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利行业档案为防汛抗旱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水利行业档案为防汛抗旱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尤其是历史上特大洪水与旱情的水文数据及其具体对策,对以后的防汛抗旱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本章列举的部分实例,反映了档案资料在防汛抗旱手册编写、防汛抗旱调度应急处理预案编制、抢险方案编制等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产生的经济效益。2001年在全国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会议上,国家防总要求松辽委组织开展白山、丰满水库防洪联合调度方案编制工作,并安排了60万元专项经费。

水利行业档案为防汛抗旱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按语: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仅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约占全国各类自然灾害总经济损失的63%,约为同期GDP的1.7%。为减少或避免洪涝灾害的损失,人们不断地与灾害进行斗争。档案历史的角度真实记录了人们斗争的过程,并为后人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素材。尤其是历史上特大洪水与旱情的水文数据及其具体对策,对以后的防汛抗旱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人们通过对水文数据的缜密分析,并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科学决策,减少或避免灾害损失。本章列举的部分实例,反映了档案资料在防汛抗旱手册编写、防汛抗旱调度应急处理预案编制、抢险方案编制等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产生的经济效益。

1

1991年,安徽省江淮流域同时出现特大洪水长江支流滁河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洪水。致洪暴雨主要有4次过程,其中6月10~14日的暴雨最为严重。13日晚津浦铁路晓桥段汛情紧急,襄河口闸上水位超过13m(1954年最高水位为12.60m,1975年最高水位为12.21m)。为确保津浦线安全,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会商,指派专人于当晚12时,到档案部门急调1980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简称长江委)研究制定的滁河度汛调度运用预案及长江委就有关问题向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简称国家防总)的报告等档案材料。有关专家通过查阅相关档案,紧急起草了向国家防总的请示,决定启用荒草三圩、荒草二圩、蒿子圩、汪波荡东荡等4个蓄洪区蓄洪,保证了滁河下游的安全。

(安徽省水利厅

2

2003年9月,汉江大洪水期间,田关水利工程管理处泵站的主体水工建筑物(厂房伸缩缝7处漏水,挡水墙裂缝漏水达30多处,严重影响了泵站的正常运行。为了尽快排除险情,通过查阅工程建设竣工档案、历年的沉陷观测资料和第一手险情记录,迅速准确地判断出了混凝土裂缝及沉降裂缝的原因,制定了《湖北省田关泵站房混凝土及沉降缝应急处理方案》,节约了工程检测资金和大量人工费用近40万元。

(湖北省田关水利工程管理处)

3

1998年,广东省南海荷村水闸缺堤发生重大险情,在这个危及关头,广东省水文局佛山分局到广东省水文局档案部门查阅西、北江流域水文档案,根据历史上发生的洪水与这次洪水进行比较,结合当时的天气情况,制定了荷村水闸缺堤抢险方案,使抢险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了胜利,从而减少了经济损失。

(广东省水文局)

4

1996年11月,垦利南展堤部分穿堤管线由于埋设已久,腐蚀严重,造成穿孔,应拆除改建,经查阅垦利河务局档案,查清了建设单位、埋设时间及管底高程等详细材料,及时责令有关建设单位对该管线拆除改建。档案为落实相关责任、清除险点隐患、确保防洪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河河口管理局)

5

2004年幸福泵站运行出现故障,而内垸行洪汛期将至。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幸福泵站专家组及时利用内垸设计档案,为分析原因、及时排除故障提供了依据,使故障在换季之前得以排除,确保了泵站在2004年特大内涝中的安全运行。这些档案,又为后来幸福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可研报告的编制提供了依据。

(湖北省潜江市水利局

6

1996年8月5日,黄河花园口1号洪峰水位94.73m,超历史最高水位0.4m,创历史最高洪水位,而流量仅7600m3/s。邙金河务局防办技术人员,通过对档案室保存的有水位记载以来的档案数据和防汛基础设施情况的研究,对“96.8”超常洪水进行了水文、水情、泥沙等多方面的分析,写出了《96.8洪水分析报告》,为防汛工作部署,减少洪水过境时对滩区、险工、控导工程的影响,以及增加指挥部门对受灾、安全情况的了解提供了确切的依据。

