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南河务局黄河治理研究成果评价高

河南河务局黄河治理研究成果评价高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993~1995年期间,河南河务局参加完成了“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整治》,进行游荡性河段现有整治工程状况及今后整治原则和措施的研究。该项目研究成果,受到中外专家高度评价。71980年黄委水科所承担了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中“黄河下游引黄灌溉泥沙处理技术研究”的课题。

河南河务局黄河治理研究成果评价高

按语: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水利工作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科研工作必须创新,创新的基础是前人的成果。档案材料是记载前人成果的主要载体。本章的实例,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档案在科研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情况,进一步证实了利用档案不仅可以节省时间、人力、资金,还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档案为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也间接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1

2001年,浙江省拟建36km长的杭州跨海大桥,此项目引起了国家有关领导人的关注,担心建桥对钱塘江涌潮和乍浦港有不良影响。2001年7月至2002年9月,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技术人员为杭州湾跨海大桥河工模型与桥墩局部冲刷课题研究,来到浙江省水利厅档案室。档案室及时为其提供了钱塘江水下地形、水文测验资料,以及杭州湾交通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水文分析与防洪研究报告、钱塘江四桥和六桥模型试验研究报告等。这些档案材料为研究该水域的河床演变规律、趋势,预测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旁证了杭州湾大桥桥墩冲刷值,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他们还以钱塘江涌潮历年的观测资料及有关分析成果作为基础,设计实体模型对其进行了成功的模拟试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而最终得出建桥对涌潮、乍浦港无不良影响的结论。

(浙江省水利厅)

2

1993~1995年期间,河南河务局参加完成了“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整治》,进行游荡性河段现有整治工程状况及今后整治原则和措施的研究。在项目研究期间,项目组的有关技术人员在档案室查阅了1949~1994年间的防汛、河道整治、河道勘测类等档案,其中河道整治规划、历年河势主流线套绘图、河道大断面测量成果以及历年河道整治工程防洪抢险等档案,为该攻关项目的完成提供了必要的第一手可靠参考数据,对项目的顺利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项成果1997年荣获水利部、黄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河南黄河河务局)

3

在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黄河口演变规律及整治》研究过程中,项目组通过利用中国水科院保存的“黄河口海域输沙和M2分潮计算”、“稳定黄河口在清水沟及其以南四十到五十年的研究”、“黄河口输沙及冲淤变形计算研究”等档案,使研究工作节省了时间和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节约了收集资料的经费。该项目研究成果,受到中外专家高度评价。《黄河口演变规律及整治》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水科院)

4

1993年1月至1998年12月,淮河中游河床演变研究项目以治淮的关键河段——淮河安徽段的基本资料、基本情况、基本参数为重点,开展了十一项“治河”关键课题的研究。

技术人员利用了1971年、1983年和1992年3次实测河道地形图和断面图,分析出淮河中游河道的主槽、滩地、深弘的冲淤变化和冲淤量,并绘制出淮河中游河道冲淤时空变化分布图,这些对了解淮河河床演变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技术人员还利用档案室保存的蚌埠节制闸、临淮岗节制闸,王家坝、正阳关控制工程,临淮岗水库工程,峡山口水库坝基,怀远、赵集、润河集控制工程以及凤台、淮南、蚌埠大桥等22处的地质、测量档案,绘制出淮河中游河岸地质纵剖面图及跨河地质剖面图等,显示了河床边界条件变化过程。

档案的利用,不仅使研究项目顺利进行,而且还节省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该项成果还填补了淮河流域河道演变的研究空白,并于1999年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档案直接为课题研究节约经费近百万元。如按实际应发生费用计算,该项目应支出528万元,其中400km的河道测量费约需320万元;钻孔费用需13万元;河道大断面测量和土工试验约需195万元。但该项目利用档案资料等综合费实际支付了7万元。根据《开发利用科技档案所创经济效益计算方法的规定(试行)》进行计算,总共节约科研经费约98万元。

(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5

长江委综合勘测局科研所,在承担水保“八五”科研课题“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发育程度与稳态区划研究”项目中,充分利用了档案室1∶10000、1∶50000地形图及其他有关档案,编绘了1∶500000地质稳态区划图,节省了编图工日60余天,节省经费5万余元,提高了图纸的精度。该成果获“长江委1995年科技进步一等奖”,“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长江委综合勘测局)

