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系列的上篇已经介绍过,17世纪西班牙三层甲板战舰的建造通常是在建成两层甲板后将舰体先下水,再进行第三层甲板的铺设,这也为西班牙人能够在18世纪翻新三层甲板战舰中取得成功打下了基础。
一幅关于西班牙双层甲板战舰升级为三层甲板战舰尺寸变化的示意图。实际改建时不会像图中所示那样容易
接受改装成三层甲板战舰工程舰龄最老的战舰是前文提到过的属于加斯塔涅塔体系最后作品的“闪电”号。不过最先接受改装的却是属于豪尔赫·胡安体系巅峰之作的“圣-卡洛斯”级战列舰。“圣-卡洛斯”级战列舰共3艘,起初均为按照80门炮规格建造的双层甲板战舰,但在建造中,豪尔赫·胡安接到了上级指示要求将这3艘战舰改装为拥有94门炮的最小型3层甲板战舰,目的是为接下来直接建造116门炮大型三层甲板战舰(实际上就是指“圣三位一体”号)做测试。因此在首舰“圣-卡洛斯”号(按照80门炮形态)完工之前,豪尔赫·胡安就已经绘制好了94门炮改装方案的图纸。
最初,豪尔赫·胡安的升级方案仅仅是把原先80门炮战舰的露天艏艉炮台连成一条完整的炮墙而已。连舰长和高级军官居住的船尾舱室也仍然是双层甲板战舰的两层而已。这套改装方案看起来相当简单,但在实际操作时还需考虑船壁增高带来的重心不稳等问题。好在西班牙这批80门炮战舰船体足够宽敞,改造起来难度不算太大。在改造过程中,豪尔赫·胡安又对图纸进行了修改,增加了第三层船尾舱室,使战舰看起来更像是“专门设计”的三层甲板战舰。按照这个新的图纸,“圣-卡洛斯”级的3艘成员被重新建造为拥有94门炮的三层甲板战舰。
作为首舰,“圣-卡洛斯”号于1765年4月30日建成下水,该舰也是西班牙人夺回哈瓦那造船厂后新建的第一艘战舰。关于这艘船的初期尺寸记录如下:甲板长197尺,龙骨长176尺10寸,船宽56尺,平均吃水28尺,最大吃水28尺6寸,轻载吨位为1952吨(也有说是1714吨)。该舰火力初始配置(80门炮)为:36磅炮30门,18磅炮30门,8磅炮20门。不过在升级为94门炮的三层甲板战舰后,其火力反而遭到削弱,主炮口径降为24磅,其配置为:24磅炮30门,18磅炮32门,8磅炮32门(也有一些资料认为,该舰在建成之后一直保持80门炮的状态,直到1793年才被改装成94门炮)。
1790年,“圣-卡洛斯”号增加了4门3磅小炮,被安置在船艉楼上。这样全舰火力被升级至98门;1793年,又将这4门炮更换为8磅炮。1801年,该舰又在卡塔赫纳造船厂接受彻底改造升级为一艘拥有112个炮门的一级战舰,船身尺寸扩大为:甲板长206尺,龙骨长186尺,船宽和吃水深度均保持不变。火炮配置也达到了相应的标准:36磅炮30门,24磅炮32门,12磅炮32门,8磅炮18门。轻载吨位为2122吨(也有说是2614吨),这在19世纪初算是一艘极具威力的战舰。
最终改造方案的“圣-卡洛斯”号的设计草图。后来首舰“圣-卡洛斯”号又被二次升级为拥有112门炮的一级战舰
“圣-卡洛斯”号升级为112门炮一级战舰的计划图。该舰的船艉楼保留着浓厚的英式战舰的意味
1766年,完工后的“圣-卡洛斯”号的处女航是驶往加的斯港,并于同年返回哈瓦那。随后该舰编入了由奥古斯丁·德·伊迪拉克指挥的新组建的西班牙舰队。该舰队本计划于下半年返回本土,但由于墨西哥湾的飓风而一再推迟,直到1767年1月12日才从哈瓦那起航,于3月13日抵达加的斯港。
