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科学家的特质,是指科学家成为科学家,从事科研活动所必备的基本条件。过去也有人表述为“科学家的品格和素质”,认为两者(品格、素质)“是两个不同的而又密切相连的概念,它是科学家的心理、知识、智力、思想、品德诸因素在心理上、精神上、行为上和习惯上的一种综合表现。”[44]
科学家应具备怎样的特质,一直是学者和公众十分感兴趣的问题,人们渴望了解问题的答案常常是出于识别或培养科学家的愿望。对此,有科学社会学教科书提出,作为科学认识主体的科学家通常具有如下特点:①自觉能动性,主要指作为科学认识主体能够把握科学研究的方向,构建科学认识客体,创造和使用工具。②科学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素养和社会适应性,有较为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掌握科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45]这可能更多指向的是一般科学家所应该具有的素质。而相关的研究表明,高产的科学家确实拥有某些非高产的科学家们所缺乏的特质。
例如,佩尔兹和安德鲁斯(Pelz&Andrews,1966)发现,大学里高产科学家的动机水平高,对于探索想法有着很强的动力。默顿(Werton,1973)发现杰出科学家作为一个群体,有着很高的动机水平,自主性强,对自己的想法充满信心,这些特点往往使得他们在研究上投入更多的时间。西蒙(Simon,1974)研究杰出科学家的工作习惯后发现,他们把大量时间花在研究上,同时研究几个问题,早晨也用来工作。泰勒和埃里森(Taylor&Ellison,1967)分析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2 000名科学家,发现他们独立、理性、自信心高。伍兹(Woods,1990)对澳大利亚高教系统中学术人员的研究表明,能力、经历、创造力、动机、抱负、自律等方面的差异,在区分高产出和低产出研究者中都是重要的因素。方瑟卡等(Fonseca et al.,1997)对巴西50位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他们都具有高动机水平,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能有效地面对挑战。访谈研究揭示了五类因素会影响他们的学术产出:①实验室里的人际关系,如领导者与学生的关系,交流想法、和其他科学家互动的能力,小组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等;②主观情感因素,如面对挑战的能力,动机,工作中的愉悦;③良好的物质条件,如设备,买化学药品的钱;④研究的类型,可以自由地把个人的焦点放在新的领域;⑤用于工作的时间。[46](www.xing528.com)
从对上述研究结果的简述中可以看出,影响科学家表现的因素既包括个性品质,也涵盖工作习惯。那么这些结果是否也适用于华人高被引科学家呢?我们通过对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华人高被引科学家比较突出的特质是对科学工作的兴趣或动机,充满好奇心,而勤奋与志向也是其中引人注目的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