6

1985~1990年期间,长江科学院承担了“七五”攻关课题“三峡三斗坪坝址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地震震动参数研究”的部分工作。技术人员利用了三峡岩石力学现场测试的声波资料及弹模泊桑比、岩土物理性能指标、比重容量等数据,不仅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而且还节省了很大工作量。该项目还获得1991年国家地震局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

(长江委长江科学院)

7

1980年黄委水科所承担了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中“黄河下游引黄灌溉泥沙处理技术研究”的课题。自1980年3月至1985年,科研人员在档案馆利用了20世纪50年代的渠系泥沙测验综合资料547卷(次),解决了该课题的许多难题,使课题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并先后荣获原水电部科研成果二等奖和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档案在课题研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课题科技人员所说:全面完整的引黄渠系泥沙资料对科研课题的完成具有重要作用,保证了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黄委)

8

1994年1月,根据水利部要求,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承担《珠江流域片水资源质量评价及趋势分析报告》的课题任务。该课题要求对珠江流域片内的56条支流、15座水库、7个湖泊、28个供水水源、2个国家级经济开放区的水资源进行质量评价。评价内容需要选用10个水质参数,采用单项参数分级和地图叠加相结合的方法,对汛期、非汛期、全年3个不同时段,分别进行了单项、分类、综合评价。根据课题“工作大纲”要求,水质评价部分在以1990年为水平年进行现状评价的基础上,还要与1980年、1986年两次评价结果相比较分析。

1994年5月,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档案室,为课题人员提供了1980年、1986年两次评价成果的档案共42卷(册),以及珠江流域广东、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江西6省(自治区)1984~1991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共计38卷(册)和《公元2000年珠江污染预测》资料,满足了课题研究的需要。经课题组人员核算,完整、系统的档案,直接为该课题组节省了差旅费、资料费20余万元。课题成果《珠江流域片水资源质量评价及趋势分析报告》还获1997年度珠江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珠江委水资源保护局)

9

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科研所承担的《珠江口陆源污染对伶仃洋近海水域水质和生态环境影响研究》(SZ9629)课题是水利部1996年度水利科技重点项目。

根据课题组研究内容的要求,水资源保护局档案资料室向课题组人员提供1985~1995年珠江东四口门水质监测资料和水文测验成果共计40卷(册),这些档案资料数据,为课题研究人员建立适合珠江东四口门陆源污染物入海通量数学模式,定量计算东四口门每年输入伶仃洋海区的主要污染物数量及十几年来陆源污染的变化情况与口门水域水质的关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据课题组人员推算,档案人员提供的1985~1995年珠江东四口门水质监测资料和水文测验成果,可直接节约课题研究经费22余万元。该项目获得了2000年度珠江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及200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珠江委水资源保护局)

10

1988~1990年,广东省水文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和南海分局共同承担了《粤西台风暴潮数值预报方法研究》课题,课题组人员在广东省水文总站档案室,查阅了近30多年广东省沿海风暴潮的水文原始观测档案,在对这些原始档案校对、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风速增水诺模图,并逐步建立覆盖粤西、珠江口、粤东及全省沿海的4种数值预报模式,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大范围的风暴潮预报服务,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粤西台风暴潮数值预报方法研究》获199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广东省水文局)

11

1994年10月,珠江委依照国家计委、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计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计国地[1994]1437号)的精神,负责编制《珠江片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报告》。根据《编制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工作安排及技术大纲》及《水中长期供求计划编制细则》的明确规定,在编制流域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时,对水资源情况要“依据1980年全国水资源评价及最新开展的各类水资源工作成果,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补充近期资料,以分析水资源的变化趋势”。

课题组人员在珠江流域片内的主要江河上选择了16个具有控制性的水文站,作为水资源系列代表性分析论证的基础。水文局档案室提供了珠江片第一次水资源评价16个站点,24年(1956~1979年)、35年(1956~1990年)资料系列成果,经过对两个系列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论是代表系列离散程度的参数CV值的变化幅度不大,说明系列代表性较好,能反映珠江流域片水资源情况,完全满足课题组的要求,可在报告中直接采用相关数据。这部分资料若要到珠江流域片各省搜集,仅资料费就需10多万元。据课题组人员测算,水文局提供的档案资料直接为该课题节省了15万元经费。《珠江流域片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报告》(1996~2010年)获1997年度珠江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珠江委水文局)

