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第26回:远交近攻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第26回:远交近攻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公孙阅下葬之后,钟离春只身来到公孙阅家,看望已很久不见的妹妹钟离秋。钟离秋冷冷地回绝道。钟离春一怔,不知如何回答。钟离秋要走了,她卖掉房子,收拾好随身携带的衣物,要到魏国去。钟离春再也不知道说什么了,无论说什么,也很难抚慰妹妹受伤的心。钟离秋带着小春秋和公孙阅的灵牌来到魏国,庞涓亲自为公孙阅安排了肃穆的灵堂。庞涓命令手下人一定要照顾好钟离秋和她的孩子,不能有半点怠慢。

公孙阅下葬之后,钟离春只身来到公孙阅家,看望已很久不见的妹妹钟离秋。姐妹相见本来有很多话要说,可身穿白色孝服的钟离秋呆呆地坐在睡榻上,久久无话。

见妹妹如此,钟离春心里也很难过,“妹妹,我知道你怨恨姐姐……可是公孙阅不杀不行,他危害齐国,危害孙先生……”

钟离秋淡淡地说:“公孙阅早该死。”

钟离春沉默片刻,道:“妹妹,以后与姐姐住在一起,姐姐照顾你,好吗?”

“我没资格住进王宫,也不想住进王宫。”钟离秋冷冷地回绝道。

钟离春一阵尴尬,然后道:“妹妹,你说吧,今后你想怎么过日子,姐姐一定帮助你。”

钟离秋赌气道:“我想与孙先生在一起,你能让他答应我吗?”

钟离春一怔,不知如何回答。

钟离秋轻轻“哼”了一声,道:“我就知道你不能答应。”

钟离春道:“除了孙先生,你想找什么样的男人,姐姐都可以帮助你。”

钟离秋冷冷一笑:“姐姐,你应该知道我为什么恨你,是你让我嫁给了公孙阅!”

钟离春喃喃道:“我是为了孙先生……”

“住口!”钟离秋打断她,歇斯底里地说:“你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孙先生,其实,你是为了你自己,你把我打发走了,你好嫁给孙先生!”

“你……你怎么能这么说……”钟离秋的话刺痛了钟离春的心。

“这不是我说的,是公孙阅说的。”

“公孙阅是为了离间我们姐妹……”

“他说的是事实,难道姐姐不想嫁给孙先生吗?”

钟离春不知道如何回答妹妹。

泪水顺着钟离秋的脸颊缓缓流淌下来。

钟离春轻轻擦去妹妹脸上的泪水,不无内疚地道:“妹妹,姐姐确实想过,如果你嫁给了公孙阅,姐姐就可以得到孙先生……可是姐姐只是想想而已,决不情愿让你嫁给公孙阅……”

钟离秋抽泣着说:“姐姐别说了,姐姐的心我都知道,我方才是说气话,我气不过我的命,为什么上天偏偏让我这么命苦……”说着又大哭起来。

看着悲痛欲绝的妹妹,钟离春爱怜地将钟离秋拥入怀中,叹口气,道:“妹妹,苦尽甜来,这一次,姐姐一定让你如愿……”

钟离春心事重重地来到田府孙膑住处,告诉孙膑她是来提亲的,孙膑以为钟离春是想离开王宫,没有答应,说现在还太早。

“不是为我,”钟离春说,“是我妹妹,她一直在惦着你……”

孙膑没想到钟离春是为钟离秋提亲,愣愣地看着她,道:“那你……你怎么办……”

钟离春勉强地笑了笑,说:“我继续当我的王后,而且是真王后。”

孙膑懵了,问:“钟离姑娘,是大王逼你这样做,还是……”

钟离春违心地说:“谁也没逼我,是我自己情愿,我觉得做王后是我最好的归宿。”

孙膑摇头道:“不,你并不情愿……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钟离春装作平淡的样子,说:“不为什么,我真的是情愿,我已经习惯了宫中生活,习惯了向所有的人发号施令,包括大王,我觉得这非常适合我的性格,我不愿改变这种生活……”

孙膑决不相信钟离春说的是心里话,对于他们在生死与共中所建立起来的情感在钟离春心中的分量,孙膑心知肚明,他看着钟离春真诚地道:“钟离春,我不相信你愿意永远留在宫中,我等你。”

