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相对估值方法

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相对估值方法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鸣证书教研组考点分析:掌握相对估值法的概念、分类、特点和计算。考试重点是市盈率倍数法、企业价值/息税前利润倍数法、市净率倍数法、市销率倍数法的计算和适用场景;考试难点是不同的相对估值法对股权价值和企业价值的评估。

股权投资基金基础知识:相对估值方法

1.相对估值法概述

◎相对估值法基本原理是以可以比较的其他公司(可比公司)的价格为基础,来评估目标公司的相应价值。评估所得到的价值,可以是股权价值,也可以是企业价值。

◎估值步骤

选取可比公司。

计算可比公司的估值倍数。

计算适用于目标公司的可比倍数,用平均值或中位数作为目标公司倍数参考值。

计算目标公司的企业价值或者股权价值。

◎优点和不足

优点:第一,运用简单,易于理解;第二,主观因素相对较少;第三,可以及时反映市场看法的变化。

不足:第一,受可比公司企业价值偏差影响;第二,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受可比公司质量的影响,有时很难找到合适的可比公司。

2.相对估值法

市盈率倍数反映一家公司的股权价值相对其净利润的倍数

市盈率倍数=股权价值/净利润

市盈率倍数=每股价值/每股收益

盈利数据的3种选择:最近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历史数据;最近12个月的数据;预测年度的盈利数据。

股权投资基金会采用平均市盈率为参考标准,不是简单地跟随市场潮流。

◎企业价值/息税前利润倍数法

息税前利润是扣除债权人利息之前的利润,所有出资人(股东和债权人)对息税前利润都享有分配权,因此,息税前利润对应的价值是企业价值(EV)。

息税前利润(EBIT)=净利润+所得税+利息

企业价值(EV)=EBIT×(EV/EBIT倍数)

企业价值/息税前利润倍数法剔除了资本结构的影响;息税前利润是向所有股东和债权人分配前的利润,因此不受股权和债务的比例即资本结构的影响。

◎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倍数法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息税前利润(EBIT)+

折旧+摊销

企业价值(EV)=EBITDA×(EV/EBITDA倍数)

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倍数法考虑了资本结构的影响和折旧摊销;企业的不同折旧摊销政策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折旧摊销水平,会影响到企业的净利润,但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不受此影响。(www.xing528.com)

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倍数法适用于折旧摊销影响比较大的企业(如重资产企业)。

市净率(P/B)倍数法

市净率倍数法反映了股权价值相对其净资产的倍数。

市净率倍数=股权价值/净资产

股权价值=净资产×市净率倍数

市净率倍数法比较适用于资产流动性较高的金融机构,因为这类企业的净资产账面价值更加接近市场价值。例如,银行业的估值通常会使用市净率倍数法。

◎市销率倍数法

市销率倍数法反映了股权价值相对其销售收入的倍数。

市销率倍数=股权价值/销售收入

市销率倍数=每股价值/每股销售收入

市销率倍数法不能反映成本的影响,因此,主要适用于销售成本率比较稳定的收入驱动型企业,如公共交通、商业服务、互联网(尤其电子商务)等。

一鸣证书教研组考点分析:

掌握相对估值法的概念、分类、特点和计算。考试重点是市盈率倍数法、企业价值/息税前利润倍数法、市净率倍数法、市销率倍数法的计算和适用场景;考试难点是不同的相对估值法对股权价值和企业价值的评估。具体计算题目在第三章计算专项考点中呈现。

【典型例题18】

单选:关于相对估值法,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Ⅰ.计算可比公司倍数的平均值或中位数时,需注意剔除异常值

Ⅱ.主观因素相对较多

Ⅲ.常见的相对估值法包括市盈率倍数、企业价值/息税前利润倍数法、红利折现模型

Ⅳ.对制造业企业估值时,可采用“企业价值/用户数”倍数

A.Ⅰ、Ⅲ

B.Ⅰ、Ⅳ

C.Ⅰ、Ⅱ、Ⅲ、Ⅳ

D.Ⅰ

【答案】D

【解析】相对估值法优点包括:第一,运用简单,易于理解;第二,主观因素相对较少;第三,可以及时反映市场看法的变化,所以Ⅱ错误;常见的相对估值法包括市盈率倍数、企业价值/息税前利润倍数法、市净率(P/B)倍数法、市销率倍数法等,红利折现模型属于折现现金流估值法,所以Ⅲ错误;互联网公司估值,有时会用“企业价值/用户数”等倍数,所以Ⅳ错误;计算适用于目标公司的可比倍数,用平均值或中位数作为目标公司倍数参考值,所以Ⅰ正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