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们考察了华人高被引科学家的初次职业流动时间,发现绝大多数样本第一次更换工作单位时都不超过专业年龄5岁(见图5-5),且初次职业流动的平均专业年龄为6.7岁(标准差8.478)。对不同地区进行比较发现,海外华人高被引科学家初次职业流动的专业年龄最小,为4.91岁(标准差6.094),中国台湾同期科学家的平均专业年龄最大,有10.18岁(标准差10.432),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地区则分别为8.81岁(标准差8.375)和7.80岁(标准差12.900)。究其原因,海外华人高被引科学家多有博士后或者初级研究助理的经历,有的甚至在职业生涯的前三年就更换过2个研究机构,因而初次职业流动的专业年龄最小;而中国台湾高被引学者中有不少是在海外某科研机构晋升为教授,功成名就后才被引进回来的,职业更替的专业年龄自然就偏大。
图5-5 华人高被引学者初次职业流动的专业年龄分布图(www.xing528.com)
邓侨侨等研究发现,高被引科学家从初职到现职阶段呈现从美国逆向集聚的现象。他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73%的高被引科学家认为工作环境是影响其迁入现职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且在相关性分析中,工作环境与薪资水平、个人专业发展、机构声誉、职业发展与晋升、家庭诸因素皆显著相关。由此可见,对于已经进入成熟期的高被引科学家而言,适宜的工作环境是影响他们迁移的主要原因。故初职到现职阶段的国别迁移过程中,高被引科学家从美国逆向集聚,可能与其他国家加强了工作环境建设,增强了自身的集聚力有关。[55]
亨特等对高被引物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全球近一半的高被引物理学者是从其他国家流动到当前所在国的,属于移民。顶尖科学家大量向科研经费支出庞大的富裕国家流动,迁入人数最多的是美国和瑞士。30%的物理学家在迁出国获得第一学位后流动到美国。不过这些移民科学精英的h指数与本地精英持平。因而不能说流动对提升科学产出有影响。[5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