钟离春片刻无言,然后轻叹一口气,说:“孙先生,有你这句话就够了,可是我不能……我已经答应妹妹,让你娶他为妻。”

“你为什么要答应她?难道你忘记了我们的誓言,不想嫁给我了?”孙膑简直不能相信,情绪不由激动起来。

钟离春流着眼泪说:“不是……我何尝不想嫁给你,公孙阅临死前求我,把钟离秋嫁给你,我都没答应……可是,面对妹妹的眼泪与痛苦,我无法说不……是我让她嫁给了公孙阅,我对不起她……我不能让她下半辈子,再做一个苦命的女人……”钟离春擦了擦泪,然后继续说:“孙先生,你就答应了吧……”

孙膑呆了片刻,随后态度坚定地道:“钟离春,我不能让你白等这么多年,告诉钟离秋,我不能娶她。”

钟离秋要走了,她卖掉房子,收拾好随身携带的衣物,要到魏国去。

钟离春劝道:“妹妹,你别走,我再劝劝孙先生,他会答应的……”

钟离秋淡淡一笑,说:“强扭的瓜不香,孙先生不愿娶我,强迫之下,即使在一起了也不会幸福,就像我与公孙阅……”

“孙先生不是不愿娶你,他是怕……公孙阅刚死不久,就娶你为妻,外人会说他是因为你,才逼死了公孙阅……”

“他这是借口,他即使以后娶我,别人也会这么说。”

“妹妹,我可以让大王赐婚,把你许配给他……这样,别人就不会说闲话了。”

“姐姐的一片诚心,妹妹心领了……”钟离秋真诚地对钟离春说,“可妹妹心里明白,姐姐也喜欢孙先生,姐姐为了他,如今只是假做王后……”

“绝无此事。”钟离春连忙否认道。

“姐姐你别瞒我了,我去问过田将军,这是他告诉我的。”

“我……已经改变主意了,我要做真王后……我已经告诉孙先生了……”

钟离秋沉默了一会儿,说:“姐姐,你的心真好……”

“不是我心好,是姐姐对不起你……”

“我们不提过去的事了……姐姐,这几天,我反复在想,失去的东西可以找回来,失去的情感能找回来吗?即使找回来,还能像原来那样美好吗……不会,失去的毕竟失去了,不如把那美好的情感,永远留在记忆中……”她停顿片刻,又说:“我还有小春秋,我要把他抚养成人,我与公孙阅毕竟夫妻一场,我要对得起他。”

“那……你也没有必要回魏国,留在齐国,我可以帮你……”

“公孙阅是为魏国死的,魏国应该抚养他的孩子……再说,留在齐国触景生情,容易让人想起伤心的往事……”

钟离春再也不知道说什么了,无论说什么,也很难抚慰妹妹受伤的心。

临行时,钟离秋对钟离春嘱咐说:“姐姐,我走的事不要告诉任何人,包括孙先生,我不想惊动他们。”钟离春答应了她。

钟离秋带着小春秋和公孙阅的灵牌来到魏国,庞涓亲自为公孙阅安排了肃穆的灵堂。庞涓带领他的将军们跪在公孙阅的灵牌前,他眼含泪水望着灵牌,痛哭道:“公孙先生,肝胆相照,谋略超人,剑盖天下。为我大业,生死不顾,独往齐国,智敌群雄……只可惜,一时不慎,命归九泉……此乃上天无眼,令我寸肠欲断……我欲九泉,再见先生……无奈,魏国霸业,尚未成就。先生离去,独我承担,我若离去,前功尽弃……公孙先生,九泉之下,暂且寂寞,待我成就霸业,定去相伴先生……”

庞涓哭罢,叩首拜祭。

将军们见此,不由潸然泪下。

庞涓命令手下人一定要照顾好钟离秋和她的孩子,不能有半点怠慢。庞葱对庞涓说:“叔父,你对钟离秋不可不防,她很可能是齐国的奸细。”

庞涓叹道:“不论她是不是奸细,我都要好好照顾她,照顾好她一是为了公孙阅,二是要让跟随我们的人感到,跟着我们,无论是生,还是死,都有人照顾他们的妻子儿女,只有这样,他们才会铁心跟着我们转战南北,争霸中原。”(www.xing528.com)

