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要求需要统一起来加以表达,以便判断一项财务决策是否符合企业目标。
目前,人们对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尚未统一,主要有四种观点:利润最大化、资本利润率(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1.利润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越多,越接近企业目标,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最大化,那么整个社会财富也实现了最大化,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符合企业的经济本质;利润最大化有利于企业提升竞争能力,利润越多,企业可利用的资本越多,越有发展能力。但这种观点存在以下缺陷:
(1)没有考虑利润的取得时间。投资项目收益现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收益将来值总额的大小,还要受取得收益时间的制约。因为早取得收益,就能早进行再投资,进而早获得新的收益。例如,今年获利100万元和明年获利100万元,哪一个更符合企业的目标?若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就难以作出正确判断。
(2)没有考虑所获利润和投入资本额的关系,即没有考虑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例如,同样获得100万元利润,一个企业投入资本500万元,另一个企业投入资本300万元,哪一个更符合企业的目标?若仅以利润这个绝对指标来衡量,不与投入的资本额联系起来,就难以在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进行比较。
(3)没有考虑获取利润和所承担风险的关系。一般而言,收益越高,风险越大。追求最大利润有时会增加企业风险,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没有考虑企业风险的大小。例如,同样投入500万元,本年获利100万元,一个企业的获利已全部转化为现金,另一个企业的获利则全部是应收账款并可能发生坏账损失,哪一个更符合企业的目标?若不考虑风险大小,就难以作出正确判断。
(4)利润最大化可能会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即片面追求利润的增加,不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在这种管理导向下,资源可能被掠夺性地使用,使得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受损,一些涉及企业长远发展的措施往往被忽视,如新产品的试制与开发、产品结构的调整、人才的培训、市场品牌的塑造、放弃有价值的兼并以减少商誉的摊销等,因为这些长期投资大多在会计上作为期间费用处理,进而会引起当期利润的下降。另外,追求一定时期的利润最大化并且将经营者的个人薪酬与利润挂钩时,还会导致会计欺骗行为的发生。如企业可以通过低估成本、高估收入、虚增资产等弄虚作假的行为来粉饰企业的会计报表,制造出虚假利润,导致企业多上缴所得税,多支付经营者报酬,使大量现金流出企业,形成了事实上的股东投入企业资本金的流失,也削弱了企业再生产的能力。
2.资本利润率(或每股收益)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应当把企业的利润和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考察,用资本利润率(每股利润、每股收益或权益资本净利率)来概括企业的财务目标,以避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点。这种观点本身概念明确,将企业实现的利润与投入的资本或股本进行对比,可以在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期间进行对比,揭示其盈利水平的差异。
这种观点仍然存在以下缺陷:没有考虑每股收益取得的时间,即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没有考虑每股收益的风险性。
3.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企业以达到股票市价的最高为目标。该观点认为,在股东持股一定的情况下,股价越高,股东财富越大。所有者作为企业的投资者(股东),承担着公司的全部风险,其投资目标是取得全部的资本收益,或者说,股东对企业收益具有剩余要求权。这种剩余要求权赋予股东的权利、义务、风险和收益都远远大于债权人、经营者和其他职工。股价是股票价值的表现形式,股票的价值等于股票未来为股东带来的现金净流量的总现值。
对于上市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可用股票市价最大化来代替。股票市价是企业经营状况及业绩水平的动态描述,代表了投资大众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股票价格是由公司未来的收益和风险决定的,其股价的高低不仅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而且体现了预期每股收益的大小、取得的时间、所冒的风险以及企业股利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股东投资资本不变的情况下,股价上升可以反映股东财富的增加,股价下跌可以反映股东财富的减损。股东财富以每股价格表示,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股东财富受预期每股收益的影响,反映了每股收益大小和取得的时间;股东财富受企业风险大小的影响,可以反映每股收益的风险。因此,该指标克服了前面指标的不足,更加符合股东投资企业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与股东之间的交易也会影响股价,但不影响股东财富。例如分派股利时股价下跌,回购股票时股价上升等。因此,假设股东投资资本不变,股价最大化与增加股东财富具有同等意义。
但该观点也存在以下弊端:股东财富最大化只适用于上市公司,对于非上市公司很难适用;由于股票价格的变动不是公司业绩的唯一反映,而是受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股价的高低实际上不能完全反映管理层业绩的高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导致公司所有者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4.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生产经营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价值趋于最大化。企业价值不是账面资产的总价值,而是趋于全部财产的市场价值,它反映了企业潜在的或预期获利能力和未来收入预期。对企业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企业已经获得的利润水平,还要评价企业潜在的获利能力。因此,这一观点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问题。