(惠金河务局)

7

丰满水库位于第二松花江上游,是第二松花江上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与白山水库共同构成了松花江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两座水库在防洪调度上始终没有一个经国家防总正式审批的、可实际操作的调度方案,实际大水年两库的调度方案都是有关各方临时协商研究确定。2001年在全国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简称防办)主任会议上,国家防总要求松辽委组织开展白山、丰满水库防洪联合调度方案编制工作,并安排了60万元专项经费。

2001年8月31日,白山、丰满水库防洪联合调度方案编制工作正式启动。该项目具体工作由原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简称东北院,即现在的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工程设计人员查阅了大量档案材料,其中包括1937年的“366”号设计及丰满水库1951年的水文特性、1963年的设计洪水复查报告、1977年的防洪能力复核报告、1983年的水库洪水与防洪能力复核报告及1991年扩机设计洪水计算等内容。这些档案为了解两水库原设计各阶段情况,为弄清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洪水来源、使用情况,为报告的编写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002年6月完成的《白山丰满防洪联合调度设计洪水复核报告》,经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审查通过。报告对二松流域设计洪水进行了重新复核计算,特别是1995年大水后二松流域设计洪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报告确定了二松流域的设计洪水将在一段时间内稳定可靠。2004年5月完成的《白山丰满水库防洪联合调度方案设计报告》,第一次由国家防总审批确定了白山、丰满水库联合调度原则,使两库的洪水调度有章可循,在今后的流域防洪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水东北公司)

8

2003年,广东省环保局在制定《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时,通过利用广东省水文局保存的珠江三角洲潮位原始观测档案,为其详细分析水文条件对水环境的影响创造了条件,并给《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提供重要数据。这些档案的利用,为其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10万元。

(广东省水文局)

9

惠民河务局历年的《防洪预案》编制,都是在查阅大量档案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对各堤段的设防水位、洪水到达各站时间、防守力量的安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位于大堤桩号212+000~213+000处的榆林老险工,在1975年、1976年的大水期间,均出现过严重渗水、管涌。1996年,河务局通过实地考察,认为险情有再次出现的可能,遂进行了重点防守,并依据《防洪预案》迅速消除了出现的严重渗水现象,确保了防洪安全。

(惠民河务局)

10

湖北省防汛的重中之重就是江河堤防的防守。为进一步做好重点堤段、重要堤段、重点险工险段的防洪工作,有关部门依据档案材料,在每个大水年之后,都整理出《湖北省江河堤防险情汇编》,对汛期出现的险情地点、种类、处数、出险程度进行归纳整理,尤其是对其中的重点险情进行详细调查整理、描述汇编。这些险情档案,在历年的防大汛、抗大洪的实践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湖北省水利厅)

11

2001年,在编制《襄樊市三道河水库防洪调度规程》工作中,需要查阅建库以来各种水文资料,这些数据若全在县水文站查找,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此,襄樊市三河道工程管理局把重点放在局机关档案室,利用历年来收集的水文资料,通过分析计算,得到了全库范围内各流域的水资源情况,为后期的防汛、灌溉、发电等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且节省各项费用0.5万多元。

(湖北省襄樊市三道河工程管理局)

12

1999~2000年,广东省飞来峡水利枢纽管理局有关部门,在解决入库洪水预报、入库洪水组合遭遇、上游各地流量在河道演进等问题时,通过利用局档案室保存的《广东飞来峡水利枢纽水库运行调度设计专题报告》、《北江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等档案材料,结合对设计调度专题报告的利用和研究,进一步提高了水文预报的准确度,使水库调度工作实现了平时尽量储蓄有限的来水、汛期将多余洪水安全下泄的目的,保证了水利枢纽防洪、兴利作用的发挥,既满足了枢纽防洪的需要,又提高了电站的发电量,产生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飞来峡水利枢纽管理局)