一日,齐宣王命田忌和孙膑收复边城,平息公子郊师叛乱。孙膑对齐宣王进言道:“公子郊师区区乌合之众,之所以敢与国家为敌,是因为有魏国做后盾。秦国乃魏国劲敌,大王可派能言善辩的说客,前往秦国游说秦王与齐国结盟,请秦国出兵进攻魏国;韩赵两国早有与齐国结盟之意,只是因为先前我国内乱,才没有立盟,大王可派使者前往韩国与赵国,确定立盟之事,然后请韩赵两国同时出兵。若三国出兵,庞涓将无暇顾及公子郊师。此外,大王再派一使者前往楚国,答应割让城邑给楚国,使楚国不再与魏国和好,魏国将更为孤立,此时我们再出兵收复边城,轻而易举。”

齐宣王问孙膑何人出使这几个国家最为合适,孙膑道:“禽滑聪慧过人,能言善辩,可出使楚国、韩国,他既能让反复无常的楚王因贪利再度反复,又可使老谋深算、优柔寡断的韩王看清利害,出兵相助。大王可命高大夫出使赵国,高大夫秉直的性格,很容易让赵王相信我们的诚意。最后,大王可命邹忌出使秦国……”

“等等。”齐宣王不解,打断孙膑:“邹忌引咎辞职,他嘴上不说,心里应当非常不满,如果让他当使者,去而不返事小,若他有意坏寡人大事,如何是好?”

孙膑笑道:“不会的,邹忌在相国位置上发号施令多年,如今做普通百姓,很不习惯,他很想找个机会显示一下自己的才能,以期得到大王的赏识,再回朝中,大王若给他这个机会,他一定会尽心尽力。”

齐宣王问:“为何非给他这个机会不可呢?寡人完全可以派别人前往秦国。”

孙膑道:“此次伐交,秦国最为重要,因为只有秦国方能与魏国抗衡,秦国出兵,才可使庞涓顾西而不能顾东。大王命失去相国职位的邹忌前往秦国,不用多言,秦王便可从中窥视到大王的胸怀。任何一个国君,只要不是糊涂的君王,都愿与胸怀大度的君王结盟,而不愿与斤斤计较的国家为伍,这是其一。其二,邹忌会尽最大努力游说秦王,这将使秦王感到,曾与大王为敌的人也如此全力为国,可见这个国家的局势一定非常稳定。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愿与危机四伏、动荡不安的国家结盟,除非这个国家另有所图。还有,邹忌说话滴水不漏,颇有大国使者的风度。所以,前往秦国的使者,非邹忌莫属。”

齐宣王由衷佩服孙膑的宽大胸怀和用人之道,同意派邹忌出使秦国。

齐国迟迟未出兵收复边城,庞涓估计齐国打算派使者游说韩、赵、楚、秦等国,共同对付魏国,他对庞葱道:“这是孙膑惯用的伎俩,兵家称之为伐交。庞葱,你若是我,打算如何对付孙膑的伐交之策?”

庞葱思考片刻说:“赵国与韩国惧怕叔父,叔父可派使者恐吓他们,若与齐国结盟,魏国大军将直逼他们的国都;楚王是个贪图利益又自命不凡的人,叔父可送给楚王珠宝与赞美之言,楚王就不会帮助齐国;秦国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国家,韩国为成皋一战,送城邑给秦国,秦国还不满足,叔父可答应秦王共同瓜分韩国的土地,秦国必然不与齐国结盟。”

“庞葱,你很有长进。”庞涓满意地笑道。“不过,你太小瞧韩国与赵国了,孙膑为他们攻克上党,使韩赵连为一体,只是恐吓,阻止不了他们与齐国结盟,应该分而治之,对赵国可以恐吓,对韩国可以恩威并用,韩国的军队经孙膑训练之后,已非昔日那样不堪我们一击;而对秦国,不要轻易答应他们的条件,秦国一直想东进,不论你答应他任何条件,都无法满足他东进的欲望,只有以威相对。”

