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视障儿童戏剧教育技巧与实践

视障儿童戏剧教育技巧与实践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于省略号、破折号、感叹号、问号等符号的时间长短,则要根据其含义和表情达意的具体情况来判定。而且,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往往也不同。语速的快慢是由内容表达的需要决定的,它直接影响表达的效果。一般说来,表现欢快、热烈、兴奋、焦急、慌乱、紧张、激动、害怕、愤怒等内容宜加快语速;表达平静、庄严、沉重、悲伤、忧郁、追忆等内容宜慢一些;而处理叙述、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则一般用中速。

视障儿童戏剧教育技巧与实践

这里所运用的“表达”一词,是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它既包括生活中的口语运用,也涵盖诸如朗诵、演讲、辩论等特定的语言样式。限于本书的主题和篇幅,我们主要介绍几种共通的基本表达手法: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语气,以此来帮助视障儿童提高表达水平。

(一)停顿

停顿就是说话时声音的间歇,包括逻辑停顿和心理停顿。

1.逻辑停顿

逻辑停顿体现的是语句的语法和逻辑关系,它能帮助我们把字词句组织起来,阐明语句的意思,使我们说话文理通顺,清楚易懂。

我们试读一下这句话:“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白菜豆腐不可少不得三两纹银。”这句话出自一个传统笑话,私塾先生在和东家斗智斗勇时写下这段话。东家的逻辑停顿是:“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白菜豆腐不可少,不得三两纹银。”这样的好事到哪去找!东家自然大喜。聘定之后,私塾先生点上句读,变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白菜豆腐不可,少不得三两纹银。”这其中的差别就是源于逻辑停顿,逻辑停顿一变,意思也就有了分歧。

类似的语句还有“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根据逻辑,可以有多种停顿,同时也就产生了多种含义,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等。

逻辑停顿在诗歌上的体现更为明显,通过停顿分成严整的节拍群,使诗歌读起来音韵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我们试以白居易的《忆江柳》为例,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逻辑上的停顿造就了诗歌独有的节奏音韵之美。

逻辑停顿时间上的长短同标点符号相关,从长到短排序大体为:句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至于省略号、破折号、感叹号、问号等符号的时间长短,则要根据其含义和表情达意的具体情况来判定。同样,章节间的停顿长于段落,段落间的停顿长于句子

2.心理停顿

心理停顿是由心理情绪决定的,是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作了不同于逻辑处理的停顿。心理停顿需要建立在对作品正确解读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它体现出来的是朗诵者的整体素养。

如在《最后一课》中,可以进行这样的处理:“他待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放学了”后有较长停顿,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无限感慨与悲伤,强调了将要结束这“最后一课”的百感交集;“走吧”之前稍稍顿一下,能够表现此时的不舍与惜别之情。

再如,在史铁生散文合欢树》中,“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在“那棵树”后面作较长停顿处理,表现作者对于合欢树所寄予的复杂的丰富的情感和对目前压抑不住的爱与怀念;在“怎么种”的之前也作较长停顿,同样能更好地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依恋与爱。

心理停顿的方式不是唯一的,它因人、因文而异,不同的心理停顿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当然,运用心理停顿也要注意语法关系。一个词的内部一般不能停顿,大多数虚词也要同它前后关系密切的实词或词组连起来读。

(二)重音

重音指朗诵、说话时将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它是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重音可分为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1.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特殊的思想和情感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叫语法重音。

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常是对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读重音,有些代词也常重读;如果成分较多,重读的地方也就不止一处。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十分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较,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

2.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达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的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于引起听者注意朗读者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被打上重音的那个字包含着潜台词的灵魂、内在实质和主要因素。”

例如,对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可以这样处理:“哎,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强调“太”字,和前文对父亲的不耐烦相对应,突出朱自清先生的后悔之情。

当然,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而且,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往往也不同。

例如,

我乘飞机去过拉萨。(谁去)

我乘飞机去过拉萨。(怎么去)

我乘飞机去过拉萨。(作为乘客乘,不是作为飞行员开)

我乘飞机去过拉萨。(回答去没去过)

我乘飞机去过拉萨。(去哪里)

一般来看,语法重音服从于强调重音,强调重音要大于语法重音。

最常用的强调重音的方式为增加声音的强度和力度。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多种技巧,如用更轻柔的声音来进行强调处理等。变换音色、调整音长、停顿等都可以起到强调的效果。这需要结合具体语言材料进行深入揣摩。

(三)语速

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快慢。语速的快慢是由内容表达的需要决定的,它直接影响表达的效果。语速大体分快速、中速、慢速三种情形。

一般说来,表现欢快、热烈、兴奋、焦急、慌乱、紧张、激动、害怕、愤怒等内容宜加快语速;表达平静、庄严、沉重、悲伤、忧郁、追忆等内容宜慢一些;而处理叙述、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则一般用中速。

决定语速的因素还有许多,描述不同的场景、描写不同的心情、展现不同的性格、传递不同的语言风格……都可以借助不同的语速呈现出来。总之,朗诵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语速。该欢快的地方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地方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

