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流治理-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成果实例

河流治理-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成果实例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年11月,太浦河整治工程正式动工建设。为此,淮委档案馆提供了大量有关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档案材料,特别是小流域治理方面的技术数据及流域地形图。1991年,淮河发生流域性严重洪涝灾害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淮河治理,做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再次掀起治淮高潮。

河流治理-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成果实例

按语:河流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治理江河,防御洪水、变水害为水利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水、自然和谐发展。是千百年来,人类孜孜追求的目标。本章选编的实例,着重反映了水文地质档案在江河治理、流域防洪规划编制、洪水资源化研究、水土流失治理、编制流域图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档案不仅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获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1

1991年汛期,太湖流域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上海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执行国家防总的命令,炸开了太浦河钱盛塘堵口和红旗塘堵坝。同年11月,太浦河整治工程正式动工建设。1998年,太浦河整治工程全面竣工,成为直接沟通太湖与黄浦江上游的河道,并具有承泄太湖洪水和杭嘉湖涝水的作用,兼有防洪、排涝、供水、灌溉、航运、旅游、水环境等多种功能。

为全面评估太浦河工程的水环境效益,上海市水文总站受上海市科委委托,承担“太浦河开通后对黄浦江上游水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课题组通过查阅总站档案室所藏的松浦大桥测站1954年以来流量和1980年以来黄浦江上游监测点水质等水文档案,并经过分析研究,基本上摸清了太浦河开通前后黄浦江上游的水量、水质变化及污染源状况。依据这些分析结果,建立了大型河网水动力、水质模型,对上海市主要水源地——黄浦江上游的水环境进行了系统的预测分析。为保护黄浦江上游水环境,更好地发挥太浦河工程综合效益,提出了优选合理的防治措施,顺利完成了“太浦河开通后对黄浦江上游水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的基础技术论证,并得到上海市科委专家的肯定。

(上海市水文总站)

2

长江委水文荆江局所处的荆江河段迂回曲折,河道长度近300km,直线距离只有90多km,河道长度与其直线距离之比大于3,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河岸蠕动发展,摆动剧烈,其横向摆动达20km之多。河道的蜿蜒曲折,使得洪水宣泄不畅,航道浅滩多,堤岸崩塌严重,给防洪、航运、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少困难,严重威胁荆江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20世纪60年代初,水利专家们提出了人工裁弯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调查研究中,科技人员利用了100多年来长江的水文、泥沙档案,以及2200多km的荆江河道、水道地形图、2654个河道断面图、1818m地质钻探档案,进行模型试验,并经反复论证,提出了以中洲子、上车湾和沙滩子3个裁弯为主体的下荆江裁弯方案,经有关部门批准,于1966~1969年对河弯比(老河长与新河长之比)为8∶5的中洲子和河弯比为9∶3的上车弯河道实施了人工裁弯(沙滩子为自然裁弯)。工程完工已过去了几十年,堤岸基本稳定,对河流两岸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江委水文荆江局)

3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被群众赞誉为国家的“德政工程”、农民的“致富工程”。1989年国务院决定,将长江上游列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为了加快治理步伐,扩大治理面积,长江委水保管理部门查阅了大量的水土流失档案,利用档案进行研究、分析,科学地提出了加快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案,治理面积由1989年的3940km2扩大到6600km2,使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

(长江委)

4

1992年,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承担了中瑞(瑞典)合作项目“中国洪水优化调度研究”。档案室为其提供了不同年代测绘的洪汝河流域地形图,以及小洪河、汝河的河道形势图等,共查阅300多km河道的3000个断面,为研究洪水的演变和洪水汇流的规律,并最终为洪水资源化研究,变水害为水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5

为进一步推进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现代化管理水平,2004年,淮委水土保持处组织建立淮河流域水土流失情况专项数据库。为此,淮委档案馆提供了大量有关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档案材料,特别是小流域治理方面的技术数据及流域地形图。这些基础档案,为淮河流域水土流失情况专项数据库的顺利建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库的建成为迅速方便地查找淮河流域水土流失情况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关专家还通过对水土保持档案的研究、分析,科学地提出了加快淮河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步伐的方案,为一级支流划界及淮河流域综合规划做好了充分准备。(www.xing528.com)

(淮委)

6 1980年,为了治理河流、防止水土流失,黑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的同志,在编制嫩江松花江防洪规划时,到吉林省水利厅档案室查找由吉林省水利设计院绘制的1∶25000地形图,通过地形图摸清河口淤积、河道变迁、河床演变规律等内容,也为规划建设两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避免了重新勘测,大大缩短了编制防洪规划报告的时间,加快了河道整治和建设的进程。经估算,档案材料的利用可以直接节省工程费18万元。

(吉林省水利厅)

7

淮河流域图是进行淮河流域规划、建设与管理、防汛抗旱等工作的重要基础图。淮委分别在1976年和1987年先后两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淮河流域图》绘编工作。1991年,淮河发生流域性严重洪涝灾害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淮河治理,做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再次掀起治淮高潮。近20年来,流域水利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流域经济面貌、社会面貌也焕然一新,原来的淮河流域图已经不能准确地反映当前流域水利和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也不能满足当前进行流域规划、建设与管理等工作需要。为此,淮委决定重新编修流域图。在新编《淮河流域图》实施方案和底图清绘过程中,由于采用了大量库存底图的基础,同时参考旧版《淮河流域图》,再加上近20年来能够反映流域水利面貌的治淮工程档案材料,使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得到了有力的保证,也节约了大量的工时和资金。

(淮委)

8

1995年,广东省水电设计研究院技术人员在完成“东江中下游及三角洲综合利用规划”时,到院档案室查阅到新丰江水电站枫树坝水电站、白盆珠水库的初设报告、计算书,以及东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水文年鉴、东江三库联合调洪报告、东江流域下游三角洲各大围资料、东江流域1∶2000、1∶5000、1∶10000、1∶100000地形航测图等,这些档案资料为计算分析东江及三角洲径流、潮汐变化、河床变动、泥沙定量分析及环境评价等提供了可靠依据,对圆满完成东江中下游及三角洲综合利用规划工程起到了很大作用,并降低设计成本123.48万元。

(广东省水电设计研究院)

9

1999~2001年,广东省水电设计研究院技术人员因工作需要,到档案室查阅了各流域水文年鉴,统计分析全省流域径流水特征、各流域单项工程的设计报告,了解流域水资源开发状况,为完成综合规划报告中地理参数的量算工作,以及水文水利方面的统计分析、工程布置等工作起到重要参考作用,减少了重新测量的工作量,大大地缩短了设计周期,对按时完成《广东省东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的编制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档案,节省设计成本约100多万元。

(广东省水电设计研究院)

10

高青河务局所辖两座引黄涵闸,每年引黄供水约2亿m3,有力地保障了高青县的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大量的泥沙淤积引黄渠道,每年的清淤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沉重负担。据资料显示,全县每年平均投入农田建设工日千万个以上,投资500万元以上。为解决这一难题,高青河务局的技术人员查阅了大量的地质档案及水文资料,进行科学分析论证,提出短时间、大流量、速灌速排的可行性方法,被当地政府采纳后,使引黄渠道淤积比往年下降30%,每年为全县减少清淤投资300万个劳动日,节约资金150万元。

(高青河务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