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其他人”,主要指导师、合作者、家人之外的一些人。他们通常既没有直接参与到科学家本人的研究当中,也不像家人那样,对科学家们产生过长期、深刻的影响,但却于生命中的某个时期或某个关头为他们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对于科学家们获得成长的机会,或事业的发展与转折都曾起到重要作用,以至于我们会合理地怀疑,如果没有这些“贵人”襄助,科学家们的惊人才华还能否得到充分的展现,成为我们今天所敬仰的精英。
丘成桐进入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数学系后,先得到任教于该校的年轻几何学家萨列弗博士(Stephen Salaff)的欣赏,二人进行过多次合作。之后,萨列弗又将丘成桐引荐给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杰出数学家萨拉森教授。萨拉森看到了这个年轻学子身上不同寻常的数学天赋,随即安排当时尚为大三年级本科生的丘成桐直接到伯克利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又幸得著名几何学家陈省身先生的大力协助,丘成桐终于克服了跳级进入伯克利的制度障碍,来到了世界级的几何学研究中心。[62]
这些同窗师长毕竟与主人公有过比较深入的接触,他们的帮助不仅出于对主人公才能的欣赏,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掺杂了情感因素。但也有一些科学家幸运地遇到同道中人完全出于科学精神的协助,让人感慨科学的世界还是充满着美好的。当年安芷生还是助理研究员时赴澳大利亚工作,对一位美国著名教授奥普戴克(Opdyke)的研究进行重新采样实施,结果发现奥普戴克教授关于澳洲西部湖泊的磁性地层研究结论不正确,便纠正了他的实验结果,解决了这一地区多年悬而未决的地层年代混乱问题。于是,著名的奥普戴克教授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布勒(J.Bouler)教授愉快地和安芷生联名在《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杂志上发表这一成果,而且把安芷生的名字放在了第一位。这是安芷生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世界性的著名刊物上,成为他走向世界的起点。[63](www.xing528.com)
在各种各样的“贵人”相助的案例中,有的科学家的故事甚至带有了一些传奇色彩,两位女性科学家的故事可算作其中典型。袁钧瑛当年断断续续上完高中后就进入工厂做工人,但她的一位高中老师很欣赏她的天赋,文革中帮她留在上海,又在恢复高考后坚持劝说她参加高考,在没有教科书的情况下,那位老师竟然在深夜闯进高中图书馆把需要的书偷出来帮助她复习。[64]唐南姗有了两个女儿后,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加入山陶克(Centocor)公司做诊断医生,但由于一直坚持做自己想做的研究,为此差点被公司开除。不服输的她直接拿着解聘信去找CEO,不但令他回心转意,而且还为自己争取到了更优越的研究条件,令她十分感念公司主席和CEO有一种开放的眼光。[65]高中老师为支持袁钧瑛帮她逃避上山下乡,甚至为她夜闯图书馆偷书;唐南姗为了研究险遭解聘,最终“逆袭”获得公司高层支持,继续其研究工作,都可说是极富戏剧性的情节,其超越常规之处似乎向我们表明,看似理性规律的科学世界其实也是充满偶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