12

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在长期的水电工程建设实践中,一贯重视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在多年的施工经历中,通过对已有的各种技术档案资料的数据分析、研究、整理和总结,开发了数十项较先进的施工技术要求和科技成果,其中《黄河大河家草土围堰施工技术实验研究》获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牙塘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工艺实验研究》获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庆阳巴家嘴水库泄洪洞混凝土衬砌施工工艺实验研究》、《昌马水库排砂洞、发电洞全断面混凝土衬砌施工技术实验研究》获水利科技进步三等奖。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13

在进行“三峡工程坝区泥沙问题研究”的模型试验中,研究人员充分利用了长江委各单位保存的水文、泥沙、河道演变的档案资料,并采用了丹江口、葛洲坝等枢纽工程的档案成果,不仅为这一重大课题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数据和试验方法,还使试验研究工作节省了工时,提高了工效,高质量地完成了“三峡工程坝区泥沙问题研究模型试验”项目,顺利通过了三峡建设委员会泥沙专家组的技术鉴定,为三峡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成果获得长江科学院1995年科技进步奖。

(长江委长江科学院)

14

1980年,黄委引进美国利用混凝土马杈坝技术,在濮阳青庄河道整治工程做试验,但试验没有成功,失败原因一直未搞清楚。1991年7月,濮阳河务局防汛办公室的同志多次借阅河道整治、堤防建设、防洪防凌和1980年防汛资料及三合村马杈坝专题等档案,经过1年多的分析研究和实地勘察,终于找到了青庄马杈坝工程试验失败的原因。原始档案在该课题的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该同志撰写的科技论文《青庄混凝土马杈坝试验及其失败成因分析》,在黄委水利科学研究院第四届青年学术论文会上荣获二等奖。

(河南濮阳河务局)

15

《甘肃省冬、春小麦需水量及作物潜在腾发量(ET0)等值线图的研究》成果,是技术人员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的不同区域、时间内农作物需水量和需水规律,及遵循这一规律合理灌溉、科学用水的研究成果。该成果获得了1994年度甘肃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档案归档后,被各单位充分利用,为甘肃省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5年以来,甘肃省水科院在编制《甘肃省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石羊灌流域重点治理应急项目——西营灌区节水改造2006年度三干支渠及田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承担的几十项全省各地节水示范增效项目可研报告、初设报告时,都充分利用了《甘肃省冬、春小麦需水量及作物潜在腾发量(ET0)等值线图的研究》的基础档案。2001年,甘肃省水科院又将该成果应用到《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南阳渠灌溉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田间工程)》中。

由于该项目档案保存完整,并能使成果在全省的13个市(州、地)得到广泛推广,为适时灌溉、节水限额配水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全面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全省农业增产丰收。应用推广面积约742.36万亩次,节水3.91亿m3,折合人民币约9775万元(0.25元/m3),增产小麦2.8亿kg,折合人民币4.48亿元。

(甘肃省水利厅水利管理局)

16

2002~2003年,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的同志为完成浙江省曹娥江大闸闸下冲淤面貌专题研究,到水利厅档案室查阅了曹娥江河口整治规划报告、曹娥江口建闸闸下淤积初步分析报告、钱塘江和曹娥江历年水下地形图及水文测验等档案,通过对这些档案加以综合分析和研究,得出了曹娥江大闸建成后闸下淤积面貌及减淤措施,从而缩短了项目的研究时间,为该项目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使曹娥江大闸闸下冲淤面貌的专题研究顺利完成,为曹娥江大闸工程立项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目前曹娥江大闸工程项目建议书已通过水利部、国家发改委的审查、审批。

(浙江省水利厅)

