初的那个地球仪已经不复存在了。(www.xing528.com)
馆内最古老的地球仪制作于1613年,是荷兰国会委托绘图大师约道库斯·洪第乌斯二世(Jodocus Hondius Ⅱ)和阿德里亚恩·维恩(Adriaen Veen)制作的(图2-5)。这个地球仪直径53厘米,重30公斤,绘制得相当精确,已接近今天所用的地球仪。
图2-5 洪第乌斯二世1613年制作的地球仪和天球仪
洪第乌斯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地理学家和制图家,1593年,他移居阿姆斯特丹开设制图店铺。1604年,他从墨卡托的孙子那里购买到墨卡托的《阿特拉斯》地图集图版,重新刊行。墨卡托的原本受到奥特利乌斯《寰宇全图》的影响,销量并不大。洪第乌斯重刊时加入了36张新地图,包括自己绘制的部分地图。虽然有所贡献,但洪第乌斯只将墨卡托列为地图集的作者,自己作为出版商。新版《阿特拉斯》地图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年后销售一空。洪第乌斯后来又出了第二版和袖珍版。后来这些地图被称为“墨卡托-洪第乌斯系列”,行销欧洲。洪第乌斯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和女儿都继承了他的制图事业,馆内这个地球仪就是他的儿子制作的。
与这个地球仪相配的还有同时制作的一款天球仪(图2-6)。两个仪器外观相同,只是天球仪上画着天蝎、狮子、双子、大熊、小熊等各个星座,每个星座还绘制出相应的神话形象。维米尔的名画《天文学家》的主角正在研究的,就是洪第乌斯同款的天球仪。据说1618年维米尔从洪第乌斯的店铺买了天球仪,并从中得到灵感,创造出寻找天启的天文学家的形象(图2-7)。这幅画如今收藏在卢浮宫。
图2-6 洪第乌斯二世1613年制作的天球仪(左)
图2-7 维米尔绘制的《天文学家》,卢浮宫藏品(右)
图2-8 精密的航海仪器(左)
图2-9 六分仪(右)
了解地球与海洋的概况只是远航的先决条件。要在浩渺无际、风雨无常的大海里远行还需要许多技术和设施。馆内的导航仪器展室,陈列了五百年来荷兰航海史上使用过的各种仪器,有常见的罗盘、星象仪、钟表、三角板、量角器和圆规等(图2-8、图2-9)。还有许多奇特的仪器,有的用于测量所在位置的经度、纬度和海洋深度,有的用于测量航行的速度、定位与定向,有的用于观测风向、风速和气象等。它们好像东海龙宫的宝物,每一件都有神奇的功用。
为了勾起观众对这些古老仪器的兴趣,这间展室布置得像广袤而深邃的星空,并用各色灯光模仿天空中的星座,帮助辨认方位。在灯光的照耀下,各种仪器都变得神秘特异,高深莫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