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因为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当然,( )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选择合适的一组关联词填到文中的“( )”中。
只有……才…… 无论……都……
2.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3.联系上文,说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讲了两个要点,请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哪种读书法?(可以是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也可以是课本上的,或其他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很多,你能将下面的句子填完整吗?
(1)___________________,下笔如有神。
(2)___________________,而义自见。
(3)___________________,不会作诗也会吟。
【解析】第1题考查关联词在具体句子中的应用。第2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提取。第3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第4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概括。第5题是拓展题,合理即可。第6题是积累题。
【答案】1.无论…… 都…… 2.跳读法 “总、分、合”三步读书法 “乐趣”读书法 3.读书要有怀疑精神,完全迷信书籍还不如不读书。 4.(1)读书方法因人而异;(2)我们要灵活读书。 5.略 6.(1)读书破万卷 (2)读书百遍 (3)熟读唐诗三百首
威尼斯之夜
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在那明净的夜晚,河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如入绮丽的梦境一般。空气是那么清澈、透明,抬头望去,这儿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我发现,由于夜空到处布满星辰,那深蓝的夜色都变得暗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如果你想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沿着大理石台阶往下,直到运河边上。要是那里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那你可以乘坐一种名叫刚朵拉的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余温尚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就不会再有人来打扰你的宁静。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撒落到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圣玛利亚教堂那雪花石膏的圆顶和螺旋形的尖塔在夜空中高高地耸立着,周围的一切,包括作为“威尼斯三绝”的碧水、蓝天和色调明丽的大理石,都给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辉。当圣玛利亚教堂顶楼上的钟声在空中徐徐回荡时,就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感透入你的灵魂,使你觉得整个身心都已溶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谧和静止之中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领略——( ) 耸立——( ) 安谧——( )
2.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话三次写到星星,每次各起什么作用?请选择。
A.写星星多,突出夜色美。
B.写星星明亮,突出夜空美。
C.衬托湖面的平静。
(1)在那明净的夜晚,河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 )
(2)抬头望去,这儿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 )
(3)夜空到处布满星辰,那深蓝的夜色都变得暗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
3.威尼斯的三绝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作者在描写威尼斯夜色美时,写了三种植物: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文章第二自然段是按( )顺序来记叙的。
A.时间变化 B.空间变化
5.画“_______”的句子属于( )描写。
A.静态 B.动态
6.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威尼斯的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考查近义词。第2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第3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第4题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第5题考查写作方法。第6题考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答案】1.领会 矗立 静谧 2.(1)C (2)A (3)B 3.碧水 蓝天 大理石 椴树 天竺葵 三叶草 4.B 5.B 6.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威尼斯夜景的清新和恬静,表达了作者对威尼斯夜晚的喜爱之情。
一、
蓝 鲸
一头大蓝鲸简直就是一座小山。(1)它的体长可达30多米,体重有170多吨,相当于300头黄牛的质量。尤其是它的嘴巴,容得下十几个成年人在里面睡觉。3米多长的鲸须,就像一把大型的软扫帚。
蓝鲸的脊背呈浅蓝色,尾巴宽阔扁平。(2)它在水中行动非常迅速,每小时可达27千米。它经常潜入水中。(3)每次浮出水面换气时,会从鼻内喷射出15米左右的水柱,远远望去,宛如一股喷泉。蓝鲸的力气很大,它的拉力与一台中型火车头的拉力差不多。
蓝鲸吃东西与众不同。它只要把大嘴一张,猛地向前一推,大量的鱼虾和海水就会一涌而入。这时它嘴巴一闭,舌头向上一卷,海水就会从鲸须的缝隙中排出,而大批的食物就会留在口中,被它吞到肚子里去。人们把这种吃东西的方法叫作“鲸吞”。蓝鲸的饭量大得惊人,它每天要吃4顿饭,每顿竟能吃下4吨鱼虾。
由于非法捕杀,蓝鲸已经到了濒(bīn)临灭绝的境地。目前,人类正在采取措施,拯救这一珍稀动物。
1.短文主要是从蓝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进行描写的。
2.用“”画出描写蓝鲸吃食的句子。人们把这种吃东西的方法叫作“_______”。
3.分别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1)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5.你觉得我们怎样做才能有效地拯救蓝鲸这一珍稀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鲨 鱼
①我们的轮船停在非洲的海岸。中午,天气很好,海上吹着凉爽的风。快到傍晚的时候,天气变了,开始闷热,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热风像是把我们闷在蒸笼里。
②日落之前,上尉走到甲板上喊了一声:“游水啊!”水兵们就跳到水里,他们把帆放到水里,用它围成一个游泳池。
③我们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最先跳到水里,他们嫌帆布圈里太憋气,想到宽阔的海里去比赛游泳。两个人就像蜥蜴一样,用力往前游,争着到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一个小孩赶上了他的伙伴,但接着又落后了。这个孩子的爸爸是个老炮手,正站在甲板上称赞他的儿子。当儿子落后时,他就大声喊:“别落后!加油!”