13

1987~1990年,广东省水文总站有关技术人员,通过利用档案部门所存的北江30多年水文预报档案,并对有关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顺利完成了《对应趋势法在水文预报中的应用》研究成果。该成果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在历次洪水预报中发挥着重要的参考作用。(www.xing528.com)

(广东省水文局)

14

2002年4月,经历了连续3年干旱后,荆门市东宝区普降暴雨,全区5座中型水库水位猛涨,面临溢洪,防汛进入临战状态。值此关键时刻,东宝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调阅了荆门市水利局多年的水文档案,分析了档案中记载的1996年百年未遇洪灾时的雨量、水位及现实汛情和大坝等设施的运行状况,最后经过论证分析和领导决策,排除了开闸放水、调节水位的主张,增加了700万m3的水库蓄水,为发挥灌溉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增加水费收入30.4万元。

(荆门市水利局)

15

近年来,天气干旱,察尔森水库蓄水减少,库区内当地村民种地、采砂、放牧等现象较为严重,不仅破坏了库区地貌,也影响到了水库的防洪安全。为此,察尔森水库建管局工程科的同志,通过在档案室查找水库设计洪水高程、库区淹没范围等档案材料,运用蓄水高程和库区淹没图,重新界定了水库淹没线,埋设了淹没线界桩120个。有了这些淹没线界桩,使水政监察大队执法有了依据,在库区内种地、采砂、放牧等现象相应得到了治理,库区水质得到改善,保证了水库的防洪安全。

(察尔森水库建管局)

16

窑河闸位于淮南市境内淮河右岸的高塘湖出口处,其所在封闭堤与淮南市城市防洪堤相连,具有防洪、蓄水、引水灌溉、排涝等多种功能。该闸兴建于1965年,共5孔,设计流量610m3/s,校核流量700m3/s。至2002年已运行了37年,经安全鉴定,存在多处安全隐患。为此,安徽省水利厅同意对窑河闸进行加固处理。安徽省河道管理局于2002年8月委托安徽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对窑河闸进行加固设计,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根据建筑物的级别及防洪标准进行频率分析,以确定该闸的特征水位,包括设计(校核)闸的防洪水位等,这就需要提供窑河闸历年水位观测记录。为不影响工程建设,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档案人员及时提供窑河闸历年水位档案,这些水位档案具有历时长(共37年)、数据多(每天至少1次上下游水位,水位高时还要加测)的特点。由于档案提供及时且较为完整,使设计单位能及时组织设计,并于2002年10月按时提交设计成果。该工程于2003年11月开工建设,至2004年汛前,已全部完成水下工程,并通过阶段验收,确保了汛期正常运行。

(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

17

1994年,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利用本单位历年水文统计资料、水文年鉴和大量工程档案,绘制水文图表,编制防汛抗旱调度手册,指导驷马山引江工程各抽水站节制闸科学合理的调度运行。根据分析,当年7月、8月灌区可能出现大旱,管理处据此制定实施抗旱调度预案,提前准备,多蓄水574万m3;启动乌江节制闸,适时引灌江水106万m3,合计引灌和多蓄水680万m3,为大旱之年确保灌区农田正常灌溉提供了有效水源,发挥了重要的抗旱减灾作用,既保障了部分地区的粮食安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又节约了抗旱经费支出,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

18

2003年汉江防汛期间,潜江市汉江水位超堤防警戒水位多日,孙家拐河坝有多处险段发现重大险情。危急当头,潜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简称防指)专家组与省防指专家紧急会商,通过调阅档案室保存的兴隆闸、谢弯闸、幸福防洪闸等多座涵闸设计档案,超常规调度,利用灌溉闸引水反压,确保了该市境内168km堤防安全。

(湖北省潜江市水利局)

19

北江防洪调度中心是由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提供的无偿援助我国项目之一。在1998~2000年期间,广东省水文局档案科为该项目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水文档案。该项目由3个部分组成,其中预报调度软件系统就是利用北江流域80多个站点的20多年水文档案资料编制而成。预报调度软件系统在防洪过程中取得了很好效果,中国水利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分别作了报道,称该系统为“北江第二堤”。估算在过去的几年防洪中可获得的减灾效益约为6亿元。

