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出过程中,有的地方也要做一些改动,什么更合适,就拿来用,不合适的就要融合其他规范修改一下。
《文王访贤》这出戏里面,周文王去请姜子牙,有一段十分优美的唱腔:“有为王上前搬先生,有为王用目观,这渭水河旁好威严。山上的青松真好看,古刹名寺如在山间,往下看,河中的流水明如镜,在那涧沟以里有清泉。在这里看不见种田的汉,到处都是打渔的船,南来的船儿桨划满,北来的船儿高扬帆,又见那向南来,往北去,一来一往、飘飘荡荡真好看,映入眼帘。这才是近是水远是山,山连着水来水连着天,哪里是尽头看不见。这大好的河山真是壮观。周姬昌用目看,青石上坐定一位老年,又见他,头戴草帽圈,手拿钓鱼竿,钓鱼竿拴着三尺线,刷啦啦地撒在了那水里边。他面似古月,圆又满,二目炯炯精神添;又见他,白鬓、白发、白眉、白髯,威风凛凛稳坐在钓台上。”这个唱腔是经过作曲家徐沛老师改编过的。他没有改变丝弦的基本特点,但是他吸收了诸如西河大鼓等的唱法,稍稍润色了一下原来的丝弦腔调,出来非常顺畅好听。这个腔调的改法非常巧妙,几乎看不出来哪里做了改动,但仔细琢磨,又觉得确实更顺畅好听了,不像原来的丝弦唱法那么生硬了。就连王永春老师当年听完后也盛赞:这个用得好。
谈到戏曲唱腔的创新,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继承。我的戏主要是继承,只有学好了,才是最重要的。觉得哪里不合适再略微弥补,不能随便修改。一个戏能传下来,一定有它的道理。这么好的戏随便改,改坏了的话,几辈子都改不回来了。总之先继承,继承好了再融会贯通。我们的丝弦戏,一方面保留了我们的剧种特色,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很多其他剧种的优点。(www.xing528.com)
《调寇》是丝弦的保留剧目,整体上基本是丝弦唱法,但里面也包含着老调的调式,比如开始时寇准的做工十分复杂,一板一眼,用老调才能赶得上,那我们就不妨拿老调的东西来用一下,这样才能平衡。还有一句唱词:“行一步来在御阶上”,老调的规矩是唱完要行弦,比较温。丝弦则要拉腔,我觉得丝弦也可以改成行弦,这样更清脆。其他比如在《杨继业碰碑》中也融入了一些梆子的腔调,有梆子味。《宗泽与岳飞》中化用了申凤梅《收姜维》里面的唱腔,也就是用了河南越调的唱腔。
不管继承还是创新,戏曲的基本功练习是最重要的,四功五法哪个都不能偏废。基本功不行,谁也代替不了你。演员是个吃苦的差事,不光是唱功的问题,要把喜怒哀乐悲恐惊的情绪全部表现出来,要依靠综合的功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