④突然甲板上有人喊了一声:“鲨鱼!”我们一看,水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背。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
⑤“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老炮手大声喊着。可是孩子们听不见,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游。他们笑着,越游越高兴。
⑥老炮手的脸像麻布一样苍白,呆呆地瞧着孩子们。水兵们开始放小船,并跳到里面,用力摇桨向孩子们飞驶而去。但是鲨鱼已经离孩子们不到二十步了,那只小船仍然离得远远的。
⑦孩子们起初并没有听到有人叫他们,也没有看到鲨鱼,后来有一个孩子回头看了一眼。我们都听到了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⑧这声尖叫好像唤醒了老炮手,他急忙离开他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他转动了一下炮架的后尾,伏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了引火线。船上的人都吓呆了,愣在那里等结果。大炮“轰”的一声,我们看见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脸。
⑨这时候,谁也不知道小孩和鲨鱼怎么样了,那一瞬间的烟雾遮住了我们的眼睛。
⑩水面上的雾渐渐散了,开始从四面八方传来了悄声细语,而后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⑪老炮手露出了笑脸,站了起来,也往海上看。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浪波动着。
⑫几分钟后,小船追上孩子们,把他们送到轮船上。
1.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是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孩子们之所以能鲨口脱险,是因为他们水性很好。( )
(2)老炮手在关键时刻采取了最危险的办法——用大炮轰鲨鱼。( )
(3)故事随着老炮手的心情变化而展开,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看后发人深思。( )(www.xing528.com)
4.危急时刻,老炮手做出了炮轰鲨鱼的决定,如果你是老炮手,你当时心里会怎么想?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的老炮手是一个怎样的人?至少用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并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理由,做到有理有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要来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_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_了__金__翠__莲_?__”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1.解释加点的字。
(1)鲜血迸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绽将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描写人物主要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 )(多选)
A.肖像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3.三拳的落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作者详写鲁达打死郑屠这三拳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郑屠挨了鲁达一拳,口里只叫“打得好”,这是什么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真心赞扬鲁达功夫好,显示自己的豪爽。
B.赞扬鲁达的侠义行为,表示甘受惩罚。
C.承认自己的过错,表示有悔过之心。
D.反语,意思是等我以后再来收拾你。表现了郑屠无赖和霸道的性格。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蕴含的意义是( )
A.痛斥郑屠是个势利小人,申明自己是来为金翠莲报仇的,表现了鲁达疾恶如仇,见义勇为。
B.威吓郑屠,质问郑屠为何强骗金翠莲,表现了鲁达救人彻底。
C.斥责郑屠无权自称“镇关西”,表现了鲁达粗中有细。
6.选文表现了鲁达怎样的性格特点?( )
A.慷慨大方,扶危济困。 B.率直鲁莽,粗中见细。
C.除暴安良,有勇有谋。 D.不畏强权,疾恶如仇,见义勇为。
四、
阳光很活泼
①为了给儿子一个满意的答复,做父亲的他起了个大早来到海边看日出。
②太阳还没出来,但在那天与海的交界处已是一片绯红,像镶嵌了一道红边。他看得醉了。随后,他看见太阳微微露出一点,但很快又害羞似的闪了回去,然后再露出一点,露出一点……就这样,太阳像顽皮的小孩一样跳跃着,终于跃出了海平面,那太阳光也随着起伏荡漾。他心底闪过一句话:阳光真的很活泼。
③其实,当画家的他已经多次观察过日出,也画过不少日出,可他觉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新奇,像今天这样感到震撼,像今天这样感到“阳光真的很活泼”。而他今天之所以来看日出,只不过是为了在儿子与儿子的老师之间做出一个公正的评判。
④事情是这样的:老师让同学们用“活泼”造句。儿子把那个自认为造得非常漂亮的句子——“阳光很活泼”交了上去,可没想到却挨了老师的批评。
⑤当时他听了儿子的诉说并没有多大的反应,只觉得老师是不会出错的。可是一向听话的儿子却对此反应强烈,说他自己去看过日出,那阳光真的很美,很活泼,像顽皮的小孩子,像五线谱,像风吹杨柳……看着一脸兴奋的儿子,他被感染了。因为他是个画家,他爱美,也珍惜儿子对美的感受,对美的热爱。他答应给儿子一个答复。
⑥此时此刻,站在一望无际的蔚蓝的大海边,他觉得心胸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开阔。
⑦回到家里的时候,儿子已经睡了,他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支起画架,想着那美丽的日出,想着那活泼的阳光,完成了他觉得最美丽、最得意的作品,他为这幅画起名为“阳光很活泼”。
⑧第二天,他让儿子把画和一封信带给了老师。
⑨信中这么写道:世界是( )的,答案是( )的,阳光是可以活泼的,就像孩子的一颗童心。
1.仔细阅读短文,根据你的理解,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括号里。
独一无二 丰富多彩 千变万化
2.如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哪两个自然段应该放在第①自然段的前面?( )
A.第②、③自然段 B.第③、④自然段
C.第④、⑤自然段 D.第⑥、⑦自然段
3.父亲曾不止一次地观察过日出,也曾不止一次地画过日出,可他觉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新奇,像今天这样感到震撼,像今天这样感到“阳光真的很活泼”。父亲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感受?( )
A.父亲从来没有认真观察过日出。
B.父亲终于看到了日出时的美丽风景。
C.父亲受到儿子纯真童心的感染,对日出的景象产生了全新的感受。
D.父亲同情自己的儿子,所以看得特别仔细。
4.儿子认为“阳光很活泼”是非常漂亮的句子,却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导致他们看法不同的最根本原因是他们看待阳光的__________不同。
5.仔细阅读文章结尾,想想父亲在信里表达的意思和下面哪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把它抄写在横线上。
(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你是这位老师,收到画家儿子转交的画和信后,请给画家写一封简短的回信。(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①,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注释】①党:旧指亲族,现指朋友,有交情的人。②竖:童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_________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_________
2.补出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既反,_________问:“获羊乎?”_________曰:“亡之矣。”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字俗语
百闻不如一见 不费吹灰之力 不分青红皂白 风马牛不相及
放长线钓大鱼 英雄所见略同 有眼不识泰山 真金不怕火炼
牛头不对马嘴 拆东墙补西墙 万变不离其宗 一不做二不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