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主探究学习思想的研究,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经历了较长的演变时间。从国外的研究情况来看,自主探究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而苏格拉底可以被视为最早的提出者。从其著名的教育主张“产婆术”来看,苏格拉底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产生某一种观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做一个“知识的助产婆”。他所提出的“问答法”,主要目的就是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更加自主的方式去探寻问题的答案,并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引导出来,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之后,西方的心理学、哲学以及各种教育理论逐渐趋于成熟。20世纪初,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通过各种理论阐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初步确立了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20世纪70年代,自主探究的教育主张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明确提出,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一是因为受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二是因为学科教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发生了变化。正是由于这两点,自主探究模式逐渐成为解决多种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
从国内来看,对于自主探究学习思想的研究同样是比较早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也认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这些教育思想都体现出了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性。而在《学记》当中则有这样的记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不难理解,这一思想准确分析了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人的自我评价和省察的作用。之后,朱熹也曾提出:“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尽管这种观点过于绝对,但依然突显出了自主探究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中西方关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思想进行了融合。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了“尚自然,展个性”这一教学主张,而他在实际教学中也多以启发式的教学为主,提倡学生的自动、自学、自己研究。总体来说,近代中国学校教育中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不是十分成熟,真正开始形成完整体系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20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知识量急剧增加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的矛盾,越来越多关于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被提出并且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从这些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来看,一个普遍存在的特点就是在教学程序上提倡“先学后教”,以此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而在教学组织上,着重实施“学生自定步调,教师异步指导”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据自身认知水平以及知识基础安排自主探究的任务,但仍需要在某一阶段通过集中性的学习来接受教师的指导。毋庸置疑,这一阶段的自主探究思想对后来的教育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90年代,自主探究问题成为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的重点,由此也进入了更加系统的研究阶段。进入21世纪,我国进行了第八次大规模的课程改革。在这次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成为核心思想之一,而自主探究这种学习方式也相应地被注入了全新的内涵。(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