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问过几名毕业的学生:“《苏州园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他们回忆了一会儿说:“答不上来,但我们已经抄到笔记本上了,一翻笔记本,就能知道。”我又找出杂志上登的一篇小说,请他们分析。尽管这篇小说特点很明显,他们还是说不出。我问为什么说不出,同学们理由很充分:“老师还没讲,还没抄,我们怎么能会!”
于是我想,该教给学生一点基本的方法,使学生用这方法,能独立分析一些浅显的文章的写作特点,效果大概比只是听和抄要好。
从1979年起,我便同学生讨论、商量,分析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一般用什么方法,我们觉得从五个方面入手较适合初中生的实际。
1.分析中心思想。看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鲜明、集中、深刻。一般说来,能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中心思想是鲜明、集中的。深刻则是少数文章的特点。如《变色龙》这篇文章,作者塑造具有奴才特征的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意图,不仅仅是揭露趋炎附势、看风使舵这类奴才的丑恶灵魂,更主要的是为了揭露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与反动。所以,中心思想深刻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之一。
2.分析选材。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具有典型性,材料是否新颖,取舍详略是否得当。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只选取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的最感人、最典型的事例加以介绍。《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原来搜集了20多个事例,最后从中选取了三个最典型的写入文章中。《桃花源记》开头的引起和结尾的余韵都略写,中间部分渔人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则详写,这样安排文章的详略,突出了中心。
3.分析结构。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层次和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便提出战士是最可爱的人,结尾又说,“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照应了开头。《故宫博物院》虽然规模宏大,建筑群复杂,但都写得层次分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的两部分之间,用了两段议论的话过渡,既显得自然流畅,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www.xing528.com)
4.分析表达方式。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小说的特点大多是通过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如《筑路》通过典型环境描写表现人物顽强的革命意志。那么环境描写则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老杨同志》通过语言、行动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变色龙》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第二次考试》则是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方式刻画人物。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用一种表达方式,常有几种表达方式结合起来用的现象。如《听潮》是散文,但在记叙、描写中又有议论、抒情的部分。《论雷峰塔的倒掉》是说明文,但也穿插了神话小说。这些又都可以称做是文章的一个特点。记叙文在记叙顺序方面的特点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说明文在说明方法方面的特点又有分类别、下定义、比喻、比较、列数字、举例、画图表等区别。议论文的特点重在分析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
5.分析语言。主要注意四点:①从语言基本要求看,是否朴素、准确和精炼。如《向沙漠进军》的写作特点之一就是语言准确。②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如《听潮》就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③语言感情色彩呈幽默、讽刺,还是庄严、沉郁,是冷漠、悲凉。还是欢乐、喜悦?如《论雷峰塔的倒掉》语言特色是幽默、讽刺。④分析人物语言是否个性化。如《老杨同志》人物的语言都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以上是从整体角度来说怎样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就一篇文章而言,不可能五个方面的特点都突出。所谓写作特点,是区别于一般文章写法的独特之处,突出之处,成功之处。每篇文章分析时从五个方面入手,最后找出两三处最突出之点,再加以具体举例、分析就可以了。
经常引导学生练习从以上五个方面去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学生就用不着死记硬背老师给抄的写作特点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用这些方法,凭这些能力,自己去分析报纸、杂志、课外书籍上许多文章的特点。
学生学会了读一篇文章的方法,就用这方法读更多篇文章。逐渐养成了自学的习惯,有了自学习惯,学生就逐渐成了学习的主人,越学越愉快,越学效率越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