1779年,“圣-卡洛斯”号被编入由西班牙老将路易斯·德·科尔多瓦指挥的支援美国独立战争的舰队。该舰队在与法国海军上将德·奥维里埃指挥的法国舰队汇合后参加了拉曼查地区(La Mancha)爆发的第一场运河战役,一直持续到1779年9月。此后,该舰一直归于科尔多瓦麾下作战,并参加了法西联合舰队对直布罗陀海峡的封锁。不过它并未参加此行动中最著名的一役—斯帕塔尔角之战(1782.10.20)。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圣-卡洛斯”号返回加的斯港。1787年,它从加的斯港前往维拉科鲁兹和哈瓦那执行护航任务。1790年在加的斯港,“圣-卡洛斯”号的炮位被增至98个,但随后却被解除武装并转为预备役,直到两年之后弗朗西斯科·奥尔多内斯准将(don Francisco Ordóñez)接管该舰后才恢复了武装。1793年,该舰将新增的4门3磅炮更换为8磅炮后全副武装加入弗朗西斯科·德·博尔哈中将的舰队。同年5月,博尔哈舰队从卡塔赫纳出发前往巴塞罗那执行运输任务,在赛尔德纳(Cerdeña)附近与敌人(可能是海盗)展开战斗,并获得了胜利。(www.xing528.com)
奥古斯丁·德·伊迪拉克(don Agustín de Idiaquez)的肖像。此人曾担任哈瓦那总督,在殖民地影响力较大
弗朗西斯科·德·博尔哈(don Francisco de Borja,1746—1828)的肖像。此人是西班牙地中海舰队指挥官,同时也是一位航海家
西班牙海军上将路易斯·德·科尔多瓦(Luis de Córdova,1706—1796)的画像。他曾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取得了捕获英国79艘船只的巨大战绩,但却未能阻止英国运输船队对直布罗陀的支援
回到卡塔赫纳后,“圣-卡洛斯”号成为恩里克·马克唐内尔准将(don Enrique MacDonnell)的座舰。该舰随后经加的斯港驶往哈瓦那,并在加勒比海地区多次执行任务。1795年4月19日,该舰返回加的斯港按照卡洛斯四世的亲令编入大西洋舰队。而舰长一职也由胡安·苏亚雷斯(don Juan Suarez)接替。
1796年9月26日,也就是在与英国宣战前的几天,“圣-卡洛斯”号随大西洋舰队进入地中海前往巴勒莫。它们在穿越科西嘉岛时遭遇大风浪,“圣-卡洛斯”号被折断了桅杆,失去了方向舵,遭到严重损伤,然而它仍然驶抵了目的地。完成任务之后,“圣-卡洛斯”号在巴勒莫草草修复后即于10月20日返回西班牙本土的卡塔赫纳港。
由于在1801年阿尔赫斯拉斯之战中西班牙损失了两艘112门炮的一级战舰(“圣-埃梅内希尔多”号和“皇家卡洛斯”号),“圣-卡洛斯”号得以被改造为同等规格的战舰,以填补两舰损失后的空白。
由于此次“圣-卡洛斯”号的改造几乎是对船体的重建,实际上该舰已成为一艘全新的战舰,不仅仅是火力,甚至在适航力等多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完全达到了正统112门炮一级战舰的作战能力。而承担改造任务的卡塔赫纳造船厂也得以体验到一次“建造”三层甲板战舰的机会。
然而遗憾的是,这艘威力十足的“翻新货”却没能得到在战斗中一显身手的机会。其完成改造后的大部分岁月都是在卡塔赫纳港内度过的(可能担任地中海舰队旗舰)。1808年,由于法国人的入侵,“圣-卡洛斯”号就地被解除武装。后来一直作为废船搁置在港内,直至1829年被拆毁变卖。
1801年完成终极改装后的“圣-卡洛斯”号彩色测绘图
博物馆中保存的“圣-卡洛斯”号全木质模型。这是该舰112门炮的最终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