在此观点下,考虑企业价值时要结合企业整体的市场价值、现在的与未来的财务与经营状况、全方位的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因此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被予以充分考虑,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最终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价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更大。
投资者建立企业的重要目的在于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这种财富首先表现为企业价值。企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全部财产的市场价值和企业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这种观点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可以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决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这是现代西方财务管理理论普遍公认的财务目标,他们认为这是衡量企业财务行为和财务决策的合理标准。(www.xing528.com)
企业价值不同于利润,利润只是创造价值的一部分,而企业价值不仅包含了新创造的价值,还包含了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其表达式如下:
企业价值的增加,是由股东权益价值增加和债务价值增加引起的。假设债务价值不变,则增加企业价值与增加股东权益价值具有相同的意义。假设股东投资资本和债务价值不变,则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增加股东财富具有相同的意义。
企业是一个通过一系列合同或契约关系将各种利益主体联系在一起的组织形式。企业应将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与企业相关的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企业只有通过维护与企业相关者的利益,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如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支持社会公众活动等),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股东的首要地位,创造企业与股东之间利益的协调关系。
(2)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3)关心本企业一般职工的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合理恰当的福利待遇,使职工长期努力为本企业工作。
(4)加强对企业代理人即企业经理人或经营者的监督和控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便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
(5)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关系,请债权人参与重大财务决策的讨论,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
(6)关心客户的长期利益。
(7)加强与供应商的协作,遵守承诺,讲究信誉。
(8)保持与政府部门的良好关系。
由于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个抽象的目标,在运用时也存在一些缺陷:
(1)非上市企业的价值确定难度较大。虽然通过专门评价(如资产评估)可以确定其价值,但评估过程受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使估价不易客观和标准,从而影响企业价值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2)为了控股或稳定购销关系,不少现代企业采用环形持股的方式相互持股。但法人股东对股票市价的敏感程度远不及个人股东,对股票价值的增加没有足够的兴趣。
(3)股票价格的变动除受企业经营因素影响之外,还要受到无法控制的其他企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股票价格很难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而且股价波动也并非与企业财务状况的实际变动相一致,这给企业实际经营业绩的衡量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以上介绍了财务管理目标的不同观点,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分歧之一是如何看待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包括债权人、顾客、职工、政府等。有一种意见认为,企业应当有多个目标,用来分别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从理论上看,任何学科都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发展其理论和模型,任何决策只要符合目标就被认为是好的决策。唯一的目标可以为企业理财提供统一的决策依据,并且保持各项决策的内在一致性。如果有多个目标,就很难指导决策的选择,并很难保证各项决策不发生冲突。
主张股东财富最大化并非不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各国公司法都规定,股东权益是剩余权益,只有满足了其他方面的利益之后才会有股东的利益。企业必须交税、给职工发工资、给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然后才能获得税后收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先于股东被满足,因此必须是有限度的。如果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不加限制,股东就不会有“剩余”了。除非股东确信投资会带来满意的回报,否则股东不会出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也无法实现。不可否认,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利益冲突。股东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其他利益相关者也可能伤害股东的利益。因此,要通过立法调节他们之间的关系,保障双方的利益。企业守法经营基本就满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也会有利于社会。当然,仅仅有法律是不够的,还需要道德规范的约束及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