17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的技术人员,利用库存规划设计档案,在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创三项国际先进水平,两项国内先进水平的好成绩。其一,“引大入秦”工程规划设计科学合理,依托当时国内外先进技术资料和技术水平,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隧洞和隧洞群结合的方案,采用高水头、大跨度桥式倒虹吸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腹桁架拱渡槽,跨越沟谷河流,为在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地区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开拓了新路,规划设计属国际先进水平;其二,盘道岭隧洞的设计施工,攻克了在极软岩中建造水工隧洞和难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三,30A号和38号隧洞施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施工速度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隧洞工程施工技术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其四,先明峡、水磨沟钢制桥式倒虹吸工程,设计施工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其五,庄浪河渡槽设计施工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18

1990年12月,山西省忻州地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在对云中河灌区干渠的排沙研究工作中,在忻州地区水利局档案室查阅了原云中河渠首工程档案材料,从这些档案中查到了该干渠纵、横断面图设计尺寸及坡度参数、闸门布置等工程设计有关内容,使云中河灌区干渠的排沙研究有了必需的基础性数据,为加快科研进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节约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

(山西省忻州市水利局)

19

1990~1991年,长江委拟对丹江口水利枢纽13~17坝段堰顶溢流坝泄流能力进行复核,研究堰流系数有无富裕,力求增大防洪库容,提高发电能力。长江科学院水工所研究人员为此查阅了整体模型的深孔和堰顶断面模型的试验档案,结合原型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分析,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完成了《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规模堰顶溢流坝泄流能力曲线复核报告》的编制工作,供“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调度设计使用,满足了工程要求。如果没有这些档案,需要做一个整体模型和两个全断面模型,至少要花费30万元以上,而通过利用了档案,完成此科研任务仅用0.5万元。

(长江委长江科学院)

20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态型的水利工程”是近年形成的河流开发新模式,是一个迫切需要开展系统研究的课题。“东北地区中小河流治理新模式研究”是2003年11月水利部国科司委托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科研院作的研究项目,主要以山溪性河流、中小河流域治理为研究对象,将河流的水库、堤防、蓄滞洪区和湿地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在不违背河流天然特性的条件下,研究人类和吉林西部干旱环境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分配关系。目的是将流域数字化,建立数据库,合理分配水资源、治理水污染,达到技术上合理论证治河方案、降低水利工程投资成本的效果。

为此,科研院的有关人员,到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档案室查阅了辽河流域、黑龙江流域、松花江下游区等水文参数,包括柳河支流、三岔河以下(含嫩江)等河流1955~1988年33年间的水位、流量、泥沙及大断面测量点等39600点数据,以及不同年代的各种地形图。档案为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了大量的基础数据,使河流演变过程分析、《山溪性河流整治模式研究报告》等专题研究报告的编写顺利进行,满足了科研业务工作的需求,也为课题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节约项目投资约3.5万元。(www.xing528.com)

(中水东北公司)

21

1991年,中国水科院水环境所承担了丹东发电厂新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进行电厂水域水环境的数值模拟计算时,他们从有关单位收集了大量的工程档案资料和鸭绿江口水域水文资料。项目完成后,他们将这些档案资料及新形成的科技文件材料及时归档保存。第二年,丹东发电厂规划设计中需要进行冷却水方案的物理模型试验和部分数值模型计算,采取了公开竞标的方式进行项目招标。在众多的竞争者中,中国水科院竞标成功。其竞标成功的关键,就是由于其占有这个工程较为全面的第一手档案材料,甚至有些档案资料连甲方都没有,档案在竞标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丹东发电厂冷却水方案的物理模型试验完成后,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均及时归档保存。由于有丹东发电厂项目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1994年电厂建设单位为了解决冬季取水口防冰冻的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物理模型试验时,又将项目委托给中国水科院。原来及时归档的档案资料,对再次进行物理模型试验,起到了很重要的参考作用。在丹东发电厂建设过程中,中国水科院的档案,不仅满足了本单位工作的需要,同时也为电厂的建设单位提供了他们所需的有关档案。

中国水科院承担该工程的一项数值模型计算和两项物理模型试验,项目总合同额约120万元,丰富和完整的档案为丹东发电厂的规划、设计、施工等项目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取得了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的档案资料。

(中国水科院)

