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地区最早将戏剧教育纳入国家课程。1997年的《艺术教育法》为戏剧走入基础教育课堂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引。1998年,台湾又出台了《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课程总纲纲要》,指出:表演艺术教学不在于培养专业演员,而在于培养表演艺术的参与者,以适应生活与社会的需要,奠定未来终生学习与事业发展的基础。
2000年,台湾将戏剧教育课程纳入到“艺术与人文”课程的范围之内,“艺术与人文”是美术、音乐、戏剧三大学科整合之后的综合课程。这一举措对戏剧教育的影响十分重大,为学校推行戏剧教育活动提供了政策的依据和支持。此课程并不在于培养专业理论、技能、创作之人才,而是以国民教育的人格教育为目标,指在培养一个健全的国民,使其具备作为一个国民所应有的一般性基本条件。
香港地区的中小学戏剧教育也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由于长时期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香港许多中小学很早就认识到戏剧教育的价值,自发开展了教育实践活动。进入21世纪,戏剧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高。在21世纪初期,香港中小学的戏剧学科逐步从单纯的课外活动变成选修科目,进而成为学生的必修科目。
从官方层面来看,2001年,香港艺术发展局在《三年计划书》中,把“艺术教育”列为一项重要的内容。2003年,香港艺术发展局草拟《戏剧教育试教课程计划》,制定中小学戏剧教育课程及编写教案,以此来进一步推动日益发展的中小学戏剧教育活动。
此外,香港政府优质教育基金资助的“戏剧教育计划”,历时6年(1998—2004),发动全港五十多所中小学开展学校戏剧教育门类和价值的研究探讨,成效显著。
相比而言,我国大陆地区的戏剧教育发展略显滞后。由于长期以来过于注重应试教育,我们缺乏像西方国家和港台地区这样能够大力推广学校戏剧教育的基础和条件。直至今日,我们在广大的中小学课堂中依然难以见到“戏剧课”的踪影。
1984年,孙家琇在《外国戏剧》上发表了《关于英国的TIE》一文,这是国内较早介绍西方戏剧教育思想的文章,但似乎并未引起国内戏剧与教育界的较多注意。
1995年,李婴宁作为唯一一名大陆代表参加了“第二届国际教育戏剧联盟会议”。这个时间被国内教育界认为是大陆地区开始重视戏剧教育的标志。李婴宁在国外认真学习,回国后开始了推广教育戏剧的努力——这些努力包括在社区、学校中进行小规模教育戏剧的实验,以及邀请英国、澳大利亚和挪威等地的教育戏剧专家来国内开设讲座与工作坊等。(www.xing528.com)
进入21世纪以后,戏剧教育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持续升温,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
2002年,李婴宁在上海浦东华林小学率先开展戏剧教育和教育戏剧的尝试。2004年,杭州师范大学黄爱华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中小学阶段教育戏剧实验,并出版了《探索与实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戏剧教育》一书,揭开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戏剧发展的新篇章。在学前教育领域,南京师范大学的张金梅副教授于2005年出版了《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一书,对学前教育中戏剧综合课程的开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2005年9月上海戏剧学院开始招收戏剧教育专业本科生,这是我国开始培养教育戏剧专业人才的第一次尝试。
国内戏剧教育逐渐与国际接轨,全国各地对戏剧教育开展了广泛的尝试与研究。
2010年9月,第一本以“教育戏剧”为主题、由上海戏剧学院张生泉老师主编的《教育戏剧的探索与实践》出版,该文集对国内当前与教育戏剧相关的研究论文、学位论文以及媒体报道进行了整理,是一部戏剧教育的汇总性著作。
从官方层面来看,戏剧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在我国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首次把戏剧、舞蹈列入艺术课程标准之中,使之与传统的音乐、美术并列。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纲要》,更是明确“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艺术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艺术课程不是各门艺术学科知识技能数量的相加,而是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艺术课程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以说,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戏剧教育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开始将学生的发展与戏剧教育相融合,通过戏剧教育方式来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增强学生的情感发育,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