当然,快和慢都是相对的。而且,无论是快还是慢,都必须清晰明了,让受众听得真切明白。

我们以艾青的经典诗歌《我爱这土地》为例,初步体会一下语速的选择与变化。这首诗表达的是深深的爱国之情,就整体来讲,语速应该稍慢。

假如我是一只鸟,(叙述口吻,可用中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具有抒情性,速度宜稍慢)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三句构成排比,速度宜渐快)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向往光明,充满抒情意味,宜稍慢)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叙述口吻,并非强调“死”,可用中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抒胸臆,宜稍快)

当然,上述的分析只是一家之言,并不一定恰当,更不表示不可以作别的处理。我们知道,诗歌的演绎方式从来就不是唯一的,只要符合诗歌的主题,符合诗人的情感,不同方式包括充满朗诵者个性色彩的处理都是可以并存的。

(四)语调

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一般以音的高低变化来表现不同的语意内容。根据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1.升调(↑)

句子语势先低(平)后高,句末语气明显上扬,常表示号召、鼓动、反问、设问、疑问、惊异、兴奋等感情。部分疑问句可用升调,一般句子中暂停的地方也用升调。例如,

翠翠,我来慢了,你就哭,这还成吗?↑我死了呢?↑(《边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合欢树》)

2.降调(↓)

前高后低,语势渐降,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例如,

请勿吸烟。↓

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宽容〈序言〉》)

天上的神明啊,救救我,用你们的翅膀覆盖我的头顶!↓(《哈姆莱特》)

3.平调(→)

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例如,

别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套中人》)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青松》)

因为我要看那最后的藤叶掉下来。→(《最后的常春藤叶》)

4.曲调

句子的高低有曲折变化,常用来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幽默等感情。例如,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哈姆莱特》)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记念刘和珍君》)

这里,我们以叶挺的《囚歌》为例,体会一下语调的处理。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平调)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平调)

一个声音高叫着:(↗曲调)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曲调)

渴望自由,(→平调)

但我深深地知道——(↓降调)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升调)

我希望有一天,(→平调)

地下的烈火,(↓降调)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降调)(www.xing528.com)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降调)

(五)语气

简单来说,语气就是说话的口气。语气是表达语义的重要手段,也是抒发感情的重要方式。它体现了表达者的立场、态度、个性、情感、心境等信息,是思想感情、词句篇章、语音形式的统一体。同样一句话,运用不同的语气,就会表达出不同的含义,产生不同的效果。

根据句式的不同,有相应的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和祈使语气;从表达方式来说,对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不同的方式,语气处理也是各不相同的;从内容来说,可运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情感、表达意见、表明态度等。

例如,

我要给阿Q做传,已经不止一两年了。(《阿Q正传》)(陈述句,用平铺直叙的陈述语气)

“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阿Q正传》)(疑问句,带有哀求地问)

“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阿Q正传》)(感叹句,强烈的不满和气愤的语气)

“站着说!不要跪!”长衫人物都吆喝说。(《阿Q正传》)(祈使句,表达命令的口吻和不屑的语气)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拿来主义》)(表明情感,叹息)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拿来主义》)(表明态度,讽刺、否定)

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拿来主义》)(表达意见,设问,给出结论)

语气是语言能力强弱的重要衡量标准,需要花大力气练习。有了恰当的语气,才能增强语言的魅力,才能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才能调动听众的情绪、引起听众的共鸣。

停顿、重音、语速、语调和语气是五种基本技巧。在生活和表演中,如果能综合地运用好这些技巧,就可以使得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表达成为可能。

(六)综合练习

1.悄悄话

具体方法:将视障儿童分组(2~4人一组),让他们假装谈论的是隐私话题(实际话题与隐私无关,可由学生选择或教师指定),用说悄悄话的方式展示交谈内容。

2.喊麦

具体方法:本活动建议安排在室外开展。把视障儿童随机分成两组。根据具体情形,安排两组成员分别相距10米、20米……50米甚至更远距离,或者是安排在楼上楼下等空间站立,让两组成员一一进行对话。以双方听清彼此说话内容为下限要求。

3.我是小宝贝

具体方法:所有人模仿婴幼儿说话方式及语音特点进行交流,或者牙牙学语,或者奶声奶气……可以选择任何内容或话题展开。(如有必要,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些婴幼儿的说话音频,需要的话供大家借鉴模仿。)

4.当我老了

具体方法:所有人想象自己几十年后老了的情形,用年老者的说话方式及语音特点进行交流。可以选择任何内容或话题展开。(如有必要,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些不同年龄层的老人说话音频,需要的话供大家借鉴模仿。)