22

2003年6月,中国水科院泥沙所承担了合同额50万元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鄂尔多斯硅电取水工程泥沙物理模型试验项目。该取水口位于距宁夏石嘴山市5km的黄河下游右岸。该所曾于1994年承担了黄河左岸的宁夏石嘴山电厂扩建工程取水河段泥沙物理模型试验,其试验所形成的科技文件材料全部归档。他们在进行硅电取水工程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这部分档案,分析研究该河段的水沙特性后,为模型设计及试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取水工程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的完成争取了时间。

在进行泥沙物理模型试验过程中,对该取水河段的水面线、河道断面冲淤变化、河道深泓高程、水位流量关系、取水河段的河势、断面流速分布等都与1994年石嘴山电厂扩建工程取水河段泥沙物理模型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重复性较好。为此,他们进一步充实了硅电取水工程泥沙物理模型试验的研究内容,在1994年黄河左岸的宁夏石嘴山电厂扩建工程取水河段泥沙物理模型试验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该项目的研究,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并且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也进一步体现了档案的价值。

(中国水科院)

23

2002年3月,华东水利勘察设计院承担一项有关辽宁省丹东地区《太平湾发电厂长甸电站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科研任务,急需解决有关进出水口采用气垫式岩塞爆破的技术。华东水利勘察设计院来电话询问南科院能否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南科院档案室的同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通过科技档案管理数据库查出南科院水工所在1998年完成的安徽《响洪甸抽水蓄能电站上库进水口岩塞爆破水工模型试验》的档案,并将此事通知南科院水工所。水工所马上派出科研人员赴杭州与华东水利勘察设计院联系,争取到部分科研项目,并签订了科研合同。档案信息的及时提供,使南科院水工所非常顺利地完成了合同额为38万元的科研任务。

(南科院)

24

中国水科院牧科所积极提供档案,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0~2003年间,牧科所第二研究室“内蒙古27个旗县高标准节水示范项目”课题的科研人员,先后11次查阅有关“全国牧区水利规划”课题的档案,通过利用旗县水利规划报告、附表及规划图等,不仅节约了设计时间,还节省设计、调研经费20多万元。1999~2000年,牧科所“施宇新能源有限公司”(现已归入天河公司)利用“2000kW立轴风力机”档案,生产风机50台,创产值10万元。2002年6月,中国水科院牧科所第三研究室将“1000W风力提水机”研究成果转让给吉林节水灌溉设备厂,获技术转让费20万元。该企业将此项技术投入生产,产值500万元。

(中国水科院)

25

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为保护密云水库这盆清水,2003年,密云水库管理处提出《密云水库水质现状评价与预测及水污染防治措施的课题研究》,工程科技术人员到档案室查阅了1983~2003年密云水库水质化验报表,共40多卷。通过这些报表的数据分析,课题组人员获得了研究所需的重要依据,得出密云水库水质的成分、变化趋势以及造成水质变化的原因等研究成果,对加强首都用水安全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北京市水务局)

26

1960~1966年期间,中国水科院水工所(后称水力学所)受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委托,进行了“水自容器中由管口流出时产生漩涡之原因及消除办法研究”模型试验。该院科研人员通过两组水流模型试验,对原布置漩涡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和分类,并研究了各水力因素对漩涡串通高度的影响,对7组不同型式消除漩涡措施进行比较试验,提出了有效的方案。该研究报告、附图、照片及原始记录于1966年2月归档保存,档案名称为:圆筒底部泄水漩涡消除措施模型试验。

2004年12月21日,美国“德尔它4H”重型运载火箭发射失利,故障原因定位为推进剂出流漩涡夹气。为避免发生类似事故,火箭专家们决定对正在使用的火箭原始设计进行复查。在水力学所的帮助下,中国运载火箭的专家们来到水科院档案室,查找到1963年完成的《搅动旋转水体自底孔泄流时的漩涡串通问题报告》。翔实的记录和分析,使专家找到了一些原始的、可信的凭证,从而节省了重新弄清这些问题需要的时间和经费。

(中国水科院)

27

1990年,长江科学院承担了“三峡大坝结构可靠度研究”的课题。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到,进行可靠度研究的关键之一是要收集大坝结构抗力参数,进行统计分析。为此,研究人员在档案室查阅了1958年以来有关三峡研究的现场黏土抗剪测验参数,并结合国内其他工程现场测验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了大坝结构抗力参数的统计规律、概率分布情况,满足了课题研究的需要,并为三峡大坝稳定性、应力安全度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长江委长江科学院)