(广东省水文局)

20

洪水预报是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编制洪水预报方案离不开历史水文档案。1980~2003年,广东省水文总站(局)先后编制了西北江、东江、韩江、粤西等诸小河流洪水预报方案、台风暴潮预报方案等。1991年、1998年根据档案科新增加的水文档案,进行了两次规模比较大的全省洪水预报方案的修编,期间还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利用北江、韩江流域资料编制了飞来峡水利枢纽施工洪水预报方案和潮州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洪水预报方案。1995年进行洪水预报模型编制,编制的洪水预报模型分别有:北江、东江、韩江洪水预报模型。洪水水文预报方案和模型的编制成功,在防汛水情预报,特别在“82.5”、“88.9”、“94.6”、“94.7”、“98.6”等大洪水预报及“7908”、“8007”、“8616”、“9509”、“0307”等风暴潮预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预报洪水与实际发生的洪水相差不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国内对于非工程措施效益的分析,非工程措施运用所减免的损失一般为总减灾效益的10%。据统计,广东省多年平均减灾效益为526亿元,根据水文情报预报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其效益取非工程措施总效益的15%,由此估算水文情报预报在广东省每年的减灾效益是7.89亿元。

(广东省水文局)

21

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投产后,影响高道水文站的测流工作,为了研究影响程度的大小,1999年广东省水文局韶关分局利用1995~1998年北江流域高道水文站的水文档案资料,确定了新的测流方案,节约搬站经费约100万元。

(广东省水文局)

22

上海是洪涝、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上海市每年汛期各江河水情变化、沿江沿海潮位、太湖流域汛期旱涝趋势、长江口含氯度值等预报方案,都是根据水文档案中的水文观测数据,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建立起来的预报模式,为防汛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可见,水文档案为上海市的防汛减灾发挥着巨大作用。

(上海市水文总站)

23

1994年2月,黄委下达了建立“黄河防洪工程数据库”的任务,共有20余个项目,近百种表格。为了完成此项任务,档案室为其提供了自人民治黄有档案记载以来至1993年的有关档案400余卷。具体内容包括所管辖的堤防、险工、控导、河道、涵闸等工程建设的时间、地点、建设标准,完成时的工程量及使用情况,遇洪水出险情况、抢护过程、用工用料,工程现状,以及历年来黄河防凌防汛的方案、措施及其组织领导等。由于档案保存的完整,为建数据库工作节约了时间,仅用了40余天就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利津河务局)

24

1994年,为实现防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济南河务局防办抽出专人,集中查阅了人民治黄以来的科技档案,对各项防洪工程设施,从始建到利用管理过程发生的问题都逐一进行了查证;对历年来防洪防凌的组织、措施、方案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对1958年、1976年、1982年典型年发生的较大洪水,在所辖河段内的演变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情况和各种险情应采取的处理措施都做了认真查对;对每个时期的防汛指挥机构建设和防汛队伍配备及工作方针、政策所取得的经验及产生的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的查询、分析、总结,顺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黄河防汛数据库,为防汛工作实现数字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济南河务局)

25

1999年9月,滑县滞洪管理局在编制防洪工程数据库时,技术人员利用该局档案室的工程档案,为防洪工程数据库提供了滑县北金堤滞洪区119个避水台、4座避水楼、48条围村堰、10条共144km撤退路、4座撤退桥等滞洪工程的设计标准、位置、高程、面积、长度、水位标准、水位流量、建成日期等档案数据,完成了数据库的建立工作。

(河南滑县滞洪管理局)

26

1998年3月,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通过查阅会计账簿及有关台账,核实全流域库存防汛备料石213659.77m3,其中:块石124262.02m3、寸口6672.79m3、分口12392.6m3、瓜米15298.26m3、黄砂26335.8m3、碎石28036.3m3、砣石662m3,防汛编织袋43.75万条,为准确制定防洪预案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分析,发现全流域防汛备料石级配不合理的情况,为此,同年6月上旬,管理局及时通知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级配比例配齐了3万m3备料石,组织200万条防汛编织袋,为防汛抢险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证,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