庞涓让庞葱出使韩国,他嘱咐庞葱道:“韩国对我们很重要,若说服韩国与我们结盟,秦国就不足为虑,若不能说服韩国,事态会变得麻烦。”

庞葱到达韩国的时候,禽滑也到达了韩国,齐魏两国的使者都是为结盟而来,韩王一时拿不定主意,他问朝中大夫们该如何是好。

申大夫赞同履行与齐国的盟约,反对与魏国和好,他对韩王道:“魏国野心勃勃,又言而无信。它一直想吞并韩、赵两国,只是东有齐国,西有秦国,才未能如愿,我们不能与这样的国家结盟。”

左大夫的意见与申大夫截然相反,他对韩王说:“我不否认魏国有野心,凡是大国都有野心,只要我们善于在大国间周旋,他们就无法灭亡韩国。我们之所以答应与魏国结盟,就是为了与其周旋,使魏国没有借口对我们用兵,否则,弄得太僵,魏国真对我们动用军队,齐国内乱不止,无力帮助我们,韩国将难以御敌。”

韩王不想与魏国对抗到底,又担心魏国言而无信,他想要一个两全其美之策。

司马大夫说:“大王可告诉魏国使者,若让魏国的太子申来韩国做人质,韩国便与魏国结盟。太子申是魏王最宠爱的儿子,有太子申做人质,魏国便不敢进犯韩国。”

庞涓本不想答应韩国苛刻的条件,但他听细作说齐国出使秦国的使者是邹忌,便对庞葱道:“孙膑太会选人了,邹忌出使秦国,秦国肯定与齐国结盟,如果韩国再乘机兴风作浪,我们就难以对付了……先答应韩王的要求吧,以后再想办法让太子回来。”

韩国答应与魏国结盟,申大夫感到愧对孙膑和远道而来的禽滑,他特意向禽滑表示歉意。禽滑安慰他说:“孙先生本来就没指望韩国帮助齐国,只要韩国不出兵帮助魏国,我此行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申大夫道:“禽先生尽可放心,韩国虽未与齐国结盟,但朝中大夫,包括大王都把齐国当做友国,决不会出兵帮助魏国进攻齐国。”

禽滑解释道:“我说的出兵,不是指帮助魏国进攻齐国,而是帮助魏国对付秦国,如果秦国出兵攻魏,韩国不出兵相助,庞涓便东西不能两顾,我们就可以乘机收复边城,平息叛乱。”

申大夫有些为难,道:“秦国一向威胁韩国,如今仍占据着韩国的边城,大王做梦都想收回边城,魏国若与秦国交兵,估计大王非出兵不可。”

禽滑微微一笑,说:“收回边城,未必需要出兵,只要一句话,秦王就会将边城还给韩国。”

“哦?请禽先生明示。”

“秦国出兵攻魏,必走函谷关,秦国兵出函谷关与魏军交战之时,韩国可屯兵秦韩边境,威胁函谷关,然后派人告诉秦王:若秦国归还韩国边城,韩国将按兵不动,若秦国不归还边城,韩国将出兵截断秦军的粮道与退路。秦国将不得不归还边城。”

申大夫赞叹道:“好,好计策!禽先生的智谋,可与孙先生媲美!”

禽滑笑了笑,说:“不瞒你说,这是孙先生的主意。来时孙先生让我告诉你,只要这次韩国不帮助魏国,韩国有难,齐国决不会袖手旁观。”

申大夫对禽滑施了一礼道:“请禽先生转告孙先生,只要能收回边城,寡君决不会帮助魏国。”

禽滑出使韩国很顺利,邹忌那边也一切顺利,秦国答应与齐国结盟,三十万军队出函谷关,兵压魏国。庞涓率魏国大军迎击秦军,决心与秦国军队一争高下。庞涓临行前,仍惦记齐国的公子郊师,他嘱咐驻守齐魏边境的费将军:“宁可失去齐国边城,也不可失去公子郊师,只要公子郊师尚在,齐国就不会安宁。”

齐宣王决不会容公子郊师与自己分庭抗礼,他命田忌、孙膑立即收复边城,平息叛乱。齐太后听说此事,质问宣王道:“听说你又要出兵讨伐郊师?”