28

2001~2003年,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在《飞云江三桥水文分析及防洪研究》、《河道整治方案研究》、《飞云江河口综合规划》3项课题研究中,利用了水利厅档案室保存的飞云江历年水下地形观测档案,基本摸清了飞云江河口水沙运动规律,掌握了飞云江河口水沙条件变异对河口河床演变、咸水入侵、水污染的影响,在短时间内完成3项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得到专家认可,效率之高主要得益于齐全完整的水文档案,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浙江省水利厅)

29

《长江下游水流挟沙力的研究》是长江委水文下游局承担的重点科技攻关课题。水流挟沙力是水文河道重要的特性和河床演变分析的基础。因该次课题研究工作量大,涉及因素复杂,为详细了解历史相关情况,课题研究人员先后在档案室查阅了1956~1980年长江下游河段的大量水力泥沙资料,并摘录和复印了大量的泥沙测点、断面实测的分析数据和曲线。借阅量达几十人次,近百卷(册),使其及时准确地获得了课题研究所需的有关档案材料,保证了课题初稿顺利完成。

(长江委水文下游局)

30

1985~1990年,长江科学院为完成原国家科委布置的“七五”攻关课题“三峡工程枢纽布置优化研究”,利用了长江委科研档案中历年三峡工程枢纽布置的研究成果,重点解决了三峡工程消能防冲布置、泄洪建筑物布置、单宽流量选择以及消能防冲的方法和手段等问题,档案为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三峡工程枢纽布置优化研究”的深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长江委长江科学院)

31

2000年4月,河南河务局通过招标与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签订了“砂土充填土工合成材料长管袋筑坝”技术开发合同书。该合同项目是国家经贸委技术创新项目的一个子项目,目的是为了改革传统坝型,探索河道工程减少抢险概率的新路子。因河南河务局自1985年以来,修建了结构为土工织物的沉排坝,积累了一定经验。项目资料分析组技术人员,在局机关档案室系统查阅了1990~2000年间汛前、汛期、汛后河势踏勘报告、河势踏勘图,工情、险情总结等相关档案资料,并通过对原始数据、图表的分析、研究和总结,顺利完成了合同项目中《土工合成材料在黄河河道整治工程中应用分析研究》的专题研究。

(河南黄河河务局)

32

1999年1~6月,中国水科院泥沙所承担了连云港核电厂海水取水工程前池泥沙淤积及引潮装置水力特性整体模型试验研究。在此项研究过程中,查找并收集了大量连云港附近海域海潮、风浪、泥沙等档案资料,对连云港核电厂海水取水工程前池泥沙淤积及引潮装置水力特性整体模型试验研究,起到关键性作用。在该项目结束后,项目科技人员即将所有积累的文件材料全部归档。后来,依据试验的数据,专业技术人员又对有关的引潮装置水力特性的水槽试验做了进一步研究、归纳、探讨和总结,写出学术论文《引潮装置流量系数的研究》,并发表在2003年第2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上,从而对引潮装置水力特性由试验阶段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为今后有关这方面的试验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基础。

(中国水科院)

33

1989年,深圳妈湾电厂委托中国水科院进行该电厂冷却水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在做该模型试验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在调研和查找很多档案资料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该项目,该项目形成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并完整地归档保存。

1993年,深圳妈湾电厂进行二期扩建,又委托中国水科院进行扩建的数值模型计算。因为中国水科院在1989年做过电厂冷却水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并且产生有大量的成果档案,所以在完成扩建的数值模型计算时,原来的档案被广泛利用,使扩建的数值模型计算顺利完成。1997年,深圳要新建前湾电厂,厂址选在妈湾电厂相对的大铲岛,与妈湾电厂同属一个海域,中国水科院承担了前湾电厂冷却水方案研究的数学模型计算项目,保存在院档案室的妈湾电厂的档案再次被利用。2000年前湾电厂因运行工艺的改变,再次进行冷却水方案研究的数学模型计算,以前形成的档案材料又被重新利用。1997年,中国水科院电力环评中心承担的深圳西部电厂4号机组烟气海水脱硫对海域的跟踪检测项目,院档案室所保存的深圳妈湾、前湾电厂前期工作和建设所形成的档案基础材料又一次发挥了作用。

