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文宗开成元年(836)至昭宗天佑三年(906),史称晚唐。此时的大唐,北方连年战乱,致使土地荒芜,人口稀少;而相对比较稳定的南方,逐渐成为唐朝的经济中心。与北方不同的是,在南方经济中工商业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以造船、铸造、丝织业而言,在技术上都超越了初唐,并且随着手工业水平的进步与提高,商业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长江中下游的新兴城市大多以商业为主,如洪州(今江西南昌)、苏州都是当时的商业贸易中心。
政治上,甘露之变后,宦官们牢固地掌握军政大权,皇帝与大臣形同虚设,只能借藩镇来对抗宦官的权力,埋下了晚唐藩镇入关夺权的隐患。
公元840年,郁郁寡欢的唐文宗去世,其弟李炎在宦官仇士良的拥立下继位,即唐武宗。武宗重用宰相李德裕以削减仇士良的权力,也提出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方案。他还大力灭佛,推行道教,希望能长生不老,最后因服丹药去世。
会昌六年(846)李忱登基称帝,是为唐宣宗。宣宗即位后勤于政事,孜孜求治,致力于改善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他对内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九世纪前半期从唐宪宗到唐宣宗期间,以牛僧孺等为领袖的进士科出身的牛党与李德裕等为领袖的关东世族李党之间持续了将近40年的党争),抑制宦官势力过分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的同时,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对外,李忱击败吐蕃、回鹘、党项、奚人,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使国势有所起色,本已衰败的唐朝又出现短暂的复兴景象。因此,史家对李忱评价极高,谓之小太宗(《资治通鉴》载),历史上亦称此时期为“大中暂治”。
公元859年,唐宣宗因过度服用丹药而去世。之后的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昏君,使唐朝一直走下坡路。(www.xing528.com)
统治的腐败激化了阶级矛盾,唐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从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的浙东裘甫起义开始,到公元884年黄巢起义的失败结束,二十五年间起义军席卷了现在的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江浙、福建、两广、两湖、陕西等12省,其中王仙芝、黄巢起义等坚持了十数年之久,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唐朝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平定黄巢起义后的唐王朝因为国力衰退而被关中藩镇反噬。而宦官与外廷为了政治斗争又拉拢藩镇加入战局,最后演变成各藩镇争夺朝廷。他们掌控关中地区,宦官与外廷受其管制,唐室只剩都城一地。公元888年,唐僖宗在唐末的动乱中死去,其弟李晔被宦官拥立,即唐昭宗。此时的唐王室被封锁在一个以长安为中心的小圈子里,唐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
天复元年(901),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朱全忠(即朱温)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天祐元年(904),朱全忠用武力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不久将昭宗杀害,立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天祐二年(905),朱全忠大肆贬逐朝官,并将三十余位朝臣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朱温于天祐四年(907)逼唐哀帝李柷禅位,代唐称帝,改国号梁,朱温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定都开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立国共289年。至此李唐王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结束,中国进入了一个大分裂的时期——五代十国。
附:唐朝皇帝世系图
与晚唐的余晖相映衬,此时也出现了一批杰出文人,其中以杜牧、李商隐最为著名,世称“小李杜”。杜牧和李商隐均曾深陷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中,尤其是李商隐,沉重的叹息遍布于他的字里行间。公元858年,李商隐郁郁而逝,留下诗史上最晦涩难解的《锦瑟》。之后,黄巢造反,藩镇割据达到极点。公元900年,韦庄对唐政权彻底绝望,入蜀扶助王建。他所作《秦妇吟》是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客观上反映了黄巢起义时代复杂的社会现实。
这一时期的诗人还有张祜、许浑、温庭筠、李群玉、韩偓以及陆龟蒙、罗隐、于濆、曹邺、刘驾等。他们的诗多以怀古伤今为主题,染上了浓重的感伤色彩。如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中展现的“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李群玉《火炉前坐》抒发的“多少关心事,书灰到夜深”的感叹,都表明诗人已经体认到历史兴亡盛衰的不可抗拒。大唐烟消雨散,只留下如梦旧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