齐宣王解释说:“不是讨伐,是请郊师兄弟回到太后身边。”

齐太后冷笑道:“请什么请,别糊弄我这个老太婆了!我心里明白。大王,我还是那句话,国家的事我不管,但你们兄弟之间的事,我不能不管,无论你有什么理由,也不能伤害郊师,你若伤害郊师,我就死在你面前。”

在太后的威逼下,齐宣王只得承诺说:“太后放心,王儿已经下命,只准收复边城,不得伤害郊师,伤害郊师者,将与郊师同葬。”

“田忌与孙膑若不遵命呢?”

“违抗君命,就是死罪。”

田忌和孙膑指挥齐军将公子郊师盘踞的廪丘、范城、马陵分而围之。公子郊师依仗魏国的支持,负隅顽抗,命令叛军拼死守城,一场血战似乎在所难免。

田忌对孙膑说:“孙先生,边城内外,皆齐国士兵,有的人还是乡邻亲戚,若能兵不血刃收复边城,才是上策。不知军师可有妙计?”

孙膑道:“攻心。”

“如何攻心?”

“凡有乡邻亲戚在城中者,让他们写一书信,信中除了叙旧之外,告诉城内的乡邻亲戚,弃暗投明者,我们将既往不咎,然后用弓箭将书信射入城中。”

一旁的田国开口说:“可是,如此发信,信会落入他人之手。”

孙膑微微一笑,道:“我要的就是这种结果,如此一来,一封信将一传十,十传百,城内的叛军都将知道我们的态度。《孙子兵法》上说,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我反其道而用之,让叛军有生路可走,求生是人的本能,只要有生路,多数士兵便无心守城,军心必然浮动,将军们就是有天大本事也无法控制住军队,我们若此时攻城,即使不能兵不血刃,也将是轻而易举。”

田忌赞叹道:“好,一封书信,胜过十万大军!”

随着书信的攻心之箭纷纷落入叛军手中,果然一传十,十传百,守城叛军军心浮动,廪丘叛军逃兵过半,范城叛将开城投降。叛军首领高将军对公子郊师道:“孙膑攻心不攻城,说明他的确计高一筹……不过,同时也说明他对公子不敢轻举妄动。只要公子在,我们就有希望,公子不如做个顺手人情,告示全军,愿意走的,可以走,愿意留的,随公子前往魏国,待庞涓大军凯旋,我们再卷土重来。”

公子郊师脸色一沉,拂袖道:“我不去魏国!”

高将军道:“孙膑用兵如神,我们不是他的对手,我们应该先避其锋芒……”

公子郊师打断他,说:“你们都怕孙膑,我不怕!我就是要看看他到底有多大本事!”

“公子,现在不是逞能的时候,如果此次兵败,公子即使侥幸不死,也不可能再集结这么多军队,更不可能夺取王位!”

“躲到魏国就有可能夺取王位吗?吃人家的残汤剩饭,看人家的脸色行事,被人家使唤来使唤去,那种丧家之犬的滋味好受吗?”

“今日听别人使唤,是为了将来夺取王位使唤别人。公子,成大事的人,要能忍辱负重。当年晋国的公子重耳,漂泊国外十数年,受尽困苦,吃尽屈辱,最终回到国家,不但做了一国之君,而且成了一代霸主,名留史册。公子为何不能成为第二个重耳呢?”

公子郊师自觉高将军说的有理,依然抱怨道:“我真无法忍受魏国人盛气凌人的样子,尤其是庞葱……”

高将军安慰道:“孔夫子有句话,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了王位,公子就忍一忍吧……”

公子郊师最终听从高将军的劝告,率残部弃城而逃。齐国军队网开一面,放公子郊师一条生路。

田忌有些遗憾,他对孙膑说:“如果不是大王有命,我决不放过公子郊师!”

孙膑眺望着远方,道:“他还要回来,下一次,他在劫难逃。”

按:“远交近攻”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三计。“远交”就是结交远方国家;“近攻”就是攻取近邻国家。此计意在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各个击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常用此计达到自己的目的。战国后期谋士范雎总结前人计谋,在说服秦王时,提出“远交近攻”,此计因此得名。孙膑用“远交近攻”之计,与秦、韩等国结盟,平息了国内叛乱,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被动的局面。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打草惊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