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答型问题是那些你可以在书中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深入思考型问题是那些无论你多么努力,也无法从故事里直接找出答案的问题。如果答案不在故事里,它就需要从你自己的思考中来。
第一课(教师主导):介绍提问力
·使用阅读力模型,往模型中的大脑图形里添加提问拼图块。
·向学生们解释好的阅读者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都会提问(参见第85、86页上的“提问的三个阶段#1和#2”)。
·选择一两本书对全班朗读,举例说明“深入思考型问题”的概念:罗伊斯·洛克的《我想知道为什么》或者塔纳·霍本的《我想知道》(这两本适合低年级);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的《哲学家俱乐部》或是露易丝·波登的《埃迪见到了大作家!》(这两本适合中高年级)。
·大脑风暴思考“5W’s”以外的提问词,写在一张可以存放在教室里的图表纸上。
六/七年级课堂反馈图书: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的《哲学家俱乐部》
·用一两堂课的时间练习、讨论和提出深入思考型问题。
·学生举例说明他们自己的深入思考型问题;做一本“班级书”。
·在阅读了萨拉·佩瑞的《如果》后,让学生选出书中的一个“如果……会怎样”,使用第88页的“如果……”网状图,让学生们写出六个由此生发的不同问题。
·使用同一张网状图,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如果……会怎样”。学生在其中一个气泡框内写出一个问题,然后把网状图传给下一个学生。第二个学生读完“如果……会怎样”和上一个学生的提问后,也添加一个问题,然后再传给下一位。如此直到网状图完成。
·从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的《哲学家俱乐部》中选择一个问题,然后写在一张复制放大到图表纸上的网状图的中央(参见第88页的“如果……”网状图)。例如:什么是暴力?什么是沉默?有可能同时快乐和悲伤吗?同学生讨论这个问题,然后示范你会如何向网状图里添加一个反馈、一个反应或是另外一个问题。在之后的几天里,邀请学生对这个问题添加他们自己的反馈。当网状图填满后,阅读和分享这些反馈,对学生的深入思考进行表扬。
五年级样本书:萨拉·佩瑞的《如果》
第五课、第六课(教师主导):集体提问
·从精品包中拿一本书示范大声朗读/有声思考。在读的过程中大声地提问,用便利贴标注你的问题(就像你在前面的联结课上做的那样)。
·随后,撕下这些笔记,贴到一张按照两个问题进行分栏的图表纸上的相应位置。两个问题为:文本中回答了吗?这重要吗?(参见第89页的“评价问题#1”)。
·把每个问题过一遍,核对其在图表中的位置是否合适。讨论这样一个事实:那些书中没有做出回答的问题(深入思考型问题)常常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这重要吗?”一栏来自我在一个六年级班里上过的一堂集体教学课。有个学生不断地写出与弗朗西斯·托马斯的《熊先生和熊》完全无关的问题:“这只熊头上有多少根毛?这个老人的房子的按揭贷款是多少?”他后来宣称这些都是深入思考型问题,因为它们都不能在文本里找到答案。深入思考型问题的答案可能在故事里找不到,但它们必然很重要。
·分小组,给每组一个有关这本书的深入思考型问题,让学生讨论答案。这可以用“旋转木马”活动来完成:取若干张图表纸,在每张的顶头写上不同的深入思考型问题,每组学生轮流在每张纸上写下他们的答案。
·第二天用另一本书重复这堂课。
·推荐这堂课使用的图书:伊芙·邦婷的《不可思议的星期三》和芭芭拉·阿伯克龙比的《幸福的查理》,弗洛伦斯·帕里·海德的《萨米在动荡年代》,以及保罗·欧文·刘易斯的《木星石》。
第七课、第八课(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轮到你提问(www.xing528.com)
·从精品书单中选择一个故事。
问题也可以记录在第85页和86页上的“提问的三个阶段”表格中。
·给每个学生三四张便利贴。向他们说明,当你朗读的时候,你希望他们“注意他们的思考”;每当他们想知道关于故事的什么东西时,他们可以把问题写在其中一张便利贴上,贴在书里。对于年幼的学生,可以由你把他们的问题快速写在便利贴上(如果是由我帮低年级学生记下问题,我通常会让他们每页提一两个问题)。
给学生机会回答深入思考型问题,这为他们之后学习使用推测力来回答深入思考型问题打下了基础。
·举起书,读出书名,然后问:“关于这本书你们想知道什么?”所有学生都应该使用他们的第一张便利贴来对封面和书名提一个问题。
·继续阅读,每读完一页后停下来问:“现在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们可能把便利贴用完了,但他们可以继续在脑子里提问。
·读完故事后,撕下便利贴,贴在分栏的图表纸上,参见第89页的“评价问题#1”,重复的问题可以叠在一起贴。再重来一遍第五到第六课的程序,核对这些问题是否在故事里已经给出了答案。
·学生讨论一两个深入思考型问题的答案(两人一组或者分小组)。
·推荐这堂课使用的图书:弗朗西斯·托马斯的《熊先生和熊》,埃里克·罗曼的《煤球眼儿猫咪》,提摩思·巴兹尔·埃灵的《蛙肚鼠骨的故事》和帕特·布里森的《我爸爸十岁那年夏天》。
第九课、第十课(独立练习):选择你自己的提问书
·学生从提问书箱中选择自己的书,他们阅读时,在便利贴上或是“提问的三个阶段”表格上(参见第85和86页)记录下他们的问题。
·让学生们把便利贴撕下来,按顺序贴在第89页的“评价问题#1”的左侧,或者使用第90页的“评价问题#2”,然后核对是否每个问题都已经在故事里给出了答案。
·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故事里没有给出答案的问题,在表格的末尾回答这个问题。
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独立练习):提问及回答
·重复上一课的步骤,但这一次不再是简单地核对是否这些问题都已经在故事里给出了答案,而要让学生用句子回答它们。
·提醒学生注意回答一个速答型问题和一个深入思考型问题的区别:如果答案是在故事里找到的,要用这样的陈述句式来回答,比如问:男孩的名字叫什么?答:男孩的名字叫扎克。如果答案不是直接在书中找到的,就需要用以“我想”或者“也许”开头的句式来回答。
三年级样本
四年级样本
第十三课:反思日志
·让学生们在日志中记录他们对于这条新策略的想法。“在阅读时,提问是如何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的?告诉我你的思考。”
提问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故事,因为提问使我们好奇,而好奇让我们想要弄明白,也让我们想要找出答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