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要养花,要养鱼,窗户上还要有窗帘,教室前面要有脸盆、毛巾、香皂等洗手用具;还要有暖壶、茶杯等饮水用具;有推子、剪子等理发用具;有纸篓,有痰盂。加在一起是八样公用的备品,我们管它叫“八有”。
“八有”是逐渐增加的,七年以前,我刚当校长时,只提倡班级“七有”,那时还没有养鱼这一项。
这几种备品,花钱不多,学校可以发。但我觉得,为了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使学生有一些把班级当作家的观念,这些东西,还是要求各个班自己准备比较好。
这些备品都可以鼓励学生献,献花、献鱼、献盆、献壶……也可以说借,毕业了再拿回去。这样,个人献给集体东西,他会更爱集体。
我体会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吸引他为集体出力,为集体流汗,为集体贡献出一些个人的东西,吸引他为集体倾注心血。倾注得多,感情自然就会深起来。个人对集体,集体对个人,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基本都如此。
有的孩子先天不足,是残疾儿童,但孩子的母亲却总觉得那孩子是世上最可爱的孩子。为什么?就是当母亲的为这个孩子倾注的心血太多了。有的子女之所以直到晚年也一直惦念着为年事更高的父母做点事,就是因为他们从幼年时,就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后又不断地为父母尽力做事,深化了他们对父母的感情。反过来,有的人直到三四十岁还总想着如何占父母的便宜,搜刮父母的钱财,就是因为他从小就很少或根本不为父母做事。
从对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的观察中,我认识到,那些热爱集体、关心班级、对班级有深厚感情的学生,都是平时乐于为班级奉献、乐于为班级做事的学生。某个感情冷漠、薄情寡义、被同学称为“冷血动物”的学生,肯定是遇到集体的事想法逃避,遇到为集体奉献的机会也想办法逃避的学生。使这样的学生感情升温的有效办法,就是千方百计吸引他,甚至是强迫他为集体做事,为集体尽责任,为集体奉献。
这些年来,我坚信,适当地吸引学生为集体做一点奉献,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集体、对社会的热情和爱心。
为班级献一盆花,献两条鱼,对现代独生子女来说,根本不算什么经济损失;献完之后他们得到的精神上的开阔与满足远比失去的一点钱财要多。(www.xing528.com)
“八有”也可以不捐献,而由班集体收费来买。低档的,每位同学交一元多钱就可以了;买好一些的,每人交两三元钱,就可以使班级有八种较漂亮的备品了。这备品的所有制是集体所有制,切切实实每个人都有一份。每位同学看到这备品也感到自己为集体做奉献是切切实实的。
“八有”还有具体保管人,管花的,叫花长,负责养鱼的叫鱼长,别的具体承包人就不叫长了。
负责窗帘的同学,窗帘脏了便由他去洗。
负责洗手用具的同学,要把脸盆刷好,毛巾洗干净。
张海英同学负责饮水用具,他把暖壶、玻璃茶杯擦得晶莹透亮。学校要求每个班饮水杯不能是搪瓷杯或塑料杯,那些杯太结实,不容易打碎。每个班必须准备玻璃杯,作用同鱼缸一样,有利于约束同学们的行动。
理发用具,我们班从1980年开始准备,那时同学们组成了理发互助组,每两位男同学组成一个组,互相理发,不仅节省了理发时间和理发的费用,还学会了理发技能。近几年,理发用具不像以前用得那么好,主要原因还在于独生子女们对发型的要求比原来高了一些,不愿随随便便理发了。
有人问,像痰盂那样的备品都有人愿承包吗?这就需要跟同学们商量承包工作量大的备品的利与弊。当同学们磨炼自己的欲望被点燃起来,燃烧得强烈了的时候,便产生以吃苦为荣、以克服困难为荣的认识,于是许多同学抢着承包痰盂。这时便从中确定一位学习好,且有毅力,心地坦诚的同学,这样他能一包到底,干得出色。工作过程中,他自己也更进一步受到磨炼,不怕脏,不怕苦,于是比以前更有毅力。他承包的成功,也使同学们认识到:一个人为集体、为别人多吃苦,多磨炼自己,不仅有利于他人,而且有利于自己的成熟与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