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学者默顿认为,科学家的行为不仅是科学家的个人特性和所在地周围环境的产物,也是他们所处的更广大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的产物。[1]而华人高被引科学家在高被引群体中最具特殊性的就是他们的族裔身份了。联想到中国历史与现实中与科学有关的种种辉煌、屈辱、失落、期盼,以及围绕着中国与科学所进行的经久不息的争论,都会令人在面对华人高被引群体时脑海中不知不觉又浮现出那个老问题:中国文化与现代科学之间关系到底如何?中国文化是否如某些论者所言是现代科学产生与发展的障碍?
关于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学者早有阐发,其广泛,犹如本尼迪克特所说“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有别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思维和行动方式”[2],也如梁漱溟先生所说:“文化,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总的来说,文化应包含:经济、政治、教育学术三大部分。”[3]从最为广泛的意义上说,但凡是打上人的烙印的都可称之为文化。倘若要对这个意义上的文化与科学家成长的关系进行探讨,将会非常庞杂。而且人们通常所关心的中国文化与科学家成长的关系,也不是这个广泛意义上的文化,而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们长期延续的,为成员所共有的各种价值观念和心理特质。由于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由盛转衰的情况,而科学上的落后常被认为是原因之一。如今中华民族正处在走出低谷,谋求民族复兴的途中,中国文化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就尤为引起人们的关注。科学家作为科学创造的主体,其成长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自然也在关注之列。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不但关系到科学发展,也关系到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进而影响到国家社会的发展。这诚然是一个十分庞大的问题,非本章甚至本书能够承担,这里我们仅打算在相关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华人高被引科学家的成长情况,对这一问题稍作探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