5.变声期

具体方法:男生模仿女生的语气、音调及口吻说话;女生模仿男生的语气、音调及口吻说话。大家自由走动,随机组合交谈。教师不叫停不得改变性别角色

6.动物农场

具体方法:所有人都改变人类身份,化身为农场里的牛、羊、猪、狗、猫、鸭等动物。牛发出“哞哞哞……”的声音,羊发出“咩咩咩……”的声音,猪发出“吼吼吼……”的声音,狗发出“汪汪汪……”的声音,猫发出“喵喵喵……”的声音,鸭发出“嘎嘎嘎……”的声音。给大家随意分配动物身份。要求在活动全过程中,大家只能用角色的声音进行交流(声音可以有高低快慢等处理)。教师不叫停不得改变动物角色。

一轮活动结束后让儿童改变动物身份,继续进行交流。

7.名家仿读

具体方法:a.教师精选名家朗诵的音频材料——为便于视障儿童记忆和模仿,宜以古诗词和短小的散文为主——于每次集中活动时播放;

b.师生结合,对朗诵作品进行点评,悉心揣摩朗诵者的具体处理方法并评析最终表达效果的优劣;

c.让视障儿童进行模仿朗诵,也允许进行个性化的调整或全新演绎;

d.组织大家点评,肯定成功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8.节目回放

具体方法:a.布置视障儿童有选择地观看(或者在网上回看)《我是演说家》《演员的诞生》《声音其境》《朗读者》等语言类节目;

b.集中活动时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精彩(或者大家感兴趣的)片段,进行点评;

c.如果条件许可,教师现场集中播放(再现)某个精彩片段,让大家边听(看)边用心体会;

d.视障儿童根据准备情况依次进行模仿(可独自进行,也可多人配合),再现节目中的情景,也可对节目内容作个性化的新演绎;

e.组织大家点评,肯定成功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9.克隆明星

具体方法:a.让视障儿童任意选一位或几位自己喜欢的明星,但事先不要透露具体姓名;

b1.模仿该明星的语言特点说话(在语言练习阶段注意指导学生只在语言上进行模仿,尽量不用肢体动作辅助,在后续阶段则可以综合运用);

b2.也可以增加难度,由教师提供一段文字材料,让他们用所模仿的明星的口吻读出;

c.其他人猜,以能否猜中来评判模仿得像不像(为增加精彩程度,也可用分组竞赛的方式进行这两个环节的活动);

d.组织大家点评,肯定成功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10.娱乐现场

具体方法:a.选择视障儿童熟悉程度较高的电视娱乐节目类型,如《欢乐喜剧人》《快乐大本营》《中国好声音》《中国诗词大会》等(可根据学生的关注情况灵活调整节目);

b.轮流上台,模仿各节目的主持风格,进行现场虚拟主持;

c.组织大家点评,肯定成功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11.校园新闻播报

具体方法:a.布置任务,让视障儿童收集班级和校园里发生的各类大小事情;

b.把这些事情写成新闻稿;

c.集中活动时,在观众(同学)面前进行新闻播报;

d.一人播报结束后,由另一人继续下去,直到结束;

e.全部结束后,进行集中点评,选出当轮最佳播音员。

12.发布会

具体方法:a.虚拟发布会现场,进行各类发布活动。发布会类型可以设置为:新闻发布(郑重声明、事件通报、体育比赛等)、新书发布、新片发布、研究成果发布,等等;

b.指定视障儿童依据发布会的不同类型,进行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表述(发布内容可以虚构);

c.其他儿童作为观众进行配合(进行情绪反馈及提问等);

d.组织大家点评,肯定成功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13.事迹报告

具体方法:a.让视障儿童事先写好事迹材料(可以虚构),或者由教师提供文字材料;

b.虚拟召开模范人物(英雄、先进工作者、见义勇为个人、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先进事迹报告会;

c1.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报告;

c2.指定听讲对象(如儿童、老人、高学识的人、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等),让视障儿童根据对象的变化,调整讲述方式;

d.其他儿童作为观众进行配合,营造气氛;

e.组织大家点评,肯定成功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14.虚拟导游

具体方法:a.随机选择(或大家推举)一名视障儿童担任导游,其他人作为旅游团游客;

b.教师试根据情形和目的给出关键词,如校园、××路(最好是学生熟悉的)、人民广场、外滩、海岛、沙漠、高山等;

c.导游带领大家游玩教师所指定的地点(虚拟),同时进行景点介绍(可以有虚构)——要求用描述性的语言,尽量生动形象,有画面感;

d.组织大家点评,肯定成功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e.轮流担当导游角色。

15.实况解说

具体方法:a.根据视障儿童的兴趣选择某类活动(开闭幕式、花车巡游、阅兵式、体育比赛、电竞游戏直播等);

b.根据活动场景(可以播放视频,也可以凭想象虚拟),进行现场解说;

c.组织大家点评,肯定成功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d.轮流担当解说角色。

16.竞赛及展示活动

具体方法:结合学校活动安排,选定主题(传承、励志、自强……),选择形式(朗诵、演讲、辩论……),组织面向校内的展示或比赛活动。

17.每周广播

具体方法:为视障儿童选定主题或篇目(也可由他们自主选择),组织大家在校园广播里进行朗诵。每周至少一次。

18.网络播出

具体方法:利用各网络平台,上传语音作品或组织视障儿童在直播间进行朗诵直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