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拟定了影响科技管理人才成长因素的60个研究项目。研究结果表明,责任感、事业心、求知欲、勤奋、学校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意志、立志、意志顽强性、集体主义情感是科技管理人才成长的十大要素。其中责任感名列前茅。本文拟从定量分析角度,探讨责任感与有关影响科技管理人才成长的20个项目的相关系数,责任感水平高低对有关项目水平的影响。每个项目对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作用有五种答案,即很大、较大、一般、较小、很小。对答案的分数采用5分制。对研究结果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
我们把受试者责任感在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中的作用的分数与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热情、求知欲、怀疑感、爱国主义情感、事业心、意志、意志果断性、意志顽强性、意志自制力、立志、勤奋、献身精神、追求真理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在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中作用的分数进行相关系数的统计处理,其结果见表1。
表1 责任感与有关项目在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中作用分数的相关系数
从表1可知,责任感与事业心、爱国主义情感、意志果断性、立志、意志顽强性、操作能力、勤奋、意志、求知欲、献身精神在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中的作用的相关系数有非常显著的意义。说明责任感与它们有非常密切的相关,即责任感在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中的作用越大,事业心、爱国主义情感、意志果断性、立志、意志顽强性、操作能力、勤奋、意志、求知欲、献身精神在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中的作用也越大。
责任感与记忆力、热情、观察力、意志自制力在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中的作用的相关系数有显著性意义,说明责任感与它们密切相关。即责任感在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中的作用越大,记忆力、热情、观察力、意志自制力在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中的作用也越大。
责任感与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怀疑感、追求真理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的相关系数没有显著性意义,说明责任感与它们虽有关系但不密切。
我们把受试者的责任感在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中的作用的分数分为两组,第一组是责任感作用为1分,2分与3分组,第二组是责任感作用为4分与6分组。第一组受试者相应的20个项目与第二组受试者相应的20个项目的平均效与标准差列为表2。
从表2可知,责任感在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中作用的4分与6分组比1分、2分与3分组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热情、求知欲、怀疑感、爱国主义情感、事业心、意志、意志果断性、意志顽强性、意志自制力、立志、勤奋、献身精神、追求真理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在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中作用的平均数都大。这说明,在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中责任感作用的大小对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热情、求知欲、怀疑感、爱国主义情感、事业心、意志、意志果断性、意志顽强性、意志自制力、立志、勤奋、献身精神、追求真理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在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中的作用有一定影响。因此,加强对科技管理工作者责任感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对科技管理人才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www.xing528.com)
表2 责任感1分、2分与3分组同4分与5分组的有关项目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责任感是人所体验自己对社会或他人所负的道德责任的情感。尽到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就产生满意、喜悦等的情感;没有尽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就会产生惭愧、内疚等情感。科技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感强烈,促使他们热情地、勤奋地工作,充分发挥观察力、记忆力等效能,提高工作效率。责任感强烈,有助于巩固与提高事业心与求知欲望,在科技管理工作中打破陈规旧俗,以创造的精神开创科技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科技管理工作者责任感强烈,能提高献身精神与追求真理精神,以意志的顽强性与果断性为完成工作目标而奋斗。
本研究以心理测量定量分析方法得到三个结论。
(1)责任感在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中的作用与事业心、爱国主义情感、意志果断性、立志、意志顽强性、操作能力、勤奋、意志、求知欲、献身精神在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中作用的相关系数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相关非常密切。责任感在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中的作用与记忆力、热情、观察力、意志自制力在科技人才成长中的作用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相关密切。
(2)责任感在科技人才成长中作用较大组(4分与5分组)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热情、求知欲、怀疑感、爱国主义情感、事业心、意志、意志果断性、意志顽强性、意志自制力、立志、勤奋、献身精神、追求真理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在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中作用的平均数比责任感在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中的作用较小组(1分、2分与3分组)的平均数都大。责任感在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中的作用大小对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热情、求知欲,怀疑感、爱国主义情感。事业心、意志、意志果断性、意志顽强性、意志自制力、立志、勤奋、献身精神、追求真理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在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中的作用有一定的促进效能。
(3)提高科技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感,对于他们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年第1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