总之,中国水科院在深圳妈湾、前湾、西部电厂建设过程中承担的所有项目,都得益于档案的重复利用。由于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在完成一项工作后,都能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及时归档,做到了收集齐全完整,在以后所承担的项目中,前面形成的档案对后来承担的项目,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避免了重复劳动,节约了大量经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很好的研究成果,档案产生的价值无法估量。

(中国水科院)

34

中国水科院天津机电所利用本所档案室保存的多年科研技术数据,成功地开发了新一代的滤波电抗器产品,为我国第一条500kV直流输变电线路——葛—沪线的满负荷试运行提供了国产化新产品。试运行期间恰逢高温、高湿、大雨的气候条件,该产品经受了苛刻的气候条件和满负荷运行的考验,成功地完成了试运行任务。该产品运行几年来性能稳定、质量可靠,成功地替代了建站时期所用的国外产品,并得到了葛洲坝换流站的好评。一项新产品的成功开发是多年研究成果的积累,在此项目的开发研制过程中档案就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中国水科院)

35

新乡黄河工程局是一个以液压开槽机制造和截渗墙施工为主的企业,随着工程施工对开槽设备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YK90液压开槽机已不能满足工程需求,需要对此机械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档案室为其提供了YK90液压开槽机技术图纸的档案,为新机型YK160液压开槽机的研制成功,提供了翔实的资料。该设备及技术经部级鉴定,从整体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已先后在黄河、长江、松花江等多项防渗墙加固中得到应用。

(新乡黄河工程局)

36

原黄委设计院利用世行特别信贷同美国水资源管理公司联合进行《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模型研究》。研究人员先后利用黄河历年水文资料成果和水资源类档案,调卷近百卷(册),由于及时和准确地提供了有关档案材料,使此项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和项目评估都得以按计划进行,并受到了有关领导的好评。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37

2003年,中国水科院遥感中心承担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该项目以电子地图为系统的主导,实现基于WEBGIS的图文互查,按照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模式对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中国水科院各小区的智能化管理。为此,项目组人员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在中国水科院档案室借阅了大量的基建档案,并将有关基建档案信息建成数据库,为小区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如果没有这些档案材料,可能就要耗费很多人力、物力,在短时间内还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正是由于基建档案的充分利用,才使项目组在投入不多的情况下完成了建库工作。经初步计算,这批档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仅人力、物力节省开支就达数十万元,如果再考虑项目进展的时间效益,间接产生经济效益可能已达百万元。由此可见,档案在该项目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中国水科院)

38

1986年,三峡工程重新论证,拟将正常水位由150m提高至175m。原国家科委要求加强对三峡水库回水变动区重庆河段泥沙问题的研究,以论证正常水位提高至175m时方案的可行性。该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长委科学院的专业技术人员查阅了1984~1986年正常水位150m方案中丝瓜碛模型的档案,经分析研究,确定可选用与丝瓜碛模型相同的比例尺和模型砂,这样避免了大量“前处理”工作,缩短了实体模型的试验时间,节省工期两个半月,节省数学计算分析经费约6万元,提前完成了任务,并提高了试验的可靠度,为三峡工程验证及时提出了试验结果。

(长江委长江科学院)

39

1995年底,为配合三峡工程招标设计工作,长江科学院要再次进行三峡船闸、阀门水力学的试验研究,这项试验在4年前曾经做过并已存档。科研人员通过调用档案室有关该项试验过程记录和中间成果,对模型布置情况及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有了全面的了解,避免了重新测量和设计,减少了试验经费,节省了2~3个月的工时,提前完成了试验任务,向技术部门提交了《三峡船闸阀门水力学试验研究成果报告》,保证了三峡设计招标工作的顺利完成。

(长江委长江科学院)

40

为系统地总结濮阳黄河各段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濮阳河务局工务科有关人员利用档案室保存的濮阳黄河段历年新修、整修的控导工程档案,并结合现场踏勘、多次观察险工和控导工程坝前黄河流势作用坝的情况,写出了《河道整治工程的坝型与垱距》论文,发表在1985年第4期《人民黄河》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河南濮阳河务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